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省大洼縣清水鎮立新村提起鄒增臣夫婦,那可謂鼎鼎大名、聲名遠播,十里八村的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對她嘖嘖稱贊,都說:“那是養雞大戶,好人啊!”她們通過鎮計生協會的“幸福工程” 無利息救助貸款3千元,建雞舍、買雞雛,發展高營養、高科技含量的肉雞養殖,經過幾來的不懈努力,到現在,她們擁有高標準養雞大棚2棟,年出欄肉雞9萬只,獲純利10萬元,在養雞業上終于闖出一條致富之路,成為清水鎮養雞大戶。
說起她們的創業史,還得從2003年春天說起。當時她們夫妻是在自家的庭院里養肉雞,由于地方小,一批只能養1000只,一年的收益也就是5000多元錢,勉強維持全家人的溫飽。這樣下去什么時候才能脫貧致富呢?就在夫妻倆犯愁的時候,鎮委鎮政府在立新村決定成立一個養殖小區,采用公司加農戶加基地的方式來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這些優惠政策像春風一樣吹進夫妻倆的心,也增強了他們發展養殖業的信心,她們決心用自己的辛勤勞動開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03年的春天,鄒增臣夫婦利用鎮計生協會的“幸福工程” 無利息救助資金,在新建的百畝生態養殖小區,第一個搭建了高標準的養雞大棚,第一批購進了7000只雞雛,他們深知,這項目投資風險大,搞不好就會傾家蕩產。為摸索養雞經驗,夫妻倆每天吃睡在雞舍,認真觀察并堅持做飼養紀錄,而且還購買了大量的養雞資料,邊看邊研究,摸索經驗,每逢養雞場的技術人員到小區進行指導,她們都虛心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認真踏實、好學上進的精神,夫妻倆很快掌握了一套科學的養雞方法,她們的第一批雞出欄獲純收入15000元。這下可激發了夫妻倆養雞的極大熱情,更堅定了信心,她們決心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到2004年6月,夫妻倆共養肉雞10批,獲純利5萬多元。可是夫妻二人卻并不滿足暫時取得的成績,隨著養殖經驗的豐富和對市場的充分掌握,夫妻倆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2004年底,她們又投資7萬元,在百畝生態養殖小區內建成了第二棟標準雞舍,兩棟雞舍每年出欄肉食雞9萬只,獲純利可達10萬元。由過去的庭院養殖的簡易雞舍發展到總投資15萬元,面積1700平方米的高標準養雞大棚,經濟效益由原來的5000元到現在的10萬元,夫妻倆的致富經歷感染了身邊的鄉親,他們紛紛找到夫妻倆,希望能跟她們一起養雞。幾年來從清貧走向富裕,夫妻倆感慨萬千,“能擁有這么大的養雞場, 最感謝的還是黨的好政策”和鎮、村計生協會的同志們,沒有他們的無私幫助,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富裕生活。
鄒增臣夫婦富了,但她們沒忘記曾經扶持她們的政府和幫助她們的群眾。夫妻倆通過“傳、幫、帶”從進雞雛、飼料、管理、防疫到出欄,進行一條龍的服務,幫助鄉親發展養雞業,在向群眾傳授養雞技術時夫妻倆隨叫隨到,百問不厭,不管誰家遇到難題,只要找到她,她都耐心的幫助解決。
為帶動鄉親們養雞致富,夫妻倆在鎮、村計生協會的幫助下,在立新村成功的舉辦了近百人參加的養雞知識培訓班,她們不但傳授養殖技術,還向大家承諾“三幫助”:一是幫助解決進雞雛難的問題;二是幫助解決技術問題;三是幫助解決銷售問題。
現如今,她們的事業也越做越大,不僅帶動村民養雞致富,還成立了養雞協會,發展會員群眾百余人,并帶領越來越多的周邊群眾開始發展養雞業,走上致富路,為發展農村經濟、推動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