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我區2010年就被省計生協會授予首批“幸福工程自籌資金超百萬”縣區。截止目前,已從多渠道籌措幸福工程“治窮資金”達512萬元。2012年完成發放幸福工程款196萬元,救助196戶計生貧困母親。2013年完成發放幸福工程款294萬元,救助294戶計生貧困母親。2014年完成發放幸福工程款218萬元,救助121戶計生貧困母親。2015年完成發放幸福工程款294萬元,救助147戶計生貧困母親。2016年完成發放幸福工程款218萬元,救助106戶計生貧困母親。2017年,已完成幸福工程項目前期的審批,已發放118萬元,救助58戶計生貧困母親,待發放176萬元。滾動率和還款率均達100%。
一直以來,我區緊緊圍繞工作主題,不斷做好品牌宣傳,精細項目管理,創新救助方式,推動幸福工程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具體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提高幫扶資金標準
在幸福工程幫扶基本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結合我區實際情況,2014年區計生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提高“幸福工程”和“計生小額貼息”幫扶資金的通知》文件,把幸福工程項目救助資金由每戶1萬元,提高至2萬元;2016年區計生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提高“幸福工程”和“計生小額貼息”幫扶資金的通知》文件把幸福工程項目救助資金由每戶2萬元,提高至3萬元。讓幫扶資金更具有生機和活力,收到較好社會效應。
二、深化運作模式
我區持續深化“公司(企業、經濟能人)+計生貧困母親”運作模式。公司除了為計生家庭發放“幸福工程”紅利金外,還把這部分人作為勞動力的首選對象,或采取“傳、幫、帶”形式,為他們傳授生產經營經驗,培育“一技之長”。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區堅持做到“三級管理”、“四方見證”即:區計生協會與鄉鎮、鄉鎮與入股公司、公司與幫扶對象層層簽訂協議,實現“三級協議管理”;幫扶對象的“紅利金”發放,實行區、鄉、公司、受助戶“四方共同見證”,現場足額發放,保障計生母親合法權益。2015年10月東紅村“能人”葉玉倉貸款10萬幸福工程款用于企業融資,鎮計生協會與他簽訂合同約定每年拿出12%利息用于救助計生貧困家庭,期限兩年。同村的計生困難母親鄭風金就是該模式的直接受益人,同時她也是制衣公司的首選勞動力對象,通過“能人”公司技術入股和幸福工程紅利金收入,鄭風金這兩年來的收入得到提高,丈夫也開起了雜貨店,日子越過越紅火。
三、打造項目品牌
2013年,全市計生小額貼息幫扶和幸福工程工作經驗交流會暨業務互動培訓班在我區東莊鎮舉辦。當年,我區幸福工程工作經驗,在省計生協會尤溪現場會上進行了書面交流。2014年12月,全市生育關懷“百千百”工作經驗現場會在我區笏石鎮召開。2015年我區被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授予“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示范點和“愛心集體”榮譽稱號,笏石鎮閩勝鞋業公司業主范蘭香還獲得了“幸福母親”榮譽稱號。
四、問題與不足
回顧往年來的工作,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幸福工程項目運作過程中,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和影響,部分個人救助模式運作成效不夠明顯,無法更大限度地體現幸福工程的幫扶能量。
五、思路與打算
一是拓展模式。在幸福工程現有幫扶模式的基礎上,我區將進一步深化幫扶機制,結合各鄉鎮實際情況,拓展“公司(能人)+計生戶”的集體幫扶模式,認真實施“百千百”工程,挖掘幫扶潛力,讓更多的育齡群眾享受到這項優惠政策。
二是培育典型。著重挖掘培育項目救助后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總結救助家庭成果經驗,增強品牌效應,發揮示范輻射作用,要求每個鄉鎮重點培育3-5個項目工作典型。
三是加強宣傳。通過市政廣場大型LED屏幕對項目和計生保險進行滾動式播放宣傳;利用各種培訓班、計生月例會和計生保險志愿者組織等有效載體對項目和計生保險進行最直接、最廣泛、最全面的再宣傳;通過母親節、5.29會員活動日等重大節假日進一步宣傳計生獎扶政策和利益導向機制,提高廣大群眾對項目的知曉率。
四是深化服務。積極發揮我區志愿者隊伍的作用,在項目關懷、計生保險、實用技術培訓、計生優惠政策等領域深化服務機制,豐富服務內容,努力為計生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