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近年來,我縣計生協會認真按照省、市協會部署,堅持“群眾所需、計生有利、協會所能”的原則,突出服務民生,不斷探索“多元資金整合”模式,全力推進計生幫扶工作,形成了“產業帶動”、“項目帶動”、“企業帶動”、“能人帶動”、“產供銷一條龍服務聯動”等經濟發展產業化、規模化幫扶模式,較好地解決了計生困難家庭發展生產存在的資金短缺、技能不足等問題,幫扶效益顯著。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幸福工程幫扶款425.9萬元,幫扶計生貧困母親418戶,惠及1588人,還款率100%,脫貧率91.41%;連續10年開展計生小額貼息幫扶工作,共幫助2228戶計生困難家庭申請計生小額貼息貸款4548.95萬元,落實貼息資金321萬元,幫扶受助計生家庭逐步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強化領導,精心組織,努力營造工作氛圍。
把計生幫扶工作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溫暖民心的有效載體,群策群力,確保這項德政工程落到實處。一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以縣委分管領導為組長的計生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出臺一系列幫扶政策和實施規范,將計生幫扶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計生目標責任考核。縣直部門就職業培訓、技術指導、信息服務等方面提供幫扶,形成多方協作、共同推進的工作合力。各鄉鎮把計生幫扶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將幫扶任務分配到村,責任落實到人。二是深入宣傳,營造氛圍。組織鎮村干部、協會小組長入戶宣傳,發放宣傳材料,介紹計生幫扶政策,宣傳幫扶戶脫貧致富典型事例,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同時摸清計生困難家庭意愿和需求,對其家庭情況、項目需求、技能水平、誠信程度等情況進行細致的調查摸底。組織受助戶致富代表巡回演講,現身說法,有效調動了計生家庭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三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縣慈善總會籌集200萬作為“縣人口福利基金會”資金,各鄉鎮87.71%的村(社區)成立生育關懷基金,為計生幫扶提供經費保障。每年遴選50戶資金短缺但有能力、有項目的二女困難戶,幫助發展“短、平、快”生產項目,每戶給予幸福工程款1萬元(幫扶期一年,其中2000元不回收)。2007年開始實施計生小額貼息幫扶工作,每年選擇100戶有發展項目并具有還款能力的計生家庭給予計生小額貼息貸款,每戶貼息500元。2014年,我們加大幫扶力度,幫扶戶數擴增到500戶,每戶貼息資金增至1800元,每年貼息資金達90萬元。我們還對項目好、資金需求量大、講誠信的受助戶加大幫扶力度,實施幸福工程和計生小額貼息貸款捆綁幫扶。
(二)積極探索,優化服務,切實增強幫扶實效
以方便計生家庭發展為目標,積極探索新型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幫扶實效。一是優化貸款“一站式”服務。與信貸部門協調,簡化計生小額貼息貸款手續,采取信用貸款、計生戶之間聯保貸款、親朋好友保證貸款、干部擔保貸款等多種擔保方式,開通“一站式”綠色通道,實行一次審批,一次辦結,提高貸款發放效率。在幸福工程幫扶中,實行縣、鄉、計生戶三級層層簽訂借款協議書,履行經濟擔保責任,逐步形成了摸底、審核、審批、發放、服務、收款一條龍的規范運作程序。二是實施項目“引導式”服務。各級計生協會經常深入受助戶家中走訪,了解計生幫扶進展情況,提供技術支持和跟蹤服務保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引導發展“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風險小、效益高”的項目,幫助聯系農技人員到現場傳授生產技術以及田間管理知識,有效提高種養殖效益。引導計生戶發展的項目涵蓋種植業(包括茶葉、果樹、花卉、苗木、蔬菜、食用菌等)、養殖業(包括豬、羊、鴨、兔子、鵪鶉、豚鼠等)、加工業、商業、食品生產業、汽車運輸業等方面。如在桃城鎮的幫扶戶中,5戶養羊的受助戶養羊存欄180多頭,3戶養雞鴨的受助戶養殖雞鴨1500多只,5戶發展種植的受助戶種植羅漢松8000多株、紫薇2000多株,桂花1000多株,種植面積20多畝,有效地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狀況。
