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全面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的通知》(國衛家庭發〔2014〕28號)要求,大連市堅持落實國家的總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的主題要求,以“關愛生命、守護健康、促進幸福”為宗旨,緊密結合區域工作實際,著力整合優勢資源,不斷完善工作機制,豐富創建形式內容,形成聚焦促進計劃生育家庭發展的合力,創建活動取得明顯實效。
一、主要工作進展情況
(一)堅持全方位統籌,納入黨委政府宏觀管理體系
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創建活動,將其納入市政府重點民生項目,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全面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和生育關懷行動,推進實施“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模式,促進家庭和諧幸福。在工作思路層面,確立充分借助持續7年推進“健家計劃”積淀的豐厚土壤,把 “創建活動”作為“健家計劃” 項目品牌的延伸和目標追求,融合推進“健家計劃”和“創建活動”的總體工作思路;確定充分利用“健家計劃”和“創建活動”兩個項目載體,整合兩個項目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人口計生網絡、隊伍和陣地作用,全面提升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的工作路徑和模式。在宏觀層面,堅持將“創建活動”納入全市整體工作部署,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進行推進; 2012年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市政府人口計生民生工作匯報時,專項介紹了推進“健家計劃”和開展“創建活動”成效;市政協對深化“健家計劃”和開展“創建活動”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視察。2015年,將“創建活動”納入大連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衛生計生惠民工作的實施意見》中,作為重要任務進行推進。同時,每年都將“創建活動”的相關項目納入年度經費預算和目標管理考核內容體系,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在實施層面,將“健家計劃”和提升家庭發展能力寫入“十二五”人口計生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滿足“新婚家庭、計劃懷孕家庭、懷孕家庭、嬰幼兒家庭、青少年家庭、更年期家庭、老年家庭等不同家庭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措施辦法;納入《大連市“健康家庭促進計劃”第三周期(2011-2015)實施方案》中,并在落實過程中做到同部署、同督辦、同考核。出臺《進一步深化“健康家庭促進計劃”和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的實施意見》,確立推進“出生人口素質提高工程、生殖健康促進工程”等十大工程,落實“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目標任務要求,規范“創建活動”實施。
(二)堅持宣傳服務,營造家庭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推進過程中,發揮傳統的宣傳工作優勢和陣地優勢,一是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推動各區市縣扎實開展 “新概念家庭評比活動”、五大項目工程、“幸福沙河口幸福在我家”、 “五進五促”、“幸福新區幸福家”、“人、愛、家幸福家庭”等主題 “創建活動”,共組織各類宣傳教育活動近萬場,參與人數達60余萬人,擴大了“創建活動”活動的影響,豐富了“創建活動”活動的內容形式。二是整合資源豐富宣傳載體。借助社會資源,以企業資助冠名形式,組織開展“孕育健康寶寶”知識有獎征答和曬“幸福準爸爸媽媽日記”活動,共有12萬多人次參與答題,曬出日記1333篇,參與點贊人數3萬多人次,有效提高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率和知曉率。打造網上人口文化傳播基地和燕窩嶺人口文化傳播基地,建成遍布城鄉的室外人口文化傳播基地10個,人口文化一條街81條、人口文化大院902個、人口文化屋(角)1084個、人口文化墻1593面、科普光盤角1997個,組成多方位、立體式、系統化的人口和家庭文化陣地組合;通過手機短信、公交車載廣告、電視公益廣告等傳播手段,宣傳少生優生、敬老愛老、促進社會性別平等、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內容,形成了具有大連特色的新型家庭文化,成為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建設的靚麗風景線。三是加大投入打造服務陣地。投資5277萬元建成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共服務中心。以合作形式,成立了大連市嬰幼兒早期發展示范基地。持續推進融生育管理與指導、人口信息統計監測、宣傳教育、技術服務、健康咨詢、人員培訓、藥具指導發放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健康家庭指導中心(站)建設,建立起面向家庭、面向社區、面向生命全過程,為群眾提供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全程優質服務的計劃生育公共服務網絡。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健康家庭指導(中心)站1585個,并涌現出了“徐淑云優生優育工作室” “小貝婚育指導站” “媽媽咪呀俱樂部”等特色健康家庭指導站,為“創建活動”的扎實開展起到了支撐保障作用。
