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西坑村 何素華
我叫何素華,今年43歲,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我家住在邊遠偏僻的革命老區基點村——平和縣西坑村東古組。這里山高路陡,人煙稀少,過去是紅軍游擊隊活動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經濟十分落后,90年以前,人均收入不上1000元。當年,我們一家五口人,婆婆、丈夫和兩個女兒,就擠在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破房子里。每逢臺風暴雨來臨,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就來催我們到安全的地方去避一避,是一戶遠近聞名的“特困戶”。
1991年,我生下了二女兒,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帶頭做了絕育手術,這在當時的落后山區還是第一個。但也就是這“第一個”卻引來了同村一些人的風言風語,有的嘲笑、有的諷刺,有的甚至漫罵說:“窮光蛋也要出風頭,今后看誰家的孩子肯來這深山老林當你的女婿。”面對這些冷言冷語,我們夫妻倆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加快發展經濟,脫貧致富,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才,過上幸福的生活。
說干就干,就在二女兒出生的當年,我們夫妻倆開始利用山區優勢,大力開荒種蜜柚,依靠辛勤的雙手發展經濟。為了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才,我們來到鎮區租房子,把孩子送到中心學校上學。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十幾年如一日的艱辛之旅,每天都要往返果山和鎮區40多公里路加上白天的勞作和夜晚的家務,常常是忍著渾身的酸痛和眼中的淚水堅持著,這其中的辛酸就不用說了。可是艱苦并沒有換來應有的收獲。雖然開荒種果十幾年,但由于家庭底子簿,缺乏資金,不能給果樹及時下肥和施藥,柚子長勢不好,果實小,色澤差,賣不出好價錢,年年收不符支,常常是辛苦一年,卻白干了一場,嘆息、沮喪也無濟于事,剩下的只是無助、無奈。
難道命運就如此作弄人?不。幸運之神就在2007年對我們伸出了橄欖枝。那一年的陽春三月,正是柚子下肥施藥的大好時光,可我們已經沒有勇氣再去親戚朋友家借錢了,肥料店也不愿意給我們賒帳了,錯過了施肥期,可又是一個欠收年啊!正當我們夫妻愁眉不展,心急如焚的時候,鎮計生協會了解到我家的情況,認為我們是積極響應國家生育政策的光榮戶,又有可行的發展項目和勤勞的品質,就把我列入2007年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的對象。會長親自把3000元的幸福工程款送到我們家,同時還到肥料店為我們擔保賒欠1萬斤肥料款,這真是雪中送炭,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我如魚得水,欣喜萬分,及時給柚子施肥施藥。鎮計生協會還多次請農技站的技術人員到果園進行技術指導,由于下肥及時,施藥適時,管理科學,當年產量猛增,由2006年的3萬多斤增到7萬多斤,產量翻了一翻。從此,走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到2009年產量突破十萬斤大關,年毛收入達到15萬元,我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的錢,真有點不敢相信,心里甭說有多高興了,打心眼里感激幸福工程的資助。
就在這一年,我按期還清了幸福工程款和其他債務。無債一身輕啊!我給多年沒穿新衣服的家人都置辦了新衣服,給孩子們買上了新的學習用具,還張羅著要蓋新房。一家人從心底感到幸福的滋味。
從苦難中走過來后,我們一家對身邊的困難戶特別的同情,既然有了能力,我們就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幾年來,我們資助了本村貧困戶張建花8000元用于擴大柚子面積,由原來的400株增加到800株,還資助二女困難戶賴素芬6000元,用于購買農藥、肥料,她家當年就增收了1萬斤柚子,去年,村里要修筑一條水泥路,我們把預備要裝修房子的錢捐獻了一萬元修水泥路,為山區的經濟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村里的鄉親們現在對我們是刮目相看呀,以前曾經風言風語的人,如今也覺得不好意思了,聽到大家的贊嘆聲,我們一家笑了。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滿園碩果累累,原來的困難戶,如今已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兩個女兒雙雙考上大學本科,深山老林終于飛出了兩只金鳳凰。我們家也蓋起了一間三層混磚結構的新樓房,一家人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2010我光榮地被評上全國幸福母親,今年十月我們家被評為“幸福家庭”示范戶。此時此刻,我沉浸在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之中。
金秋時節真迷人,歡迎大家到我們平和老區來,我將獻上最美、最甜的貢品——琯溪蜜柚讓大家品嘗。共同分享幸福工程帶來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