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曾經是一位貧困而愁眉苦臉的女人,如今是村民羨慕的幸福母親,是“幸福工程”點亮了這位貧困母親的心燈,圓了她的致富夢。
劉毓連是莆田市荔城區北高鎮江邊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2007年1月,她又生下了第二個女兒,因身處沿海,“重男輕女”、 “多子多福”的舊觀念在此地顯得格外重要,雙方父母都要她到外地躲避計劃生育再生一個。若要超生,罰款的錢從何來,家中年邁的公婆和嗷嗷待哺的女兒又將如何生活,劉毓連夫妻倆經過商量,認真開導父母,不久就遵守計劃生育國策。
回想起她的致富歷程,可以用“無奈”、“痛苦”、“感激”、“自豪”這四個詞來概括。以前她們家生活很困難,僅靠農業生產勉強度日,卻苦于家底薄,又沒有專長和手藝,家庭經濟一直十分困難。誰愿意永遠安守貧困,在經受貧困的煎熬中,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境況,決不做貧窮的俘虜,她堅信只要勤勞,家境一定會改變,夫妻倆經過協商討論,決定在自家院內養豬,增加經濟收入,有了好點子,可是拿不出錢,“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不久,通過親朋好友的資助,買了十頭菜豬喂養,半年后豬賣了,沒想到每頭凈賺300多元,比做其他行業更有甜頭。這可是讓她家脫貧的好項目,她有心擴大喂養規模,可是買種豬、建豬舍,本錢就要二萬多元,夫妻倆四處向親戚朋友告借,但只借到1.5萬多元,在資金上仍然遇到了困難,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區、鎮、村計生協會上門了解情況,伸出了援手,給她送來了5000元“幸福工程”款,當她接過5000元錢的時候,她的手有些顫抖,5000元錢對一個有錢人來說,也許是送一件衣服的錢、一餐飯的錢、一瓶酒的錢,但對她這樣一個負債的貧困母親來說,就是及時雨,讓我看到了新的希望,增強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有了這筆錢,她擴大了養殖規模,購置了五頭豬,五十多頭菜豬。就在她憧憬著美好生活,家中的豬卻接二連三的生病了,因缺乏養豬經驗,使我夫妻二人發愁不知如何是好,正在這時,鎮計生協會的工作人員給她們送來了希望,為她們聯系鎮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向我們傳授養豬技術,幫助她們解決在養豬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為了提高養豬效益和防病技術,她還購買了很多專業書籍自學,現在,她成了養豬“一把手”,給豬打針、看病都自己干,豬很少生病。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辛勤的勞動,獲得了豐收的成果,受助兩年后,她們家收入四萬多元,結余兩萬多元,從來沒有看過這么多花花綠綠的鈔票,夫妻倆喜上眉梢,看到了發展前景,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俗話說“喝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工程”就是她的幸福源泉,她永遠不會忘記是計生協會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幫助她,她許下一個心愿:讓更多的計生貧困母親分享這份幸福,丈夫也表示愿意幫助我實現愿望。2011年她與周慶順聯合辦起了“江邊村幸福工程養豬場”,在區、鎮、村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又申請到幸福工程資助款5萬元。知恩圖報是劉毓連的樸素思想,從此,村里計生戶到養豬場購買豬崽時每斤優惠1元,尤其是村里計生困難戶購買豬崽還給予賒賬,多的一戶5-6頭,少的一戶有2-3頭,有時還借錢給他們發展生產,實施項目幫扶、傳授經驗、消毒豬舍、防疫和小豬保育等。如今,在劉毓連的幫助下,村里已有15戶困難家庭脫了貧。
她永遠記得,沒有“幸福工程”的幫助,就沒有今天她脫貧致富的家,從“幸福工程”的受助者,到如今的“幸福工程”的傳遞者,她愿做一個幸福的使者,把她得到的幸福傳遞下去,讓更多像她一樣的普通人,在同一片藍天下找到幸福,擁抱幸福、享受幸福!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計生協會 陳麗麗 謝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