(三)加強公共服務,把“創建活動”做細做實
在深化“創建活動”的過程中,各級堅持把實施項目管理作為推進工作落實的重要舉措,一是落實主體項目。按要求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載至2014年底,承擔基本公共衛生任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已達187家,為全市541.5萬城鄉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其中規范化電子建檔人數達533.8萬。有序推進村衛生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持續擴大行政村覆蓋率。截至2015年9月30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采購藥品品規1279個,采購總金額4.9億元。“兩癌”篩查持續推進,截至2014年底,共為97738名農村婦女進行了宮頸癌篩查,為24569名農村婦女進行了乳腺癌篩查。精細化落實“家庭生命周期服務鏈”模式,先后有6個區(市)縣被國家確定為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單位,截至2015年9月,已為89896人提供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年度目標人群覆蓋率為100%。向7.5萬名農村和城市困難家庭計劃懷孕和孕早期婦女發放葉酸,覆蓋到99%的目標人群。扎實開展提高流動人口家庭發展能力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示范試點工作,將流動人口家庭作為主體對象納入到各地區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和實施“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中,做到同參與、同受益、同分享,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品牌項目,推行居民議事廳制度,“溫馨港灣”QQ群、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聯合會、流動兒童“代理媽媽”等一系列服務項目和活動。連續10年,累計為64100人次建筑業農民工和2198名環衛女工進行免費健康體檢。二是分層次確立主打項目。在全市確立包括創建幸福家庭項目在內的省、市、街道、社區四級項目140個,特色服務陣地打造項目59個,組織評選出項目推進優秀工作指導手冊、活動模式、項目載體22個。同時,兩次召開全市深化“健家計劃”和開展“創建活動”推進會,總結推廣18個單位的經驗做法,成為促進計劃生育家庭發展的典型案例。三是普遍做實優勢項目。加快推進全員健康人口信息系統家建設應用,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個案信息達585萬條,戶籍人口入庫率已達到98.5%,數據庫主要數據項的準確率達到90%以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系統錄入個案信息達到115.4萬條,并與公安、工商、教育、人社、國土房屋等6部門實現數據共享。開通“健康大連”微信預約掛號平臺,為廣大患者提供預約掛號、專家介紹和專家排班查詢等三大功能。堅持發放《幸福家庭通》《孕事吧》、“優孕優育”智能卡等公共服務產品,市縣兩級投入345.1萬元購買14.3萬份,免費向新登記結婚人員和懷孕家庭進行發放;印制2.5萬份幸福家庭服務指南—《幸福家庭小衛士》宣傳指導冊,制作2萬張科學育兒入戶指導光盤,免費發放到0-3歲嬰幼兒家庭。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組織百名名家、名師走進社區開展大講堂,受眾1.5萬余人;成立漢聲少年古詩詞吟唱團,免費為青少年提供音樂教育和國學教育,培訓學員500余人次,2014年該吟唱團應邀走進人民大會堂進行表演,受到各界好評。
(四)加強資源整合,多渠道推動創建活動開展
在推進“創建活動”的進程中,注重發揮市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作用,進一步加大整合部門資源的力度。一是納入健康城市行動規劃。推動市政府將“健家計劃”確定為《大連市建設健康城市行動規劃(2012-2015年)》重點項目之一,明確全面推進第三周期“健家計劃”和“抓住健康宣傳、健康促進、健康管理3個環節,精細化實施‘家庭生命周期服務鏈’內容;向群眾提供生育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務,建立和完善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促進模式”等任務,確定了各項任務的約束性指標和完成時限,為落實“創建活動”目標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將涉農地區部分鄉鎮、村健康家庭指導站升級改造等工作納入市政府新農村建設重點任務中推動。與民政局等部門合作,在全市10個婚姻登記機關各設立了1名專職健康家庭指導員,在市內5大助產醫院設立公益崗位,發放免費避孕藥具等“六送”工作;與慈善總會、建委建立起為建筑業務工人員進行免費體檢工作機制。三是整合部門資源。將教育、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委、共青團、婦聯等6部門的“‘雙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創建工程、‘家庭護衛行動’、家庭和諧工程”等13個政策項目納入到“健家計劃”第三周期實施方案中,形成了促進家庭發展的合力。同時,將老齡委開展的“敬老文明號”評比工作作為“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制定人口計生系統評比標準和工作要求,積極探求健康家庭、幸福家庭的促進模式和創建路徑,取得較好實效。組織全系統積極參加“遼寧百歲老人健康風采”征文活動,獲獎數量、等次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堅持利益導向,多項政策提高家庭發展能力
