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學一門技能,掌握一門手藝,多一條致富路子,這是“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的初衷和要義之所在,通過這樣的溫暖行動為貧困山區的母親點亮一盞心燈,讓她們生活有了念想和希望。這項情系山區母親的幸福工程,不僅提高了生活質量和水平,而且承載著治窮、治病、治愚的殷切期望,讓山區貧困母親在濃濃關愛中綻放出幸福的微笑。
在漢濱,“幸福工程·《陜西省漢濱區萬畝油茶大豆種植基地建設》項目,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啟動并開始實施。一年多來,在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幸福工程組委會、省計生協及相關部門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項目得到扎實有序開展,已經成為惠及貧困母親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實現了深耕愛心、廣施善意、持家富民的預期。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學規劃項目:大山深處的幸福園
2016年3月,“幸福工程”·《陜西省漢濱區萬畝油茶大豆種植基地建設》項目落地在漢濱區洪山鎮天池村。天池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土壤、水資源富含豐富的有機硒元素,硒元素為這片土地種植油茶、豆類、魔芋、核桃等經濟作物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按照項目要求,我們通過深入調研,科學規劃,確定我區萬畝油茶大豆種植項目占地10030畝,其中林下套種黃豆10000畝。主要分為“一個核心區,一個示范區”,其中“一個核心區”占地面積30畝,包括富硒豆類食品加工區、富硒茶油加工區和物流冷藏區、一個中心即科技培訓中心。
項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經營,由安康市健醇洪山富硒制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實施,實行“統一供應種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加工、統一品牌銷售、分戶種植”的“四統一、一分戶”的訂單農業制度。企業負責技術培訓、指導,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加工、銷售,同時完善配套設施,此舉不僅解決了種植和銷售“兩張皮”的后顧之虞,而且也推動項目的扎實有序發展,山區群眾眼中的萬畝“幸福園”,既是幸福承載,也是幸福所托,更是幸福之源。
二、落實項目資金:送上一份穩穩的幸福
“幸福工程·《陜西省漢濱區萬畝油茶大豆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周期為2016年5月1至2019年5月31,周期內運作一個輪次,救助貧困母親40戶,惠及家庭人口148人,每個家庭發展富硒油茶、種植大豆35-50畝,每戶救助金額4.9萬。
項目資金200萬元,其中,全國組委會下撥100萬元,漢濱區衛計局、計生協配套100萬元。200萬元項目資金已于2016年7月全部撥付到位。項目資金特別是我區配套資金的及時撥付到位,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該村貧困母親送上了一份穩穩的幸福。
三、狠抓項目實施:擺上領導案頭的幸福任務書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確保項目扎實有序實施。我區“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開展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黨政分管領導主動把項目作為案頭的一項重點工作,要求區衛計局、計生協、鎮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切實抓好項目實施,確保項目確定實效。區衛計局及時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協會秘書長任副組長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同時,細化了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使項目有了明晰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徑圖。2016年3月17日,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國內部部長劉麗榮、省計生協會秘書長李廣勤和市區相關領導,在洪山鎮天池村出席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啟動儀式,標志著項目在我區的正式實施。
二是強化項目管理,聚力增加貧困母親收入。安康市健醇洪山富硒制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的幸福工程《陜西省漢濱區萬畝油茶大豆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實施工作,截止目前,基地建設已投資2800萬元,建成富硒食品加工廠房3000m2,建成富硒食品生產線2條(其中富硒豆制品生產線一條、富硒茶油生產線一條),建成富硒油茶基地5000畝,林下套種富硒大豆3000畝。目前,富硒豆制品生產線已投入運營,每年產值達3000萬元。合作社+基地共解決就業人數 120人,其中受助母親40人,月平均收入 800元以上,貧困母親個人年收入達1萬元左右,促使貧困母親家庭多方收益,逐步脫貧。
