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王光美曾經說過:“在我和少奇同志共同生活的歲月里,我感到他最高貴的品質,就是對人民是那樣的熱愛,同人民的血肉聯系又是那樣的深。我耳邊經常響起他在‘文革’初期的一句話:我們是跟人民在一起的!”
“跟人民在一起!”這正是耄耋之年的王光美,仍然為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而一直辛勤奔波、忘我工作的力量源泉。
1998年11月20日,劉少奇百周年誕辰紀念大會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江澤民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對劉少奇在歷史上的豐功偉績給予了高度評價。由于在百周年紀念的籌備工作中勞累過度,王光美于11月11日因病住進了醫院。開會時,王光美抱病坐輪椅參加。會后,王光美回到醫院,對前來探望的“幸福工程”工作人員,滿懷深情地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的晚年有兩個大的心愿,一個是搞好少奇百周年誕辰紀念活動,還少奇應有的歷史地位,讓人民了解少奇。還有一個心愿就是搞好“幸福工程”,幫助更多的貧困母親擺脫貧困,不辜負社會的信任。
以母親的名義
在我國的貧困地區,有一個曾被人們忽略的特殊群體——貧困母親。她們承受著生產、生育、生活的沉重壓力,缺乏基本的收入來源,健康狀況很差,文化素質很低。她們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在中國的貧困人口中,她們的生活境遇最為艱辛。由于母親負有對家庭、對后代的特殊責任,貧困母親的生存狀況已成為貧困地區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制約因素。
1994年初,中國人口報社幾位有識之士提出了發起實施”幸福工程”的設想。時任國務委員、國家計生委主任的彭珮云同志決定這個工程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和中國人口報社共同發起實施,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承辦。經過近一年的論證、籌備,發起單位將救助對象鎖定為貧困地區的貧困母親。
工程就要啟動了,誰來打這面帥旗?彭珮云提議請王光美出山擔任“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并親筆致信王光美,隨信寄去了有關材料和調研報告。
王光美時年74歲,12年鐵窗生涯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因此,她謝絕了社會上許多擔任名譽職位的邀請。看了彭珮云的信和材料,她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也很實在。而不尚空談,注重實干是她一貫的處世原則。于是,王光美欣然應允。但她提出,不搞名譽,不任虛職,要實實在在做工作。
當時,中國的貧困地區還有8000萬貧困人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而貧困母親起碼有1500萬。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待助群體,“幸福工程”一無資金,二無經驗,承擔起這樣一件工作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王光美完全可以選擇在天倫之樂中安享晚年,但她以病弱之軀,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項為貧困母親造福的事業中,就像當年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人民的解放事業中一樣。理由很樸實:貧困母親需要幫助,我有這個責任;語言卻很詼諧:恭敬不如從命,珮云同志讓我干,我就上任嘍。
1995年2月28日,春寒料峭,北京的街頭綻放了一簇迎春花。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里,王光美在“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啟動儀式上,以一個普通母親的名義,向全社會發出呼吁:希望大家行動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貧困母親獻上愛心!
從此,王光美,這位飽經磨難的偉大的母親,將自己的名字同“幸福工程”、同千千萬萬貧困母親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偉大的“義務打工者”
王光美曾戲言:我是“幸福工程”的義務打工者。就不拿報酬而言,此言不差。但她為“幸福工程”付出的決不僅僅是一般的義務勞動,而是一位曾經受過不公正對待的老人,一位社會知名人士所能付出的全部心血和精力,甚至私有財產!