開展“創建活動”以來,在確保各項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兌現達到100%的同時,一是推動民生普惠政策向計生家庭傾斜。推動市民政局、財政局、殘聯等部門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關于確定城鄉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有關事項的通知》和《大連市輔助器具進入困難殘疾人家庭項目實施方案》等文件,規定保障型的養老服務機構和農村敬老院,以優惠的收費標準為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的老人提供寄養服務;對屬于獨生子女死亡或與三級以上殘疾獨生子女共同生活的,在發放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和對城鄉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高齡老年人給予補助時,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和100元;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時,城鄉低保家庭中的死亡、傷殘獨生子女的父母按照最低繳費標準補助;輔助器具進入困難殘疾人家庭時,獨生子女家庭優先。各區市縣因地制宜出臺優惠政策,西崗區啟動了“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養老輔助項目”,投入資金100萬元,有355個計劃生育特別家庭受益;金州新區出臺獨女戶初升高降分錄取政策2182人受益;減免新農保參保費用政策投入246.3萬元,累計11.3萬戶,24.6萬人受益。二是建立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系列扶助制度。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的意見》,一次性推出“提高扶助標準、建立一次性撫慰金制度、再生育扶助制度、住院護理補貼保險制度、免除基本喪葬費用和建立困難救助專項資金”等6項扶助政策,市縣兩級財政累計投入3.82億元,惠及229.7萬人次。三是擴大生育關懷基金規模。2011年以來,市、縣兩級生育關懷專項資金立項已達620.5萬元,其中,爭取市財政投入生育關懷專項資金達240萬元,先后對6000多個家庭進行了幫扶。繼續推進計劃生育風險保障體系建設,為全市8萬多困難計劃生育家庭投保了意外險,并在甘井子區等6個地區啟動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幫扶模式試點探索項目。同時,在全市推廣“雙送雙助醫養扶一體化”項目和“牽手之家”自治模式、“天使女兒幫幫團”服務模式、“兵兒子”與“失獨”家庭認親結對子和“關愛空巢老人服務站”幫扶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扶助關懷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工作機制,有效地解決了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生活中的難點問題。
二、工作中存在的難點
一是在認識上,對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工作重心把握不到位。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工作基礎不同的地域和單位不能形成統一指導,基層把握重心、突出地域特點的水平不高。
二是在政策上,拓展和創新工作項目的力度不大。各級家庭發展部門在工作中,基本局限和圍繞在宣傳服務、獎勵扶助等傳統工作項目上,在統籌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拓展和創新工作項目等方面能力有限,政策創制不多。
三是在項目實施上,經費使用缺乏明確支出范圍和標準。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進一步深化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利用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示范市的契機,繼續以“關愛生命、守護健康、促進幸福”為宗旨,以推動完善計生民生項目為主線,圍繞家庭全面發展,繼續爭取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全方位推進幸福家庭活動開展。
二是加強國家級試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青少年健康教育、老年養護等試點項目規劃,落實項目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新家庭計劃項目的硬件配套建設。
三是繼續打造本地項目精品。擬在每個區市縣選取1個社區,結合地域特點,確定14個市級創建幸福家庭活動試點項目,通過打造項目精品,發揮以點帶面作用,推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