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白艷,蒙古族,今年46歲,初中文化程度,全家6口人,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大學在讀,小兒子正在上小學,還有一個年老多病的婆婆,家住赤峰市松山區夏家店鄉水泉村。
白艷家祖祖輩輩靠幾畝薄田維持生活,其中有苦也有樂。全家生活只靠種莊稼維持,一年辛苦下來,不但攢不了錢,供學生上學、補貼家用還要到處舉債。想干點兒事,掙點錢,又沒有資本,一家人只好苦苦地熬日子。更難的是不久公公去世,婆婆又得了腦出血,身體狀況一直不好,雪上加霜的日子實在無法維持下去了。2016年村里搞設施農業,決定建溫室大棚,帶領村民發家致富。聽到這一消息,白艷和丈夫看到了脫貧的希望,但是夫妻倆卻高興不起來,他們又犯了愁:想建大棚,可是建大棚的錢從哪來呢?婆婆因為腦出血,生活不能自理,常年用藥,孩子上學用錢,已經欠下了不少的外債,如果建大棚再借錢,短時間內又收不回成本,看不見效益,使原本貧困的家庭生活將變得更拮據。
夏家店鄉政府在區衛計局的協調下爭取到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這時,夏家店鄉計生辦工作人員正在走訪調研了解計劃生育戶家庭實際情況,通過入戶了解到白艷家庭狀況,了解到他們想靠自己的勞動發家致富卻又苦于沒有資金,因此夏家店鄉計生為白艷申請到了兩萬元建設大棚的項目款,解決了他們想致富卻沒有資金的問題。拿到項目款,白艷憑著勤勞好學的肯吃苦的勁,努力學習西紅柿大棚種植技術。大棚建設初期, 白艷夫妻倆不知道大棚如何搭建、如何選址、如何搭建,在建設大棚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計生辦聯合村委會請來技術人員親自實地進行講解指導,夫妻倆懂得了大棚的選址首先土壤肥沃是必須的,其次地勢方面不能處于低洼或者容易積水的地方,土壤方面則以非砂性土壤為主,利于保溫。要處于向陽的地方們不能處于風口,且地勢要相對的平坦,不然極容易引起大棚的溫度失衡。大棚總算建起來了,可是該種植什么品種的蔬菜能保證得到良好的收益呢?后來他們看見周邊的村民都種植西紅柿,他們也決定嘗試一下,這樣既成規模還不愁銷路。
從西紅柿的播種到移栽苗,夫妻倆都盡心盡力,像照顧孩子一樣精心呵護這些秧苗,功夫不負有心人,4月份,大棚的第一茬西紅柿成熟了,而且還賣了一個好價錢,凈賺8000多元,投入建大棚的錢一下子就得到了回報,辛苦也沒算白費,讓夫妻倆一下子就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經過三年的種植,白艷一家不僅還上了家里的欠款還改善了住房條件。白艷說她最要感謝是區衛計局和夏家店鄉計生辦把項目落到水泉村,她才能有機會申請到這兩萬元建設大棚的項目資金,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轉變思想,通過自己的雙手過上了小康生活。
通過開展救助行動,幫助計生困難家庭解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增強計生貧困母親勞動致富的決心和勇氣,使她們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時讓廣大群眾進一步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貧困母親受助前照片

貧困母親受助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