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創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是人口計生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更是新時期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的基本要求?;谶@一認識,我們緊緊圍繞新時期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目標任務,在全市啟動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提高家庭發展能力”工程(即“雙提高”工程),全面開展“婚育新風、優質服務、優惠政策、幸福行動、生育關懷、優生優育”“六進家庭”活動和《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受到了上級人口計生部門的充分肯定。今年5月國家“創建幸福家庭活動”試點工作會議后,我市緊密結合“雙提高”工程,研究制定了“創建幸福家庭活動”試點工作意見,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創建幸福家庭活動”進行了深化和拓展,集中體現為“五大行動”:
一、關懷計生家庭發展,開展創業扶持行動。以提高計生家庭發展能力為目的,建立了集“獎、優、免、扶、保、助”六位一體的獎勵優惠政策,利益導向資金投入從“十五”末每年0.1億元增加到“十一五”末每年2.5億元。全市共建立各類生育關懷基地301個,投入項目幫扶資金1635余萬元,共吸納10227(12486)個計劃生育戶進入基地經營或就業,有5365個計生戶致富,7121個計生戶脫貧。如金水區建立生育關懷基地三年來,為全區2800余戶計生家庭開展技能培訓、提供無償技術支持、選準創業項目,90%計生困難家庭已脫貧致富;全國試點工作會后,市本級為全市12個縣(市區)下撥專項補助經費60萬元,主要用于扶持計劃生育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為農村獨生子女和計生雙女家庭發放生活補貼23029人,補貼資金929.078萬元;對自愿放棄二孩指標的103對夫婦實行獎勵,落實獎勵資金39.4萬元;優先為642戶計生困難家庭安排幫扶項目和資金32.1萬元,出臺的惠農政策或項目共投入資金133.103萬元,受惠對象達10532人。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落實利益導向政策資金近1.9億元,惠及全市93萬多計生家庭。
二是關愛計生子女成長,開展教育支持行動。積極關愛計生家庭子女健康成長,認真落實對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家庭的中招加分政策,對農村計生家庭子女考入大學實施獎勵助學。據統計,僅2010年,全市農村計生家庭子女考入大學得到獎勵477人,共發放獎勵助學金132.06萬元。其中獨生子女家庭子女考入大專以上235人,發放獎勵助學金43.25萬元;計生雙女家庭子女考入大專以上112人,發放獎勵助學金22.48萬元;其他計生家庭子女考入大專以上301人,發放獎勵助學金66.33萬元;全市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家庭子女獲得中招加分政策的974人,其中獨生子女692人,雙女戶家庭子女282人;享受減免擴招費政策的中招子女637人,其中獨生子女441人,減免擴招費149.02萬元,雙女戶家庭子女196人,減免擴招費73.48萬元,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鞏義市康店鎮趙溝村的趙春娥逢人就高興地說:多虧了政府的加分條件,不然我姑娘上不了全市的重點高中。
三是關切群眾生活質量,開展健康推進行動。著眼群眾健康需求,全市建成了級標準化縣級服務站10個、鄉所109個、村室2308個,積極為廣大計生家庭提供生育、生殖、生理、心理健康服務。連續2年將免費開展優生促進工程列入市政府為民辦理“十大實事”項目,規范開展以宣傳倡導、健康促進、優生咨詢、高危人群指導、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均衡營養為主要內容的一級干預服務。今年以來,全市已投入資金2096萬元,開展婚(孕)前培訓64800人,孕前風險評估36449人,孕前優生篩查44253人,提供復合營養素補充34598人;積極開展“幸福新婚、健康寶寶、和諧家庭、弱勢關懷、親民維權”五大系列優質服務,探索出了人口計生、民政、衛生三部門聯合對群眾開展青春期教育、免費婚檢、圍產期保健、嬰幼兒早教、婚育期、哺乳期健康咨詢及中老年保健,以及從結婚到生育全過程證件辦理的“愛康服務”模式。通過把抽象的服務理念轉變為具體化、精細化的服務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殖健康需求,有效提高了人口計生工作的影響力。
四是關注婚育觀念轉變,開展文明推進行動。圍繞構建和諧人口文化、推進鄉風文明,我們緊緊抓住婚育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共贏點、與傳統文化的相融點、與新農村建設的結合點、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促進點,大力開展婚育新風“進家庭、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軍營”活動。已建成星級人口文化大院2097個、宣傳隊796支、文化廣場384個、文化長廊1119個、生育文化苑124個、文化書屋555個、人口學校2484個,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教育培訓、文化交流、健康服務、健身娛樂、科技傳授”等宣傳教育活動,幫助計生女孩家庭解難事1366件,表彰“幸福家庭行動”示范戶3935戶。同時,大力開展《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工作,把“婚育新風、移風易俗、利益導向、優生優育、男女平衡、敬老愛老、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等內容充實到《村規民約》當中,目前,全市有1369個村(社區)修訂規范了計劃生育《村規民約》,占全市1987行政村總數的68.9%。
五是關心社會老齡問題,開展養老優待行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計劃生育補貼制度。為8768名農村領證獨女家庭老人發放養老保險補貼101.724萬元,其中縣級71.2萬元;擬于年內出臺鄭州市城鎮60歲以上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扶助政策,目前已完成了前期調研、資金測算和方案起草修訂工作,力爭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養老優待政策;全市已建設敬老院113所,床位8000多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老年福利服務機構31家,設置床位4900余張。中牟縣成立了計劃生育居家養老服務管理中心,縣財政對居家養老的計劃生育老人按每人每月50-160元的標準發放“助老愛心服務券”,對自愿入住各類敬老院或養老中心的計劃生育老人給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入住補貼;二七區對農村享受國家獎勵扶助政策的計生困難家庭老人實行免費集中供養,并在“五老人員”、“空巢老人”集中的區域成立了“夕陽親情服務隊”; 惠濟區以財政補貼形式加大投入區、鎮、村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升級改造鎮、村養老院,對農村獨生子女家庭、計生雙女家庭和困難計生家庭父母達到60歲以上住區、鎮(街道)敬老院的,減免一切費用,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近年來,我市在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中雖然探索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國家的要求相比、與其他經濟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由于這項活動經費支出比例較大,僅依靠地方財政難以保障到位,因此,在獎勵優惠的幅度和覆蓋人群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我們將以這次座談會為契機,認真學習借鑒外省市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雙提高”工程,進一步創新理念、加大投入、完善措施,不斷拓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的內涵和外延,健全有利于支持家庭發展的經濟社會政策,使困難家庭得到有效救助,計劃生育家庭優先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家庭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真正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實行計生政策帶來的好處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