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多年來,我縣堅持以人為本,拓寬服務載體,建立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特別是大力實施安居、成才、致富、親情、保障、就業“五加一”工程,開展生育關懷行動,積極幫助計生特困戶解決生活、生產方面的實際困難。2001年以來,我縣開始啟動幸福工程項目,在幸福工程省組委會、市指導小組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按照“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不斷擴大幸福工程項目救助,至今已滾動運作七輪,第八輪正在實施中,累計投入資金216萬元,救助貧困母親452戶,資金滾動率、回收率均達100%。
通過幸福工程項目,更多貧困計生家庭母親得到了關懷,擺脫了貧困,樹立了自尊自信,有2位受助母親還得到了省級表彰。
2001年第一輪受助對象吳葉瓊,從四川嫁到惠安輞川,育有二女,丈夫原先經營電器維修后失業,家境貧困。得到幸福工程幫扶后,吳葉瓊開始從事灘涂養殖海蟶,通過兩年的辛勤勞動,讓家庭徹底擺脫了貧困。2005年10月,吳葉瓊被省計生協會和幸福工程組委會評為“幸福母親”并應邀出席省“幸福母親”頒獎大會。2010年12月泉州市委文明辦、婦聯授予吳葉瓊家“五好文明家庭”稱號。由于惠安縣征海征地工作,吳葉瓊經營灘涂被收回,2011年縣里安排安居工程1萬元幫助她改善居住條件。吳葉瓊主動爭取當上了計生協會小組長,2012年7月村級換屆選舉時全票當選村委副主任。
紫山鎮二女戶陳細鳳,夫妻均務農,家庭收入不高。2013年受到幸福工程和小額貼息幫扶,夫妻二人辦起生豬養殖。鎮級幸福工程領導小組又為他們聯系了防疫站和農科站,提供防疫服務和技術指導。陳細鳳的養豬廠越辦越好,現有豬舍600平方,母豬25頭,存檔成年豬200多頭,產值70多萬元。她還免費把豬崽借給村里的其他養殖戶,無償傳授養殖技術,帶動鄰里共同致富。2015年陳細鳳獲評省幸福工程組委會 “幸福母親”稱號。
總結回顧十幾年來的幸福工程項目運作,惠安縣的主要做法有:
一、加強領導,提供保證
主要從三個方面提供保證:一是組織領導上保證。縣委、縣政府把計生“幸福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成立“幸福工程”惠安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由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和項目鎮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實行專人負責,落實領導包項目、村兩委包戶的責任制,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每輪項目啟動前,惠安縣計生協會專門召集各鎮業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為項目啟動做好準備工作。二是資金投入上保證。采取財政劃撥、鄉鎮配套、上級計生部門支持和社會贊助等辦法籌措、壯大幫扶基金, 保證項目資金的投入。2016年6月份,惠安縣按照‘誰籌集、誰使用’的原則籌集“幸福工程”專項資金114萬元,為持續做大做強“幸福工程”項目提供資金保證,并根據《惠安縣生育關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試行)》,規范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黃塘鎮計生協會還組織“幸福工程”募捐活動,通過政府牽頭、村委會自籌、社會捐贈的形式籌集救助貧困母親的資金。三是工作措施上保證。建立健全了掛鉤聯系、跟蹤服務管理制度,定期走訪項目點,了解情況、掌握動態,保證了項目的有序推進和幫扶措施落實。如第七輪開展過程中,輞川鎮計生協會2016年8月中下旬開展貧困母親生存狀況調查,圍繞幸福工程“治窮、治愈、治病”內容,組織鎮、村干部上門回訪5戶 “幸福工程”受助對象,以項目發展和家庭生存現狀與需求為切入點,詳細調查掌握項目發展情況;凈峰鎮墩中村二女戶康貴珠在“幸福工程”資金的幫扶下養殖起了花蛤,在跟蹤服務過程中發現康貴珠喪偶后因家庭勞動力減少、精力有限,養殖規模大大減少了,鎮、村計生協會協調漁業部門科技人員在隨后的養殖過程中給予跟蹤服務,向她講解新型養殖技術及方法,改善原始粗放式養殖方法,恢復養殖規模,康貴珠一家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
二、營造氛圍,擴大影響
為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了解并參與幸福工程,我們通過多種渠道營造氛圍:一是利用春節、母親節、“5.29”紀念活動等開展系列宣傳服務活動。如召開貧困母親座談會、貧困母親泉州或惠安一日游、貧困母親慰問和救助活動;在縣有線電視臺宣傳報道幸福工程,提高幸福工程在社會上的影響。二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宣傳受助母親脫貧致富、提高社會地位的典型事例,展示救助成果,增強幸福工程影響力。“幸福母親”吳葉瓊等受助群體的典型現身說法,增強干部和受助對象持續開展幸福工程的信心和決心。三是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科技培訓班,開展科技咨詢,提供技術信息,安排農技人員下鄉向受助母親傳授生產技術,幫助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三、規范運作,扎實推進
