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近年來,我市按照國家人口計生委、中國計生協的統一部署,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改革創新,將開展計生特殊家庭幫扶與創建幸福家庭活動有機結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計生家庭發展能力,取得一定成效。
一、領導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重慶市獨生子女家庭數量大,特別扶助對象多,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特別扶助對象34153人,其中獨生子女傷殘父母14465人,獨生子女死亡父母19688人。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完善計生利益導向制度,并將其與各項普惠政策有機銜接,建立了有利于計生特殊家庭發展的政策體系。全市教育、城建、民政、國土房管、扶貧等各級各部門將民生政策與計生利益導向政策結合,明確規定在實施小額信貸、產業扶貧、創業培訓、農村危舊房改造、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慈善救助、醫療救助等政策時,對計生困難家庭予以優先優惠,幫助計生家庭解決生產生活、養老保障、醫療、獨生子女入學就業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著力提高家庭發展和抵御風險能力。
二、優先優惠,突出關心關愛
一是提標擴面。2004年建立獎扶特扶制度時,重慶農村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特扶金每人每月增發20元。2007年,將特扶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640元。2008年,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120元。同時,擴大覆蓋面,將農村獨生子女四級以下殘疾父母納入特扶范圍,所需資金由市財政支付。出臺了特扶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金由市財政全額補貼的政策。
二是壯大基金。指導區縣設立生育關懷基金,為活動開展提供資金保障。截止2012年6月,全市38個區縣中,有32個區縣建立了生育關懷基金,資金總額達3709.03萬元,其中政府撥款3394.81萬元。當計生家庭遭遇困難時,各級人口計生部門、計生協堅持做到第一時間走訪慰問、關愛幫扶。
三是真情聯誼。2006年,我市北碚區率先成立了旨在關懷計生特殊家庭的真情聯誼會所,由人口計生部門提供活動場所、經費支持,通過會員互幫互助,義務兵、大學生與會員結對幫扶等形式,廣泛開展就業幫扶、健康促進、精神慰藉等活動。目前全市已有16個區縣建立了真情會所,通過會所的幫助,8000余名會員走出悲痛,重樹生活信心,并融入社會。
三、因地制宜,解決特殊困難
針對計生特殊家庭在養老保障方面存在的迫切需求。2011年起,我市鼓勵區縣人口計生部門結合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和區域實際,重點探索計生特殊家庭居家養老、失能護理等幫扶路徑。萬州區依托鎮鄉敬老院、福利院打造“人口計生家園”,計生特殊家庭優先入住。江北區以社區為載體,通過發放服務券的方式,為計生特殊家庭居家養老提供家政、醫療和日間照料服務。沙坪壩區把計生特殊家庭優先納入“家庭醫生(中醫)”服務范圍,提供全天候上門服務。九龍坡區優先將計生特殊家庭納入“五保”、“三無”供養范圍,優先享受廉租房;身故后,享受公墓安葬費5%的優惠。北碚區探索建立了計生特殊家庭年老失能護理扶助制度,同時建立社工隊伍,為計生特殊家庭提供心理疏導、生活護理、臨終關懷、情緒安撫、個案活動設計等服務。璧山縣出臺了提高計生特殊家庭住院費報銷比例、每年發放4800-12000元特別關愛金等政策措施。豐都縣與民政部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成1.2萬平方米的“計生養老院”。
四、探索創新,打造重慶模式
今年我會承擔中國計生協生育關懷·計生特殊家庭幫扶模式探索項目后,認真按照深入調研、準確定位、科學決策、落實幫扶的工作步驟,有序啟動、扎實推進,逐步探索出“六個一”的工作模式。即:領導重視,成立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小組;保障經費,形成一個分類幫扶的工作架構;科學決策,制定一個有效的幫扶方案;服務均等,明確一批動態的目標人群;親情服務,建成一支穩定的幫扶隊伍,打好親情牌,實行“一對一”幫扶,建立并穩定志愿者隊伍,提倡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搭建平臺,建立一個400平方米溫馨的幫扶服務中心,以政府扶持、依托社區、專業服務為管理方式,以低成本、專業化、親情化為服務方式,以日間照料、生活護理、精神慰籍為主要內容,財政分別承擔60歲以上計生家庭入住對象30%、計生特殊家庭入住對象50%的服務費用,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