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今年37歲的楊小蘭,是福建省華安縣豐山鎮后壁溝村一位普通婦女。1998年與同村青年楊衛平結婚后,生育了兩個女兒,并于2005年做了結扎手術。
丈夫楊衛平學了一手維修摩托車的手藝,婚后全家生活基本靠丈夫維修摩托車養家糊口。由于市場的競爭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加上楊小蘭本身需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店里的生意總是顧此失彼,維修摩托車生意越來越不景氣,維持全家老小的生活顯得十分困難。因此,在第二個女兒剛滿一周歲后,楊小蘭毅然提出到外面去闖、去打拼。于是夫妻倆留下兩個女兒,關掉維修店,借了點錢到上海賣水果。由于缺乏經驗,又沒人幫忙,加上資金不足,所以一年半后夫妻倆兩手空空,且負了點債回來。回來后丈夫重操舊業,又干起了維修摩托車的活。可是生意還是不景氣,熬了將近一年,到了2009年電動車開始走進市場,并且在山區小鎮也能偶爾見到,這時楊小蘭就開始鼓勵丈夫賣電動車,她說:“你本來就是做摩托車維修的,應該比別人更有優勢和潛力”。丈夫想想也是。于是夫妻倆就開始籌劃,可是當時由于資金不足,店里也就只有樣品車的圖樣,如果有誰要買,就直接到市里進貨。所以剛開始生意不是很好。村計生協會知道他們的難處后,及時向村里匯報。2010年,村兩委和計生協會在研究幸福工程工作時,將楊小蘭列入重點救助對象,并上報鎮計生協會審批。鎮幸福工程項目辦在經過調查、核實后,將楊小蘭列入2010-2012年度的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對象,并鼓勵她將生意做大做強。于是夫妻倆將5000元的幸福工程救助資金,并向親朋好友借了點錢,大膽的投入到電動車經營行業,成為豐山鎮唯一出售電動車的人。由于楊小蘭夫妻倆勤勞肯干、服務態度又好,生意很快紅火了起來,當年,家庭年純收入也從四位數迅速上升到五位數,成為豐山鎮脫貧母親致富代表。有了這幾年的勞碌奔波和社會經驗,加上目前社會形勢的快速發展,楊小蘭看到自家店面旁邊的安踏專賣店在這個小鎮落了戶,她受到啟發,于是就到漳州爭取一家童裝專賣分店落戶到自家店面隔壁,且自己被聘為此分店的代理。
憑著這兩三年來夫妻倆的不懈努力,如今她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不僅店開的越來越大,還在本鎮新村規劃地段購買了一塊地準備蓋新房,目前已經建好了第一層當店面,下階段準備將童裝店和電動車店搬到自家店面來經營。
如今,夫妻倆總是想到黨和政府的好,他們常說,我們有今天,要感謝幸福工程的救助,做人不能忘本,要有飲水思源的精神,如今我已經致富了,就該去幫助別人。這兩年來,特別是2012年,村里有十幾名育齡姐妹由于資金不足而在她店里欠下電動車款,她從不追討,這也正是他們在努力回報社會的體現。她感慨的說:是“幸福工程”救助金幫助我度過了難關,讓我走上幸福工程的快車道,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還要把這個幸福的接力棒傳承下去,讓所有尚在貧困中的母親們早日脫貧奔小康!
福建省華安縣:林琳文 趙秀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