有人聽說王光美把“幸福工程”作為自己晚年的事業之后,曾以“無利不起早”的庸人心理來揣測王光美的動機。但晚年的王光美并不缺名聲,她的傳奇經歷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晚年生活也受到了各方面無微不至的照顧。她晚年投身幫助貧困母親的事業,與她早年受到的教育、特別是母親的教育有關,與她同少奇共同生活的經歷有關,與她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有關,與她關心他人、同情弱者的天性有關,而惟獨不涉名利。
1995年初,天津綠天使有限公司向“幸福工程”捐贈100萬元人民幣。靠這筆錢,“幸福工程”順利啟動。按照王光美親自確定的“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模式在甘肅、貴州、安徽和陜西的四個縣開展了項目試點。
1995年10月13日,已啟動近半年的陜西省大荔縣“幸福工程”項目點,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陣陣秋雨中,王光美腳踩泥濘,走進移民區,走進豫安村,走進貧困母親王尚英家。昏暗破舊的茅草屋里,除了兩張床,幾乎沒有家具,屋角在滴水。王尚英的85歲婆婆患病躺在床上。白發蒼蒼,氣喘吁吁,身上蓋的那條又破又臟的被子,發出難聞的氣味。王光美很自然地坐到床上,靠在她的身邊,握住老婆婆那枯槁黝黑的手,問寒問暖。老婆婆本能而惶恐地推讓著,嘴里喃喃道:“不要,臟……”,渾濁的眼睛里溢出淚水,手卻握得更緊。就這樣,曾貴為國家元首夫人的王光美和一位窮鄉僻壤的老婆婆,在破舊漏雨的茅草屋里,親如家人般地聊著……
幾年來,王光美多次深入基層考察。陜西、四川、河北、福建、云南……她的足跡留在貧困山區的小路上,她的音容笑貌留在無數貧困母親的心里。貧困母親們記住了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媽媽,而王光美也把她們的冷暖時刻掛在心上。冬天北風呼嘯的時候,她想到那低矮破舊的茅草屋能否抵御嚴寒;宴會席上,看著滿桌的飯菜,她想到這一餐省下來,又能幫助幾位貧困母親;項目點的同志送來錦旗表示感謝,她卻批評他們不該浪費,要把每一分錢都用到貧困母親身上……
在每年的“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常委的王光美多次發言,宣傳“幸福工程”,呼吁全社會關注貧困母親;在“幸福工程”組委會舉辦的無數次各類活動中,只要身體許可,她都要勉力參加,直到累倒在病床上……
王光美用自己的言行實踐著少奇同志“跟人民在一起”的政治遺言。
“我更心疼貧困母親”
王光美身先士卒,多次向“幸福工程”捐款。1995年,工程啟動之前,她第一次去“幸福工程”辦公室看望工作人員,了解到辦公室工作條件艱苦,有時候中午吃不上熱飯,立即讓秘書送來500美元,讓辦公室買一個微波爐熱飯吃。這些錢是女兒剛剛孝敬她的。不久,“幸福工程”啟動,她又把中央發給的2000元過節費捐出。
1996年,“幸福工程”因缺乏資金而舉步維艱。王光美將母親留下、經過“文革”浩劫失而復得的幾件家藏珍品拍賣,拍賣所得50余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給““幸福工程””,在海內外引起很大反響。這些拍品是:清康熙年間的“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碗”、清雍正年間“青花纏枝花卉碗”、“青花壽桃盤”(一套兩件)、宋代的“耀州窯刻花碗”和清代象牙“素面筆筒”。拍賣會上,拍賣師專門停槌說明拍品來歷和性質。競拍者無不動容,競價踴躍。這幾件開價21.6萬元的拍品,以56萬元順利拍出。
圍繞這次拍賣,發生了許多事情:
盡管王光美低調處理:不參加拍賣會,不做宣傳。但王光美拍賣家藏捐獻“幸福工程”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消息傳出后,引起很多猜測:王光美家藏萬貫,僅印尼總統贈的那條紅寶石項鏈就值幾萬美金;還有人懷疑:王光美家在“文革”中不是被抄光了嗎,怎么還有這么值錢的東西?面對這些,王光美不做辯答。直到幾個月后,在“幸福工程”組委會的安排下,她才和記者們坐到了一起。
王光美的父親解放前當過農商部工商司司長,代理過部長,愛好收藏。后來,她母親把父親留下的藏品都分給了子女。王光美除了分得這幾件瓷器外,還分得了一套紅木家具和一架自鳴鐘。“文革”中,劉少奇的家被抄,所有的東西都由專案組封存在中南海瀛臺西側的一間空房子里。在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中,王光美家破人亡。少奇主席被迫害致死,王光美的母親董潔如也未能幸免,被關進監獄,含冤去世。
“文革”后,王光美走出牢獄。黨中央發還了屬于她的個人物品,其中就有這幾件母親留下來的藏品。那套快散架的紅木家具,讓木匠修一下放在客廳里,那座早已不響的自鳴鐘也擺在家里,那幾件瓷器被仔細包好放在柜子里。睹物思人,這些經過“文革”浩劫失而復得的藏品寄托著王光美對母親、對親人深深的懷念之情!然而,為了多幫助一些貧困母親,她義無反顧地全部捐出。
拍賣會結束后,一位消息靈通的外國記者把電話打到王光美家,他的問題是:把你母親留下的家傳珍品捐了,你難道不心疼?王光美坦言答道:捐出母親留下的東西我當然心疼,但是想到還有那么多貧困母親吃不飽飯我更心疼!
