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黃巧云是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招山村貧困戶,全家5口人,兒子在鎮中心小學就讀。2007年4月,她在幸福工程救助款的幫扶下,進行茶葉的種植及加工,后來拓展到農藥、有機化肥的經營,最終脫貧致富,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黃巧云與黃新風結婚成家之后,夫妻倆就籌劃著如何創業。第二年,他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種植兩畝鐵觀音茶葉,可是天公不作美,恰逢干旱少雨,茶苗旱死了一大半,損失了二萬多元。夫妻倆早出晚歸,投入了二萬多元,血本無歸,加上上有公婆,下有年幼的兒子,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夫妻倆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2007年4月,在他們最困難無助的時候,村計生協會會長來到他們家里,在了解到他們有強烈的勞動致富的愿望和創業的決心時,村會長幫他們夫妻倆申請一筆5000元的幸福工程資金,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讓他們重新購買茶苗進行培育。夫妻倆從此不畏嚴寒酷暑、刮風下雨,整天早出晚歸,辛苦勞作。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茶園里的茶葉茂盛起來,茶質也相當好,加工出來的茶樣賣出了好價錢。因此,他們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擴充了茶園的畝數,增至4畝。靠著茶葉的種植,黃巧云家的人均純收入從2000多元增至6000多元。
茶葉產量增收了,手里有閑錢了,夫妻倆便尋思著如何投資其他項目,進行二次創業。鑒于當地是茶葉之鄉,家家戶戶生產茶葉,茶葉的種植需要大量的農藥和化肥。因此,夫妻倆將目光投向了農藥與有機化肥的銷售,開店第一年,純收入就達到了15000元。靠著這樣的收益,家里的生活明顯改善。2011年,夫妻倆蓋起了一棟地面面積達118平方米的三層半樓房。
事業穩步的發展,生活也逐步地改善,但黃巧云難以忘懷幸福工程帶給她的那份關愛,那份在窮困潦倒的困境下難得的“甘霖”,她認為:“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作為幸福工程的受益者,應該把這份關愛撒播到村里有困境的家庭中去。村里有4戶貧困戶尚未脫貧,她主動找上門,將自己的致富經歷及啟發告訴她們,激勵他們要有脫貧致富的決心,引導她們如何才能脫貧致富,并把自己經營的農藥和有機化肥免息賒給她們,為他們發展茶葉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目前,這四戶困難戶的發展態勢良好,已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同時,黃巧云還經常幫助村里困難的貧困戶黃梅云干農活,并借給她2000元發展茶葉生產。2011年,黃梅云家當年的總收入達3萬余元,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
2009年8月,村民一致推選她為村委會委員、計生管理員,她以這份工作為榮耀,因為她深深知道:當初自己就是在計生國策的關懷下,才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能夠為宣傳計生國策盡一份微薄之力,是她為當年計生協會關懷的報答。幾年來,本村育婦只要在茶葉生產上有困難,她都將自己的農藥、化肥賒給群眾,累計達到6萬多元。 2011年,黃巧云還組織本村132名育婦前往漳州博愛醫院進行生殖健康檢查等等。
黃巧云,這位幸福工程的受益者,她一直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在生活上,她盡可能幫助需要幫助的困難戶,牽著她們的手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在工作上,她兢兢業業,恪職盡守,總是想方設法為村民辦好事、做實事,把計生協會給予她的那一份關懷一直傳承下去。
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計生協會

黃巧云正在烘茶

黃巧云脫貧致富后經營農藥與化肥專賣店
圖為黃巧云(左二)把農藥免息賒給育齡姐妹,并耐心地指導農藥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