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在寧德市蕉城區洋中鎮的美翔服裝廠,縫紉機踏板傳來一陣陣噠噠噠的聲音。廠長阮美銀正穿梭于80多臺縫紉機間,忙碌地指導本村婦女員工們生產歐美國家的滑雪服、運動服、工作服。廠房里,周邊村落的家庭婦女也在這里拷邊、套扣、繃縫,“沒有計生協會的扶持,就沒有這個服裝廠!”想起自己的創業之路,阮美銀感慨地向筆者說。“車間里除了機修師傅,清一色都是女工,她們都格外珍惜這份工作,除了中午吃飯,幾乎舍不得休息,多年跟著我打拼,被當地群眾稱為‘娘子軍’!”

從2005年創辦美翔服裝廠至今,阮美銀的創業致富路已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從一個貧困母親成為了當地帶頭致富女能人。阮美銀出生在鳳田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1994年,為了騰出學費讓考上大學的姐姐完成學業,16歲的阮美銀乘上了去福州打工的班車。26歲那年,阮美銀與福州同廠老鄉余國輝結婚,并有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一家三人擠在不足4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日子過得清苦。特別是有了孩子后,花銷更大了。阮美銀覺得常年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有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05年,她和丈夫揣著打工積蓄的3萬元回到了家鄉,打算結合自己的老本行開辦一家服裝加工廠。可是創業資金不足成了首要難題。就在這時,洋中鎮計生協會送來了計生惠民好政策,為她提供1萬元幸福工程無息借款,還協調信用社和婦女為她借到 2 萬元計生小額貼息貸款和2萬元巾幗扶貧資金;并幫助她租用了一處糧庫舊址作為廠房。
2005年12月,10臺電動縫紉機、6名女工,阮美銀和丈夫的美翔服裝加工廠建成了。工人們積極參加鎮計生協會組織的培訓,掌握了車縫知識和技術,服裝廠開始運轉起來。由于誠實守信、質量優良,服裝廠漸漸有了固定的合作商,效益也年年攀升,慢慢地服裝廠有了規模。2013年,工廠產值達到100多萬元。
2013年7月,洋中鎮計生協會又找到阮美銀:“你愿意帶動更多的貧困母親致富嗎?”得到肯定回答后,洋中鎮計生協會將年輕有為、肯鉆研善學習、懂技術、會經營的阮美銀確定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為她提供5萬元幸福工程幫扶資金,確定其帶動其他11位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并將這11位貧困母親每人1萬元的幸福工程款作為股本注入服裝廠,每年定期分紅。

阮美銀按照幸福工程幫扶合作協議,將美翔服裝廠作為“貧困母親創業基地”,采取“大戶帶小戶,小戶帶弱戶(貧困戶),全村共致富”的舉措,按照結對幫扶協議,連續5年帶領80多位“無資金、無項目、無技術、無擔保、無職業”的貧困母親投資入股、進廠務工、按勞取酬、共享分紅。受助母親月收入4000多元、入股分紅款1000元、節日慰問金不低于300元、年終獎金不低于1000元,實現“薪金+股金+慰問金+獎金”四金收入。如今阮美銀的廠房面積已達1100平方米,并在老家和城關都開辦了分廠,輻射帶動周邊4個村莊100多戶計生家庭從事服裝加工生產。
余二欽是二女計生母親,今年38歲,曾作為阮美銀的幫扶對象在美翔服裝廠工作兩年,如今自己也在蕉城區開起了服裝廠。談起在服裝廠的經歷,她十分感慨地說,2013年按照鎮計生協會的建議,拿著1萬元幸福工程款入股阮美銀的服裝廠,并進廠務工。上班第一天,她就拿到了1000元股息,之后憑借勤勞的雙手和阮美銀的幫帶,不但賺到了工資,還學到了縫紉技術,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去年在計生協會的幫助下,也辦起了服裝廠,同樣有10多位貧困母親在廠里工作,她現在也是一名致富帶頭人了!
在計生協會的幫助下,阮美銀不但擺脫了貧窮,還幫助村里的計生貧困戶走出困境,如車禍喪偶的黃細花、丈夫癱瘓的馬冬枝、單親媽媽阮花彬、重病媽媽鐘麗等傷殘病災特困母親,她免費提供縫紉機、免費送取貨,貧困母親只需在規定時間里交貨就可以了,靈活的工作模式吸收了更多無業計生戶就業,也支持了更多貧困母親自主創業。“我的愿望就是要擴建廠房、增添設備、擴大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母親共同致富……”面對未來,阮美銀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