拍賣結束后,王光美從拍賣款中拿出一萬元,鄭重地交給家里的老保姆趙淑君,說是給她的“保管費”。王光美為什么要給趙阿姨“保管費”?趙阿姨為王光美保管了什么?
在“文革”的險惡形勢中,劉少奇和王光美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們最不放心的是年少不懂事的小女兒蕭蕭。于是他們把蕭蕭托付給了趙阿姨,就像戰爭年代許多革命前輩將子女托付給人民群眾一樣。王光美入獄后,趙阿姨也被攆出中南海。走時,造反派只讓她帶走一只箱子。她就挑了一只較大的舊箱子裝東西。趙阿姨帶著8歲的蕭蕭和那只箱子、帶著劉少奇和王光美的深情托付離開中南海,在一個小鎖廠當了工人。以微薄的收入,養育、呵護著蕭蕭。王光美出獄后,立即找到趙阿姨,把她請回家里。從此,趙阿姨成為王光美的家庭成員。后來發現,當初趙阿姨帶走的那只箱子,原來是跟隨少奇多年,由少奇從西柏坡帶入北京的。趙阿姨無意中為中國革命歷史保留了一件珍貴的文物。這只箱子現在被存放在西柏坡革命歷史博物館里。
這就是“保管費”的由來。
接過錢,趙阿姨快人快語:“那么多錢你都捐了,我要這錢干什么?捐!”
在王光美的精神感召下,許多人為“幸福工程”慷慨解囊。
香港的陳君實先生,從香港的媒體上得知王光美的義舉后,先后捐款200萬港幣。印尼的一位早年在外做木工起家的老華僑,毅然捐款40萬元……踴躍捐款的還有王光美身邊的人,王光美的老司機李銀榮捐出了獻血后的500元補助金,王光美的家人、秘書甚至她的孫子也紛紛向“幸福工程”捐款……
人格的力量
王光美對于“幸福工程”的作用,決不僅僅限于一般的名人效應。她用豐富的政治智慧、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偉大的人格力量引領著“幸福工程”由小到大,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地發展。
工程創立初期,組委會辦公室擬出了“幸福工程”的救助模式:“小額資助,直接到戶,滾動運作,勞動致富。”王光美經過深入思考,將其改為“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她向工作人員解釋道,我們的錢是直接發給貧困母親的,她要代表全家在協議上簽字,因此,“到人”比“到戶”更確切;“幸福工程”首要的和最重要的是幫助貧困母親脫貧而不是致富,我們不能包打天下,要實事求是,要有準確的定位。就這樣,幾個字的改動,確定了“幸福工程”的方向。
王光美的工作風格是嚴謹、嚴格、實事求是、不尚空談。她充分相信她的工作人員,從來不在具體問題上多加干涉。但在重要的原則問題上卻有很高的要求。如對捐款的使用原則,對各地項目實施情況的核實,對向社會上的宣傳口徑等。她最反對言過其實,針對一段時間里對“幸福工程”的一些溢美之詞,她多次強調,“幸福工程”只是配合國家的大扶貧做一點拾遺補缺的工作,我們的能力有限,幫不了太多人。但幫助一個人也比一個不幫強。王光美的話,正是古人“莫以善小而不為”的精彩詮釋。
王光美的談話風格是樸實、詼諧的。她總是用最平實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意思,從來不作驚人之語。講話時即使有講稿也一般不用,但總能把講稿中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得很清楚。她有著驚人的親和力,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人,是名人還是普通人,是大老板還是窮百姓,和她在一起,都會被她那平易近人,詼諧幽默的風格所感染,被她營造出的輕松氣氛所包圍,馬上進入無拘無束的狀態。她自然天成,一派大家風范,又平易樸實,深具平民意識。
她總是首先想到別人。1998年8月,她帶病飛赴昆明參加“愛滿春城”幸福工程大型義演晚會。到了昆明,她的病情加重,幾乎說不出話來。但當她得知乘上一個航班來昆的演員李谷一也病了,馬上讓工作人員給李谷一送一個花籃表示慰問。作為一個老人,她經常為給別人添麻煩而感到不安,盡管沒人感到是麻煩。她總是在細心體察著別人的感受,別人渴不渴,熱不熱,自在不自在,和她在一起,時刻都能感受到她那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心。
