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
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實施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人口計生委、中國計生協和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安排部署,把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圍繞“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十字內容和“文明倡導、健康促進、優生優育、致富發展、奉獻社會”二十字任務,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載體,打造品牌,發揮優勢,營造氛圍,統一認識,上下聯動,加強領導,細化措施,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已在我市扎實有效的展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全面啟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
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高度關注家庭,把家庭幸福發展作為社會進步發展的前提。通過認真學習領會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我市各級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東營市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實施方案》。各縣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各展所長,都制定了實施方案,并列入2012年各縣區重點工程和便民實事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之中,深入宣傳發動,積極營造氛圍,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年初,市委召開常委會,市政府召開常務會,分別聽取創建幸福家庭工作匯報,將創建幸福家庭活動作為人口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提升到市委、市政府層面上來抓,近期將以市委、市政府兩辦的名義下發《東營市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實施意見》,明確黨委、政府及部門職責,并擇期舉行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啟動儀式,在全市全面啟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
二、把握主題,求真務實,扎實推進創建幸福家庭活動
(一)廣泛開展“宣傳倡導”活動。以市委、市政府“兩辦”《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型婚育文化建設促進群眾婚育觀念轉變的意見》為指導,進一步深化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行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活動,積極參與“幸福家庭中國行”活動,倡樹婚育新風,推進新型婚育文化建設。積極構筑入戶、標語、媒體、文藝、短信、語音“六位一體”的宣傳格局,大力營造創建幸福家庭的環境氛圍,使之家喻戶曉。廣泛開展“婚育文明村村行”活動,以“村村唱戲村村舞”、“情系三農送戲下鄉”活動為載體,把新型生育文化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中,引導群眾逐步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
(二)廣泛開展“示范帶動”活動。以“創建千戶幸福家庭示范戶活動”、“創建幸福家庭示范村居活動”和“評選鉆石、金質、銀質幸福家庭”為載體,開展幸福家庭評選活動,構建梯次幸福家庭新格局。并在電視臺、政府網站、人口計生網站開設幸福家庭行動專題欄目,大力宣傳涌現出的典型村、典型事、典型人,培養各具特色的計劃生育幸福家庭先進典型。組織相關人員到“創建幸福家庭”活動開展較好的地區、單位參觀學習,推動本地創建幸福家庭活動上水平。
(三)廣泛開展“健康促進”活動。以“關愛民生計生服務工程”、“溫情計生服務工程”、“健康母親闔家樂”等活動為載體,在繼續開展乳腺癌、宮頸癌“兩病”免費篩查的基礎上,大力實施“乳腺健康宣教診治”、“退出育齡期婦女宮內節育器取出”項目,擴大宣教診治覆蓋面,提高了乳腺、宮頸等婦科疾病早診早治率。廣泛開展“健康教育進校園”、“生殖健康進社區、進企業”等活動,通過開講座、放錄像和座談咨詢等方式,大力普及生殖健康、避孕節育、優生優育、性病艾滋病防治、養生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初步實現了生殖健康指導服務優質、均等、全覆蓋。
(四)廣泛開展“優生促進”活動。以“聰明健康好寶寶”項目為載體,扎實做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和“出生缺陷干預利民服務工程”。 通過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婚前醫學保健、藥物干預服務、孕前病原體篩查、B超監護、隨訪咨詢、新生兒隨訪及疾病篩查、特殊人群服務等八項服務模塊,達到婚前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孕期監護、新生兒疾病篩查、生殖健康知識普及全覆蓋。通過設立早教中心,組織專家定期授課指導,為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早期教育系列服務和親子活動服務,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過程中的難題,引導家長重視嬰幼兒早期教育,從而促進寶寶的綜合發展。
(五)廣泛開展“家庭經濟促進”活動。以“少生快富奔小康工程”、“小康家庭創建工程”等活動為載體,建立健全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增強計生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一是出臺有利于計生家庭的優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東發[2011]11號),在實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中,對農村、城鎮年滿60周歲、符合計劃生育政策規定的獨生子女父母、雙女父母每人每月增發基礎養老金20元;對獨生子女傷病殘的父母,每人每月增發基礎養老金50元;對獨生子女死亡的父母,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每人每月增發基礎養老金100元。實現了城鄉計生家庭參保補貼政策一體化,強化了計生政策與惠民政策的銜接。二是由縣區、鄉鎮、村(居)計生協會幫助推薦選擇能適合家庭婦女從事的“種、養、加”等農業致富項目。協調有關業務部門,提供致富項目與技術支持;協調金融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在金融部門優惠后的基礎上,各級財政給于50%的貸款的貼息。三是不斷強化村級利益導向機制建設,抓好計劃生育村規民約的修訂落實,在宅基地劃分、土地承包、農業灌溉、婚喪嫁娶、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等方面體現對計生家庭的優先優惠。
(六)廣泛開展“困難家庭救助”活動。以實施“愛心救助工程”、“計生惠民暖人心”、“關愛計劃生育空巢老人活動”為載體,提升家庭生活質量。一是全面實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廣泛開展“助孕工程”、“快樂晚年”、“互幫互助”等關愛活動。二是廣泛開展困難家庭救助活動。設立人口和計劃生育公益金,出臺《東營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從2008至2020年,市、縣財政每年投入不少于200萬元,對獨生子女死亡、大病、傷殘,獨生子女或雙女戶父母死亡家庭、特困基層計生工作者等實行2000-5000元的救助。三是利用“人口關愛一日捐”和省人口關愛基金撥付資金,幫扶困難計生家庭 。
(七)廣泛開展“素質提升”活動。圍繞基層服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廣泛組織開展了各種學習培訓,練兵比武,科技競賽等活動;引導更多的鄉村計生服務人員特別是村計生專職主任通過函授、自學等手段取得生殖健康咨詢師資格,為群眾提供面對面、心貼心的法律法規、優生優育和生殖保健咨詢服務。
三、正視不足,強化措施,確保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取得實效
我市雖然在創建幸福家庭活動試點工作中開展了一系列大膽的探索和實踐,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的氛圍不夠濃厚,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還沒有完全形成。二是項目實施還不夠深入,覆蓋面還不夠廣,技術服務水平不夠高,還不能完全滿足育齡群眾的需求。三是資金投入不足,亟需國家、省配套資金扶持。建議上級部門盡快出臺評估考核標準,配套相關設備、器材和資金。
下一步,我市將按照國家、省的安排部署,繼續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不斷推進創建幸福家庭活動深入開展。一是進一步加強宣傳,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扎實深入組織開展好各個項目,堅持突出特色,大膽創新,及時總結經驗,豐富創建活動內涵,拓展創建活動載體,擴大項目覆蓋面,創造性地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二是多渠道募集資金,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的資金需要。三是組織相關人員外出觀摩學習,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鞏固我市創建活動成果,并形成工作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