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東陽村村民陳珍珠,是個二女戶,原是個貧困母親,自2003年申請幸福工程救助款,在無息貸款的扶持下,她發展養殖事業,她辛勤操勞,經過幾年的打拼,她的養殖業發展較快,年人均收入達6000元以上,比扶持前的1600元,增加4400元,家庭生活擺脫了貧困的局面,已步入小康家庭的經濟狀況。每每談及家庭生活的變化,她總是掩蓋不住心中的喜悅,逢人便談,是計生協會幫她脫貧致富,是幸福工程款助她奔小康。
2003年前,東陽村是個純農業村,除了少數青年人出外打工外,其他的人都在家搞農業,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那幾年,經營農業成本高,什么種子,肥藥費,拖拉機耕地費,每畝都得不少的成本,而糧食、蔬菜價格低,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陳珍珠一家4口人,丈夫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生都與泥土打交道,兩口子都是40多歲的人,出外打工不會有人要的,只好在家務農,膝下兩個女兒,大女18歲,二女12歲,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小學,每年學費、生活費,壓得陳珍珠夫妻倆喘不過氣來。她們也好曾想過搞一些副業,養殖業什么的,也苦于沒有本錢,一直沒搞成,清苦的日子一天捱過一天,心里想何時捱到頭。
2003年,上級計生協會開展救助落實計生政策的貧困母親的活動,這個活動即是幸福工程。村兩委和計生協會首先想到貧困母親陳珍珠等兩戶,協會會長陳國財同志深入陳珍珠家與夫妻倆謀劃經營項目,根據夫妻倆勤勞持家的好習性,最先確定發展養殖業,首先養豬開始,夫妻倆得到2000元救助款后,又從親戚朋友那里借到部分款,養肉豬,到年終出欄20多頭,一年營利5000多元。
珍珠養豬挖得第一桶金,雖然數目不多,比往年收入增加了一倍。她想擴大生產,她把這個想法告訴村協會會長陳國財,得到國財的支持。國財又幫她籌措一筆資金,擴大了豬舍,既養肉豬,又養母豬,計劃母豬產仔后,就自己養成肉豬,這樣就省了買豬苗的錢,養豬規模擴大了,麻煩也就來,04年豬發生了5號病,也蔓延到她家的豬場,得病的豬不少,怎么辦,全場豬服藥效果不明顯,請獸醫治療,醫藥費又貴,服后病情無法控制。這時,村主任陳漢民知道這種情況,特地請來出名的獸醫給她家診治,終于控制了病情。
區、街協會對陳珍珠一戶的扶持項目非常重視,多次深入進行項目跟蹤,請來養豬有經驗的專業戶為她傳經送寶,請她參加區有關部門舉辦的家禽管理和疾病防治的培訓班,有效地提高她的養豬技術,走上科學化管理的路子。
05年第二期幸福工程款到期,珍珠及時返還了貸款,同時又申請第二期幸福工程款,她不斷鞏固和發展養豬,同時又發展蔬菜種植,2006年人均收入達6000元,比03年增加4400元,不僅脫貧致富,而且進行富裕型小康水平,家庭生活又芝麻開花節節高。她逢人就說:“幸福工程是貧困母親的致富工程,計生協會是計生戶的貼心組織”。
作為“貧困母親”,脫貧的陳珍珠沒有忘記政府對她的幫助。隨著養殖業和種植業發展不斷壯大,經濟收入不斷提高,為了幫助更多的鄉親,她和丈夫有時還借錢給他們發展生產,實施項目幫扶、傳授經驗、消毒豬舍、防育和小豬保育等。如今在陳珍珠的幫助下,村里已有8戶計生困難家庭擺脫了貧困。
陳珍珠在一次走家串戶時,遇見9組的一個育齡婦陳群英在家偷偷抹眼淚,原來她的女兒考上了大學,但高昂的學費讓她心急如焚。陳珍珠看在眼里及在心,回去跟丈夫商量,陳珍珠的丈夫說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是政府幫助了他們,現在我們經濟條件好了,能幫別人的就要幫。他們拿出了5000元足額的學費,還給陳群英的女兒買好了上學的車票。給她家解了燃眉之急。陳群英逢人就說:陳大姐真是個好人。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計生協會
陳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