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忘感謝黨
——記二女戶左麗春的述說
洋中鎮計劃生育協會
我是二女戶左麗春,全家七口,上有年老體弱的雙親和未婚的兄長,下有幼小上學的女兒。我家原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偏遠山村天山村,貧窮落后,“三通”沒有一通,除了種地瓜和水稻外,就是砍柴賣柴為主要經濟收入,過著艱難貧困的生活,父親經常哀聲嘆氣,嘮叨著自己的命苦。
窮則思變。出路在哪里呢?
父親的祖籍在洋中鎮溪富村。那里是平原地帶,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經濟發達,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小集鎮。于是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我們租了幾間舊破房,搬遷到祖籍安家落戶。然而俗話說的好,“窮人怕搬家”一點都不假!到了新地方,什么也沒有,連小小的一塊菜地都得向鄉親借用,美好的生活藍圖就象手中的一張白紙,第一筆不知從何下手!
一年春節過后,村里的鄉親們在街頭、店鋪開始議論生計,大部分都圍繞種什么品種的水稻,做什么副業以及到外地打工等等。我就像分離出來的“水份子”,不知道與誰合作,做什么比較好!我們是剛搬來的,別人不了解我,不敢和我合作項目,在鄉親們的眼里我還是一個外來客,現實的生活就是這般無奈無情!后來,我承包了幾畝水稻田,兄長到建陽當柴夫(扛木頭工),一家總算有了安排,心里也安定下來了。
2007年5月,鎮計生協會在溪富村開展第一期“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活動,我非常幸運地被列入救助幫扶對象!當區計生協會湯春景會長親自深入我家調查摸底時,我心里說不出的感激,我堅信別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我計劃種植蘑菇4000平方尺,自備搭蓋菇棚材料和部分自籌資金,申請項目資助款5000元,努力一拼!在區、鎮計生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如愿以償地獲得了5000元幸福工程款,發款儀式上我手捧千元善款、熱淚盈眶!在受助后的生產過程中,我一方面虛心向有經驗的種菇戶學習管理技術和方法,把整個的心思都撲在蘑菇生產上,深怕出了差錯,造成經濟損失;另一方面,起早摸黑,全天守候在菇棚里,觀察蘑菇的生長、變化,掌握規律,監護蘑菇生產全過程,做到了誠心學習、細心種植、精心管理、耐心摸索!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每平方賺1元多,純收入達到5000元左右,我打心眼里感謝幸福工程給予我的莫大幫助!但不幸的是到了還款的時候,由于兄長在打工時,大腿被木頭砸斷造成嚴重骨折,花費了一萬多元錢,還款成了大問題!接到還款通知后,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丈夫是個老實人,不會說假話,協會工作人員來收款時,只能面帶苦笑、小聲地把家里的實情和盤托出,再三要求延長一段時間,想辦法還清!事情發生的很突然,誰也想不到在關鍵的時期出現了變故,為了不影響“幸福工程”項目款的回收,造成不好的影響,最后我們還是決定走親戚找朋友借錢還款,并申請能得到幸福工程的繼續幫扶救助!
第二年,在上級領導的體恤關懷下,我們成功地獲得了 “幸福工程”的第二期續助,我們擴大種植蘑菇5000平方尺,基于往年的種植經驗和當年的市場價格高,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提前還清了幸福工程續助款!擺脫貧困后,我們把種植的經驗心得與其他二女戶交流,幫助他們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收入。如今我們還買了幾間房子,一家過上安穩的日子。我衷心地感謝“幸福工程”、感謝黨、感謝黨的好政策!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幸福工程項目辦 修改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