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北京市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全面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的決策部署,不斷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提升家庭發展能力,積極推進創建幸福家庭活動。主要做法是:
一、科學謀劃,著力探索創建幸福家庭工作理念
圍繞“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的目標,我們在不斷思考和探索中,逐漸確立了“836”的工作思路:就是以“幸福家庭 和諧人口”這8個字作為新時期人口計生工作的主線;以“建設家庭人口文化為中心、關注家庭成員和諧健康為基礎、關注民生為目的”這3個方面為重點;突出以“六大惠民工程”為平臺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建立健全家庭發展政策,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二、積極運作,著力突顯北京人口計生工作特點
(一)政府主導。市委、市政府將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列入《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和調控規劃》,作為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整體推進,從全局的高度謀劃,找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創建幸福家庭的結合點,不斷豐富創建幸福家庭的內涵,實施了文明倡導、“寶貝計劃”、青春健康、健康生育、生育關懷和“心靈家園”六大惠民工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口與家庭公共服務體系。
(二)立足基層。創建幸福家庭工作,區縣人口計生部門是服務家庭的主力軍。北京市成立了以主管市長為組長,以發改委、財政局、教委、衛生局、民政局、人口計生委等單位聯合組成的創建幸福家庭活動領導小組,人口計生委領導創建幸福家庭活動,計生協會負責指導和管理,多部門聯動,為基層工作搭建工作平臺,橫向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聯絡,縱向加強對區、鎮、村人口計生網絡以及北京地區高校計劃生育協會聯合會的支持指導,進一步形成資源共享、資金整合、力量集聚的整體合力。
(三)服務群眾。以不斷滿足家庭需求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提高家庭發展質量。面向不同類型的家庭,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項目,探索改進服務提供方式,動員社會組織、企業和公眾,承接政府購買人口與家庭發展公共服務項目,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參與創建幸福家庭的濃厚氛圍,立足社區發展,打造“一刻鐘服務圈”,使群眾在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內,享受到均等化的人口計生公共服務。
(四)解決困難。進一步加大對獨生子女特殊家庭、困難家庭和特殊老年人家庭的幫扶力度和傾斜力度,完善四級惠民利民的利益導向體系,實現計劃生育家庭幫扶“市區(縣)有政策、鄉鎮有規定、村居有承諾”,建立專項補助基金,加大家庭的保障力度,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不斷提高人口計生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努力實踐,著力改善民生提升家庭發展能力
(一)幫扶機制助力幸福,提高家庭幸福指數。即:政策幫扶,在獎勵扶助政策穩步推進的基礎上,我們將觸角延伸至社會廣泛關注的失獨家庭,實行每人每月200 元長效扶助政策,統籌資源為其提供精神撫慰、醫學咨詢指導等服務,幫助有意愿的家庭實現再生育。經濟幫扶,以“安康計劃”、“暖心計劃”和“服務計劃”為主,不斷加大對獨生子女特殊家庭和困難家庭的幫扶力度,為特殊困難計生家庭量身打造“暖心計劃”,由財政出資2160萬元,為失獨家庭的父母購買養老和醫療保險,2012年投保7746人,實現這些家庭“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暖心計劃”的實施,得到了中央、北京市各級媒體的關注,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肯定。精神幫扶,從2006年開始,在全市范圍開展了生育關懷親情牽手活動,鼓勵大學生、部隊官兵等青年群體,與獨生子女死亡和傷殘家庭結為國策親戚,為他們提供精神慰藉和親情撫慰,全市共有3600多位志愿者與近2000戶特殊困難計劃生育家庭親情牽手。
(二)基地建設助力幸福,提升家庭服務品質。2011年以來,我們指導籌建的“市級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0-3歲市級早教示范基地”、“心靈家園”陸續掛牌,標志著青少年健康教育、0-3早教和計生特殊家庭三大公共服務基地在探索中相繼建成,十二五期間,全市將陸續投入資金1600萬元,指導16個區縣分別建成100平米以上的早教基地、心靈家園和500平米以上的青春健康教育基地。
(三)文明倡導助力幸福,倡導和諧家庭文化。充分發揮市、區、鎮(街)三級人口文化體系的網絡優勢,打造“人口文化游”宣傳品牌,進一步增強人口計生宣教工作的廣泛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利用《北京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電視臺、北京電臺等分別宣傳報道創建幸福家庭工作。指導區縣層層部署創建幸福家庭工作,形成了橫到底、縱到邊的宣傳服務網絡。一批以“幸福家庭”建設為主題的宣傳精品脫穎而出。如平谷區的“幸福家庭發展計劃”,懷柔區的“幸福懷柔人”評選等活動,深入村居,“幸福、和諧、文明”的家庭人口文化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