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
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蘇區精神發源地。贛州是客家人的搖籃,全市客家人占9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區。近來年,我市大力宏揚蘇區精神,結合獨特的客家文化,圍繞提升家庭發展能力,大力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真正讓計劃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生活上有保障,全市人口計生工作整體水平明顯提升,為贛南蘇區發展振興,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贛州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
一、文明倡導,移風易俗,不斷轉變客家群眾傳統婚育觀念
為了提高群眾的婚育文明程度,改變贛南客家人“多子多福”的傳統婚育觀念。近年來,我市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婚育文明創建活動。一是深入開展人口計生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同行活動。我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的重要載體,建設婚育新風宣傳墻、宣傳長廊,把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等知識融入客家文化,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促進群眾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文明。二是開展“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活動。我市積極把人口計生政策、法律法規及優生優育科學知識的宣傳緊緊融入“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活動中,為群眾提供生產、生活、生育咨詢,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引導群眾自覺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三是開展了“萬名干部進農家”宣傳月活動。市政府拔出100萬元印制了140多萬份人口計生政策、創建幸福家庭宣傳資料。組織市、縣、鄉、村四級萬余名干部進村入戶,每個干部走訪100戶群眾,向群眾面對面宣傳人口計生政策、新的婚育觀念、幸福家庭方面新典型。通過生育文明創建活動,客家群眾的生育觀念有了明顯的變化,女兒現在也可以上族譜、上宗祠、上墓碑了,全市有2300多戶男到女家落戶,68萬計劃生育積極分子、育齡群眾代表申請加入計生協會成為計生工作的熱心人。
二、健康促進,優質服務,不斷提高客家群眾的生活質量
贛州是人口大市,后發展,久發達,為提高客家群眾的健康需求,我市扎實開展健康促進活動。一是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活動。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在全市擴大試點范圍,全市60%的縣開展了這項工作。2010年12月,我市崇義縣在中國計生協組織召開的性與生殖健康交流會上作了經驗介紹。二是開展生殖健康促進活動。在農村,以查環、查孕、查病和生殖保健為主要服務內容,開展“生殖健康進農家”活動,每年為農村育齡婦女免費生殖健康檢查130萬人次以上,對檢查出患有嚴重婦科病患者進行跟蹤治療服務,對貧困邊遠山區支付不起醫療費的家庭,可以享受免費治療服務。我市還規定獨生子女家庭和二女家庭成員到市縣鄉三級計劃生育服務站(所)進行生殖健康等檢查給予免費,治療婦科等生殖健康疾病減免60%的費用。我市農村一女、二女戶家庭成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出資部分由政府買單,其住院治療產生的費用報付比例提高10%。在城鎮,開展生殖健康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如與世界女鞋業界的佼佼者華堅集團合作,組織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深入贛州華堅國際鞋城,為企業員工開展各種優先優育、避孕節育、生殖保健等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生殖健康水平。三是開展不孕不育診治。2001年4月,我市成立了不孕不育治療服務中心,每年都邀請北京、上海及南京軍區總醫院、解放軍94醫院等著名不孕不育癥治療專家來我市坐診,為廣大不孕不育對象提供檢查治療服務。據統計,十年來我市共組織了 4016人參加集中檢查治療,治愈人數達1002人。四是關愛留守兒童。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各種活動,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中國計生協、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司、中國人口報社、深圳計生協、贛州人口計生委共同舉辦全國關心、關懷、關愛留守兒童攝影大賽活動,邀請我市于都縣留守兒童赴深圳參加頒獎典禮,豐富留守兒童的假期生活。
三、優生優育,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客家群眾生育健康服務能力
圍繞服務贛南客家群眾,提升優生、優育、優教和家庭自我保健能力,不斷拓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領域。一是加大出生缺陷一級預防工作力度。開展優生科學知識普及活動,推廣優生檢測、免費婚檢、免費發放葉酸增補劑,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2011年全市免費發放葉酸等營養增補劑20多萬人次,建成縣級優生實驗3個,13個縣開展了優生健康檢查。二是倡導人文關懷,努力提高群眾身心健康。在所有縣級計生服務站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和候診大廳,設立了男性科、心理咨詢室、悄悄話室、育齡婦女健康咨詢服務中心等,努力把計生技術服務機構建設成為育齡群眾的溫馨之家。三是開展“健康人生”全程公共服務。圍繞關注人的一生各個健康環節,開展全程健康公共服務。如與教育部門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與團市委開展青春期性教育,與衛生、婦聯開展更年期保健,與老齡委開展老年保健教育。四是關愛女孩,嚴厲打擊“兩非”行為。大力開展關愛女孩、陽光助學行動,對農村一女、二女戶家庭女兒中考加10分,考上高中每年獎勵1000元助學金,考上大學再給相應的一次性獎勵。如會昌縣規定二女戶考上大學的,在讀大學期間每年補助5000元。大家實施出生實名登記和核查,人口、衛生、公安等部門聯合成立“兩非”專項整治小組聯合辦案,促進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平衡。
四、致富發展,獎勵扶助,不斷提升客家計劃生育家庭的福祉
為提升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推進幸福家庭創建,我市采取“獎扶結合、產業為主”的思路,夯實客家群眾的幸福基礎。一是大力實施以“產業養老”為核心的幸福家庭工程。我市充分利用世界上最大臍橙種植地的優勢,采取小額貸款、項目優先、科技扶持、政策優惠等措施,每年扶助一批計生戶建立“綠色養老基地”,每戶扶助資金不少于2000元。截止目前,全市已幫扶14000多戶計生戶發展果業生產為主的綠色養老產業。二是強化利導,增加計生群眾福祉。在全省率先實施提前享受國家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政策,將農村已扎二女戶享受國家獎扶政策年齡由60周歲提前到50周歲,即已扎二女戶從50周歲開始領取每人每年720元的獎扶金。瑞金市將全市年滿60周歲農村已扎二女戶獎勵標準由原來的夫婦雙方每人每月6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260元。會昌縣農村已扎二女戶在當地建房100平方米或在縣城購買商品房,政府給予一次性5萬元補助。為解決計生家庭子女解決就業問題,我市還規定縣(市、區)公開招聘事業單位人員時,對農村已扎二女戶家庭女孩參加考試的,在其筆試總成績上給予加5分。三是以“一卡通”為載體,加強獎勵優惠政策兌現。我市整合支農惠農政策于一卡,發放給農村已扎二女戶家庭和農村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家庭,讓持“一卡通”的家庭到醫院、學校、國土、規劃、民政、計生等部門辦事,均可方便、快捷、有效、足額地享受到各級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2006年以來,全市共發放“一卡通”18.9萬份,24886名學生享受了中考加分優惠、優惠金額1226.21萬元,21300人享受了就醫減免優惠,13462戶計生家庭列入農村低保。四是廣泛開展“生育關懷,愛心救助”行動。為幫助解決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子女就讀、計劃生育貧困母親、計劃生育傷病殘、遭遇天災人禍家庭的后顧之憂,我市大力開展“生育關懷,愛心救助”行動。近年來,全市共籌集920.9萬元“生育關懷,愛心救助”資金,共救助了 6941戶貧困計劃生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