(三)注重創新,多元發展,全面打造致富通道
在推進計生幫扶工作中,我縣注重工作創新,不拘泥形式,打造多元化發展致富通道。一是多類型運作。對個體發展的計生困難家庭,引導他們利用自家庭院飼養家禽家畜,利用房前屋后種植名貴苗木,利用自留地發展養殖業等。如桃城鎮侖山村的張秀玉利用大片荒廢的山地發展山羊養殖,年收入達10萬元。對項目選擇意向相同的計生困難家庭,引導他們聯合起來發展種養殖業,形成幫扶聯合體,將產業做大做強。如引導蓬壺鎮湯城村實施“雙百工程”,將百戶種植蘑菇的計生家庭聯合起來,建設百座蘑菇房,形成食用菌種植聯合體,年產值達200多萬元。對勞力不足、缺乏項目的計生困難家庭,則依托生育關懷基地,把他們吸收到基地務工,將幫扶資金集中投入基地,年底領取分紅,使幫扶方式從相對零散式的逐戶幫扶向產業化幫扶轉變。如指導橫口鄉的計生戶將自家茶園和幫扶資金集中起來交給生育關懷基地統一管理使用,受助戶由基地安排務工,茶季結束后由基地根據銷售收入情況給予分紅。二是規模化發展。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適合當地種植或養殖的特色產品,發揮致富大戶優勢,以專業合作社形式,形成產業化規模發展。受助戶均吸收到合作社之中參與項目生產,產品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幫扶資金則參與合作社股份,年底分得利息及股份分紅。如東關鎮成立云河農業專業合作社,將計生困難家庭吸收到合作社,社員可以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購買鴨苗,產品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并銷售。三是跟蹤式指導。指定專人負責受助戶生產項目實施,提供協助幫扶資金辦理、技術指導、定期走訪等服務,并對資金使用進行全程跟蹤,確保資金落到實處,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同時,對已脫貧但致富欲望強烈、項目發展前景好的受助戶,實行“扶上馬再送一程”方式,幫助他們再次申請幫扶資金,擴大項目規模,盡快走上致富路。如達埔鎮幫助受助戶顏聲添申請到5萬元幫扶資金發展果樹種植,又為其妻子爭取幫扶資金發展雞、鴨、鵝等養殖業,家庭年收入達10多萬元。
(四)樹立典型,示范引領,不斷形成特色模式。
經過探索實踐,我縣的計生幫扶工作形成了四種幫扶模式,起到了較好的引領作用。一是“能人帶動”型。啟動“計生能人+計生貧困母親”聯手共贏新模式,在經濟能人的帶動下,精準幫扶計生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同時借助榜樣的示范作用,帶動一批想致富卻苦于沒門路的計生家庭共同致富。如一都鎮依托食用菌種植大戶肖芳場,建立生育關懷食用菌基地,把全鎮50戶勞力不足、家庭比較貧困的計生家庭與食用菌基地捆綁,通過讓他們在基地打工、優惠提供菌種、優先收購產品、年底分紅等形式,年人均增收近15000元。開展“計生家庭大手牽小手”活動,創建第一批縣級創業和幫扶示范戶5戶,發揮領頭羊的引領作用,激發計生家庭的內生動力,撬動計生困難戶脫貧致富。二是“產業帶動”型。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圍繞產業結構調整主線,充分利用“一鄉一特色”、“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導產業,通過創造就業幫扶、創業幫扶、基地幫扶、合作社幫扶、個性化幫扶等模式,以茶葉、冬瓜、香菇等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建立生育關懷基地,為計生困難戶提供幫扶資金、生產信息、經營技術、銷售服務、入股分紅,引導和扶持他們發展生產,有效提高收入,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幫扶項目品牌。