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彭玉屏是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鄉下樓村的二女結扎戶,她同時也是我區首次實施“致富能人+計生貧困母親”幸福工程新模式的第一批直接受益對象,現在是“閩東德鴻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股東和員工,她家有一輛農用貨車,年總收入達6萬元。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競爭的大潮中,彭玉屏是個弄潮的佼佼者,她致富的經驗是——瞄準市場,多種經營!
彭玉屏家原來并不富裕,為了生計,她和丈夫吃苦耐勞,起早貪黑地干活,種地、代銷香菇料、竹木加工等等,凡是能夠掙錢的買賣幾乎都嘗試去做!甚至在懷孕的時候,她還堅持頂著大肚子跟隨丈夫黃北壽到別人家的蒸籠廠去打工,為了能多賺一點錢經常加班加點,中午別人不回家在廠里吃的是白米飯,而彭玉屏吃的是地瓜!然而,在別人家的蒸籠廠做,往往一年忙到頭,也掙不到幾個錢!于是玉屏和丈夫商量掛靠別人的蒸籠廠,在自己家里設立一個蒸籠加工點,經過一年潛心經營,利潤還不錯!2004年,丈夫黃北壽在運輸蒸籠去浙江、廣東等地的路途中,看到許多人大規模地養豬,成效顯著!回來與彭玉屏商量后,夫妻倆也蓋起了面積達30平方米暖棚,經營蒸籠加工的同時養起了母豬,他們粉碎玉米秸桿、酒糟等作為雜食科學喂養母豬,減少飼料、精料利用率,母豬生下小豬后喂養4個月即可出欄,飼養周期短,每頭小豬出欄后純利潤70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暖棚養豬兩年,夫妻買了彩電,冰箱等,生活日益富裕起來了!可是好景不長,2006年夏天生豬發生疫情,肥豬價格大跌,豬苗才1.2元一斤,這一年她虧了3萬多元!還好蒸籠廠掙了錢,彭玉屏及時放棄了養豬,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蒸籠加工點,2007年彭玉屏夫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閩東德鴻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夫婦倆的全力打拼,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一年凈收入10萬元,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彭玉屏并未被眼前的成功沖昏了頭腦,他們夫婦仍然繼續奮勇進取,計劃用兩年時間投資100萬元,建成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廠房,實現規模加工生產!然而資金不足依然是橫亙在他們致富路上的一道大難題,就在這創業的緊要關頭,區、鄉計生協會于2009年8月為他們提供5.5萬元的幸福工程項目救助款, 彭玉屏夫婦受助后立即啟動 “致富能人+計生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救助新模式,吸納11名 “無資金、無發展項目、無擔保、無職業”的計生貧困母親進他們廠務工、計件取酬,夫婦倆不僅不用貧困母親承擔經營風險,負責到期全額返還幸福工程資金;還在運作期終一次性付年息給貧困母親作為分紅。——此舉帶動了當地更多的計生貧困母親得以脫貧!進廠務工的二女彭貴妃說,沒想到在家附近就能上班,不僅能兼顧家庭、孩子,每個月還有900多元的收入,現在對生活更有信心了!彭玉屏夫婦也感謝地說:“幸福工程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辦廠的資金缺口,還幫忙我們解決了用工需求,真是太感謝了!”幸福工程讓更多計劃生育家庭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真情,提高了婦女特別是實行計劃生育兩女戶的地位。彭玉屏預計今年年產值可達160萬元,她和丈夫就這樣歷盡艱辛、自我奉獻,走上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創業致富路!
我們相信,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彭玉屏的致富路上會越走越寬廣!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幸福工程項目辦 修改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