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現在每個月能產出3000多只綠色生態鴨,都是銷往廣東、重慶等地。雖說不上發家致富,但日子是越過越舒心了。”龍巖漳平市西園鎮遂林村的林汝愛高興地對筆者說。
林汝愛是村里的貧困戶,2007年,在廣州打工的林汝愛夫婦看到綠色生態鴨在廣州銷路好、售價高,認為漳平遂林村老家臨近九龍江,水草肥美,特別適合養殖鴨鵝,就決定回鄉養鴨致富?;剜l后的林汝愛在自家門前挖了2口池塘,建了2個鴨棚,購進800頭鴨苗。但由于林汝愛對生態鴨的習性不了解,導致800多只鴨死掉500多只,血本無歸。
就在林汝愛感到前景黯淡的時候,村計生協會為她出謀劃策,重新點燃了她的致富夢想。計生協會了解到她的丈夫陳學輝曾學過烹調,就動員他們開一個以生態鴨為主打菜肴的餐館。林汝愛夫婦沒有啟動資金,村計生協會領導就為他們擔保,在鎮信用社貸款3萬元,并自掏腰包,免息借給2萬元。鴨餐館終于建起來了,由于他們手藝好,煮出來的鴨湯味道鮮美,餐館辦的紅紅火火,僅一年時間就還清了所有貸款。
鴨餐館每天得消耗6-10只的生態鴨,一年下來僅買鴨的錢就要30多萬元。2010年,林汝愛為了節省成本,盤算著再次養殖生態鴨,和鴨餐館形成一條產業鏈,但由于餐館前期投資較大,周轉不出足夠的資金。鎮、村計生協會了解情況后,把林汝愛一家列入幸福工程幫扶對象,由村計生協會擔保,給予5000元的幸福工程無息貸款。同時,鎮計生協會協調鎮信用社給予2萬元的計生小額貼息貸款,并請來了畜牧站的技術員,上門指導他們科學飼養,解決了林汝愛夫婦不懂養殖技術的難題。在各項優惠政策的幫助下,林汝愛的養殖場規模逐年擴大,今年上半年,生態鴨每批平均出欄3000只,預計全年出欄量可達3萬只。
談到今后的打算,林汝愛說:“兩年內還要擴大養鴨規模,形成養鴨、收購鴨、鴨飼料生產‘一條龍’的模式,從而帶動更多的計生戶養鴨致富”。
福建省漳平市幸福工程項目辦 顏美花 李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