如東關鎮大力發展冬瓜種植,將54戶計生戶吸收到合作社,每戶申請獲得2萬元幫扶資金,由合作社牽頭團購冬瓜種子、農藥、農具等農資物品,指導發展冬瓜種植項目。坑仔口鎮建設百畝生態茶園基地,指導計生家庭發展茶葉種植加工,縣、鎮、村三級投入35萬元幫助受助戶拓寬區間道路、改造舊茶園、開墾新茶園,完善茶園水利設施并開通茶園機耕路,同時還舉辦4期茶葉種植加工技術培訓班,為受助戶提供免費培訓。三是“企業帶動”型。選擇信用好、效益佳的公司為受助戶提供資金擔保,并指導受助戶發展項目,增加經濟收入。如在達埔鎮福建和泰香業公司實施中國計生協“生育關懷攜手行-計生困難家庭發展致富”項目,為10戶計生困難家庭提供幫扶資金20萬元。蓬壺鎮的碧祥園藝公司幫助指導35戶計生戶利用幫扶資金種植苗木,計生戶以花卉苗木等實物出資,按市場價格折算入股,凡是基地成員購買種苗1萬元優惠500元,基地成員計生戶多優惠500元,對特別困難的計生戶先提供苗木,銷售時由基地以不低于市場價收購并按每1萬元優惠1000元扣除原先成本。四是“項目帶動”型。重點幫助無資金、無特長、無項目、無獨立生產經營能力的計生困難家庭選擇適合家庭經營的“短、平、快”項目,全程跟蹤服務管理。如介福鄉結合本地實際,指導計生戶發展豚鼠養殖項目,幫助聯系選購優質豚鼠種苗,落實幫扶資金和技術人員,拓寬銷售渠道。桃城鎮在豐山村建立“豬·沼·果”生態養殖基地,8戶計生戶依托基地養殖生豬4000頭,年產值達800多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幫扶對象的選擇。對于貧困信息庫里的貧困對象,往往是身體殘疾或患重大疾病造成的,這些對象往往勞動能力不足,發展生產較為困難。
二是幫扶款的申請。對于特別困難的計生家庭,一些干部擔心幫扶款發出去后回收不了,幫扶信心還不足。對于小額通過小額貼息貸款的幫扶對象,因擔保人要求過高等問題,一部分困難家庭因無法找到擔保人而難以獲得幫扶貸款。部分鄉鎮銀行對小額貼息工作熱情不高,推動力度不大,進度較為緩慢。
三是幫扶款的額度。幫扶資金總量與計生戶需求還有差距,幫扶額度太小、使用周期太短,后續幫扶壓力還比較大,造成部分幫扶效益欠佳。
四是幫扶技術的指導。因為項目幫扶的領域較寬,計生協會工作人員因業務水平的限制,在提供技術指導方面存在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在今后工作中,我縣將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大計生幫扶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實踐,不斷擴大幫扶面,讓更多的計生困難家庭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是加強幫扶項目的指導。因地、因人制宜,幫扶計生戶所選擇的投資項目,選擇投資少、風險小、利潤大、收益快、效果好、收益周期較長的致富項目。發揮相關部門優勢,加強對投資項目選擇的把關指導,提供更多、更新的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服務,讓幫扶的計生戶選準選好項目。
二是加大對相對貧困計生戶的幫扶力度。貧困計生戶特別是二女戶,在我縣還占有相當的比例,其家庭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家庭勞動力相對缺乏,是相對弱勢的群體,要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在幫扶資金規模上要重點照顧,提高幫扶資金,同時可以把計生幫扶資金、扶貧獎金、農業開發資金等捆綁使用,使幫扶資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三是幫助做好幫扶的跟蹤服務。加強對幫扶家庭項目經營過程的跟蹤服務工作,關注項目進展,對于種植、養殖等項目可聯合有關農業技術部門從生產技術、品種改良、市場信息等多角度全方位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盡力幫助扶持計生戶解決在項目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