三是強化技術培訓,提升貧困母親致富能力。為使貧困母親掌握科學種植油茶、大豆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我們積極向貧困母親提供生產信息和技術培訓等學習資料,一年來共發放油茶、大豆栽培、管護等資料210余份;每季度對貧困母親培訓一次,邀請專家傳授種植油茶、大豆、以及養殖業的有關技術和合作社的生產技能知識培訓,現已培訓6期,培訓210人(次);聘請洪山鎮林業站站長陳默為常年技術指導,對項目貧困戶定期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及時解決她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難題,使每個貧困母親掌握一至兩門種植技術或生產技能。參加培訓的貧困母親謝克香感動的說:“感謝政府和幸福工程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以前沒有上過學、沒有文化,沒有技術,想發家找不到門路,現在學了這門技術,掌握了科學的種植方法,產量就增加了,收入也就多了,往后就日子好過了,生活也就幸福了。”
四是強化跟蹤服務,當好貧困母親的健康管家。按照幸福工程“治窮、治愚、治病”相結合的要求,我們依靠衛計行業優勢,緊盯治病,重在治窮,貴在治愚,真正當好貧困母親的健康管家,促使貧困家庭母親過上健康幸福的新生活。緊盯“治病”,提高健康素養。一年多來,區計生協組織區級醫院、服務站及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到項目點開展了6次健康教育咨詢和免費義診活動,共診查620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141 人。其中受助母親189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 16人。同時結合健康扶貧工作聯合區中醫院對28名貧困母親進行健康復查和治療,查出16名婦科病人現已治愈14人。共免費發放治療感冒、高血壓、婦科病藥品價值2000余元,并連續兩年在“母親節”期間,為5戶貧困母親發放慰問金各500元。重在“治窮”,教會致富本領。聘請有關專家進行油茶、大豆、養殖業等生產技能培訓,從2016年5月到現在培訓6次共210人次。通過技術培訓使35名貧困母親掌握油茶、大豆種植和養豬、養雞技術,16名貧困母親掌握了富硒大豆食品加工技術;一年來有28名貧困母親年家庭人均收入達到了4800元,一舉摘帽脫貧,奔向小康。貴在“治愚”,提升自我服務能力。利用“5.29協會會員活動日”和其他節日,到天池村開展宣傳服務活動6次。活動中工作人員就全面實施兩孩政策、健康扶貧政策、計生優惠政策、優生優育等知識進行詳細講解,為前來咨詢的群眾進行現場答疑,向群眾發放協會宣傳彩頁、健康知識手冊、傳染病防治手冊、獎勵扶助手冊等宣傳資料,600余份、宣傳品400余份,接受咨詢500余人次。
四、積極探索實踐:打造一把幸福的金鑰匙
一是抱團發力,規避市場風險。從2016年4月起,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母親家庭戶自主經營”的模式,由安康市健醇洪山富硒制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為貧困母親家庭免費提供優質大豆種12噸、化肥61噸,確保項目邁開第一步。由貧困母親家庭在油茶基地種植油茶,套種大豆;大豆成熟后,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統一品牌銷售。目前,油茶長勢良好,已經掛果。由于去年、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不同程度地影響油茶和大豆生長,入秋后造成大豆大面積減產,影響了貧困母親的收入,但每戶貧困母親家庭套種大豆仍可收入4000元左右。貧困母親家庭戶自主經營的馬忠香,家庭4口人,種植油茶30畝,套種大豆30畝,2016年收入大豆因干旱減產每畝產量100斤,合作社收購每斤2.7元,收入為8100元;同時在油茶基松兜、除草、追肥等管護,每個工時80元,年平均勞動80個工時,收入6400元,兩人為12800元,加套種大豆收入,家庭年收入20900元,年人均收入5225元,比受助前人均增收2625元。為盡量減少干旱帶來的損失,今年初合作社與安康蓮花實業簽訂了苦蕎收購合同,貧困母親春天可在油茶基地套種苦蕎,夏至成熟后,秋季在種植大豆。苦蕎每畝預計產量為200斤,合同收購價為4元,每畝可增收800元,有效規避了風險,提高了貧困母親收入。
二是土地入股,農民變股民。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母親家庭戶土地入股”的模式,對一部分有土地但沒有能力經營的貧困母親家庭戶,進行土地流轉,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收益農戶與合作社按4:6 比例分成,同時在基地打工獲得另一份報酬。 貧困母親家庭王遠珍家4口人,家有勞動力2人 ,土地入股13畝,年底一畝分紅310元,共計分紅4030元,加之兩個勞力打工收入12800元,家庭年收入16830元,年人均收入4200元,比受助前人均增收1400元。
三是門口務工,逐月領工錢。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母親家庭打工”的模式,對一部分既沒有土地也沒有經營能力貧困母親按自身實際情況,安排在合作社打工,現合作社已有固定職工57 人,其中受助母親16人,每人每月可收入1300 元左右,從而帶動項目點、輻射周邊貧困母親家庭逐步脫貧。貧困母親家庭謝克香,一年在合作打工收入為10000元,同時在家養雞養豬,種植經濟作物,收入2000元。她丈夫在基地勞動,年收入6400元。家庭年收入18400元,年人均收入4600元,比受助前家庭年人均增收1790元。肖自香領到自己在合作社打工的工錢后高興地說:“我們現在跟有工作的人一樣,按時發工資了,不出門就可以掙錢了,還能照顧家、種些菜,又少受罪,生活越來越好了,家庭越來越和睦了”。
總之,我區在項目實施中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實效,逐步為貧困母親脫貧致富、走向幸福探索了一條路子。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幸福工程組委會、省計生協的關心和支持,得益于貧困母親的自強不息和實干苦干。今后,我們將按照項目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進一步動員更多的貧困母親依靠項目、投身項目,用她們勤勞的雙手創造出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
漢濱區計劃生育協會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