(一)調查摸底,選準對象。我們堅持按照“不是計生戶不資助,不是貧困母親不資助,沒有償還能力不資助,沒有合適項目不資助”的要求,在搞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由貧困母親提出申請,村委會、鎮計生協會逐級審查,層層把關,將符合條件、吃苦耐勞、脫貧愿望強烈、有發展基礎的貧困母親作為救助對象。
(二)跟蹤服務,提高項目實效。一是做好項目引導,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鎮傳統產業和環境資源的不同,我們因地制宜地指導幫助貧困母親選擇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項目。如輞川、崇武臨海地區發揮沿海優勢,以灘涂養殖、家禽養殖為主;黃塘、紫山地處山區,主要以種植業、家禽養殖及擴大家庭服務業為重點。同時,還因人制宜進行指導。如小乍鎮南西村二女戶邱美花長期無業在家,鎮里動員她參加勞動力轉移培訓,學習服裝加工技術,并納入幸福工程救助,幫她聯系業務,購置縫紉機,現在邱美花的服裝加工廠已有十幾臺縫紉機,年收入從2000多元提升到20000多元;東橋鎮西坑村張文英家境貧困,一無資金二無技術,鎮里指導她用幸福工程救助款買了一部摩托車,在東橋外出載客,每天有50多元收入。二是做好培訓咨詢,提高發展能力。積極協調涉農部門支持,通過致富培訓,提高“幸福工程”項目的科技含量,解決生產力低下,產出有限等問題,避免資金使用效率低。凈峰鎮計生協會積極邀請勞動、農技、水產養殖等部門的有關技術專家為貧困母親家庭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傳授電子商務、農業種植、水產養殖等相關技術,提升其發展能力,先后舉辦多期各種農業技術、就業培訓班和健康知識講座,受訓人次1000多人次,優先推薦和錄用150多名貧困母親到中化、船廠和福煉公司等重點項目就業。山霞鎮計生協會充分利用龍港工業區的鞋服企業,由鎮經委牽頭協調組織免費培訓,優先招收計生戶就業,幫助計生困難戶盡快脫貧致富。三是做好查病治病,避免因病返貧。定期開展關愛女性健康講座和健康百村行活動,經常性開展婦科病普查和免費健康體檢活動。2016年5月9日至14日,東嶺鎮計生協會結合東嶺醫院開展送醫下鄉活動,為計生貧困母親開展免費兩癌篩查,關愛貧困母親身體健康,共計為73人進行兩癌篩查。小岞鎮計生協會運用微信平臺,將生殖健康知識編輯成信息群發給廣大母親,直接、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識,快捷地提高宣傳效果。
(三)加強管理,保證資金良性滾動。為確保救助款順利滾動,我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對申請小額貸款困難戶的項目進行事前評估,項目不切合實際的,及時幫助修正,確保資金發揮作用;二是定期下鄉對項目點進行調查,查看項目運作是否規范,資金是否正常使用,協助解決生產難題。對原來貸款額還不夠發展經營項目規模的,協助申請致富工程、小額貼息貸款或其他扶助資金;三是對到期應還而未還款的對象進行調查審核,逐一分析解決,按時收回,確保資金流動暢通。
四、創新形式,幸福工程和“五加一工程”有機結合
為推動幸福工程項目健康持續發展,既“輸血”又“造血”,我們積極探索,把幸福工程與致富工程緊密結合,實行“幸福工程結合致富工程,有借有送”的方式,即給予幸福工程救助戶每戶3000元救助款基礎上,再給予致富工程幫扶款2000元,合計5000元,其中致富工程幫扶款2000元不需返還,截至第八輪,已無償配套免回收資金80.4萬元。另外,對幸福工程救助戶視不同情況,分別給予安居、保障、親情、成才、就業、小額貼息貸款等不同形式幫扶。此外,我們還在節日期間協調縣直各部門走訪慰問幸福工程受助戶。通過幸福工程與“五加一工程”有機結合的“套餐”式幫扶救助,大大提升了幸福工程工作成效。
2009年受助戶崇武鎮受助戶張美聰,丈夫經營鐵件加工,規模小收入微薄,公公生病花費大額醫療費后又病故,經濟更加困難。在得到幸福工程幫扶后,夫妻擴大經營,生意越來越好。2012年,縣級又給予安居工程幫扶,在崇武鎮潮樂村女孩戶安居小區“明花園”安排了塊地,讓她建起了漂亮的安居房。
2011年幸福工程的受助戶凈峰鎮松村村11組二女扎戶周淑英,同時申請到了3萬元小額貼息貸款,使她家開的食雜店增加了銷售的品種,并增加了豬肉銷售的項目,店鋪范圍得到擴大,營業額得到增加。收入增加后該戶又購置營運的小車,家庭收入大大增加。
幸福工程與“五加一工程”的有機結合,為幸福工程注入更大的動力,使幸福工程發揮更好的效益,進一步完善了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讓更多的計生困難家庭擺脫貧困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