王光美是個嚴于律己的人。在工作方面,她總是出以公心,從大局出發,從來不濫用權力。作為組委會主任,王光美完全可以左右資金的投向,而這涉及數千萬元啊!但她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了個規矩:要嚴格按照程序審批項目,尊重工作人員的意見,實事求是,該給誰就給誰,決不以個人意見干擾正常的工作程序。面對千方百計通過各種關系找到她要項目的基層同志,她總是要求他們找組委會辦公室,通過正常程序來爭取項目。她從來不向組委會辦公室批條子、打招呼,甚至對少奇同志的家鄉也如此。
在她拍賣家珍向“幸福工程”捐贈50萬元后,組委會辦公室征詢她關于這筆資金投向的意見,并提出是否以她個人的名義設立幾個項目點。無論作為捐贈者還是組委會主任,王光美都有這個權力。但她卻表示:第一,不要把這筆捐款特殊化,還是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辦;第二,堅決不同意以她個人的名義使用這筆錢。于是,王光美的捐款和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捐款匯聚在一起,像春雨一樣播撒在貧困地區,播撒在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里。
王光美不僅嚴于律己,而且以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周圍的人。“幸福工程”啟動后的第一個春節,組委會辦公室收到了兩位小學生的各200元捐款,當辦公室輾轉找到學校并和學校聯系好,準備第二天去采訪時,卻意外地接到了王光美的電話。原來,這兩位小學生,一個是王光美的孫子,一個是她秘書的女兒。王光美說:“我讓孩子每年都把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今年捐給了‘幸福工程’。我一直告訴孩子,幫助別人應該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是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應該做的,你們如果一采訪,一宣傳,孩子以后再幫助別人,心境就不會那么純凈了,對孩子的成長沒好處。因此,希望你們就不要采訪啦。”于是,這件事就成為工作人員心中的一個溫暖的秘密。
7年來,在王光美的帶領下,“幸福工程”已從當初的默默無聞成長為一個知名的社會工程。有多少人通過“幸福工程”了解了王光美,又有多少人通過王光美了解了“幸福工程”,從而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貧困母親,把援助的手伸向貧困母親。晚年的王光美,已經把她的名字與“幸福工程”緊緊連在了一起。
1995年2月,當“幸福工程”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啟動時,恐怕很少有人能預料到“幸福工程”今天的成就: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已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點遍及316個縣(市、區),累計已有13萬貧困母親和她們的家庭受到救助,受惠人口近60萬,投入資金累計達1.8億元。免費下發各種治療婦科病的器材和藥品價值達1100萬元;為貧困母親做健康檢查30多萬人次;治療婦科病6萬多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30多萬人次參加培訓……這是在沒有國家啟動資金的情況下創造的業績!
“幸福工程”架起了一座溝通愛心的金橋,一邊是社會各界無私的奉獻;一邊是脫貧母親燦爛的笑臉。
王光美與“幸福工程”的故事,是一個人與一項社會工程之間的故事;是一位老共產黨員與她無比熱愛的國家和人民之間的故事;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與千百萬貧困母親之間的故事。對于“幸福工程”而言,王光美是一位杰出的領導人,是一個令人折服的榜樣,是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是一位老人用自己的言行在后生晚輩心中樹起的一座豐碑。
新世紀里,“幸福工程”在用不懈的努力續寫自己的故事,而王光美的故事也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