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山東省無棣縣第三期
第十六輪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致富項目
期終評估報告
(救助期限:2013.4——2014.4)
按照幸福工程項目操作程序,無棣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于2014年4月3日至4日,利用2天時間,安排了對第16輪“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致富項目運作情況期終調研評估。工作人員,在計生局、計生協領導帶領下,劃分四個評估小組,在鄉、村計生協會的密切配合下,進村入戶對本輪救助的貧困母親項目細致地進行座談調查,認真填寫了《幸福工程項目評估表》。現將項目實施評估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幸福工程項目1996年落戶無棣,并成功運作17年。幸福工程組委會共為無棣縣投放三期救助資金,本次評估項目系第三期第二輪。2013年4月10日,濱州市“計生助福行動”推進會議暨無棣縣幸福工程救助金發放儀式在無棣縣召開,原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文莊,國內發展部、省、市、縣有關領導參加了會議。本輪共投放幸福工程救助資金83.2萬元,208位計生貧困母親獲得救助。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在搞好上輪救助金回收的同時,根據鄉、村上報的名單,按照幸福工程“四不一優先”的條件,逐村逐戶進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了11個鎮街22個村的計劃生育戶208名貧困母親為救助對象,在項目的選擇上仍側重棉花種植、葦簾加工、家庭養殖等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傳統項目,每人資助現金4000元,使用期限為一年。為了推廣好的做法、好經驗,達到提高項目質量之目的,在安排鎮街做好項目中期評估的基礎上,組織了本次對項目的期終評估活動。
年齡結構:該批貧困母親年齡最大者57周歲,最小者為23周歲,平均年齡約為37歲。
經濟狀況:該批貧困母親當年家庭人均收入為1548元,貧困母親個人收入約為1280元。
文化狀況:半文盲、小學32人,占該批救助總人數的15.38%;初中168人,占總人數的80.77%;高中文化的8人,占總人數的3.85%。
技術狀況:該批貧困母親中,個人具有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加工技術等一技之長者有157人,占該批貧困母親總人數的75%,依靠丈夫共同管理項目的有51人,占總人數的25%。
生育狀況:該批貧困母親中新婚夫婦3戶,占救助總人數的1.4%;生育一個男孩的有112人,占總人數的53.9%;現有1個女孩的30人,占總人數的14.4%;生育2個女孩的有24人,占總人數的11.5%;符合政策生育的其他情況的有39人,占總人數的18.8%。
項目狀況:該批項目中,其中種植的有80戶,占總戶數的38.5%;加工戶有53戶,占總戶數的25.5%;養殖的有40戶,占總戶數的19.2%;經商戶有12戶,占總戶數的5.8%;運輸戶有21戶,占總戶數的10.1%;其他項目2戶,占總戶數的0.9%。
學習培訓狀況:該批208位貧困母親都參加了村人口學校舉辦的有關計生法律法規知識、生殖健康知識、避孕節育知情選擇知識、計生協會活動、實用科技知識等內容的培訓班,截止評估時至參加培訓次數已達3次。貧困母親的生育文化,致富本領等都有明顯提高。
健康狀況:2013年4月份為貧困母親發放救助款時,縣項目辦公室組織縣鄉醫療技術人員為該批貧困母親義診一次,2013年年底及2014年春季接受鎮街計生服務站健康查體各一次,并因人因病制宜贈送了藥品。確保了貧困母親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命質量。
二、項目的選擇及效益
做好項目的立項評估是做好項目的基礎。多年來,我們無棣縣一直堅持實施救助前,對每戶受助母親項目進行可行性評估,幫助受助母親選擇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風險小的致富項目。第十六輪項目我們重點選擇了無棣縣傳統的種植、加工、家庭養殖等傳統的致富項目。
(一)種植項目主要是棉花種植,另外,還有樹木種植。無棣縣東部鄉鎮鹽堿地多,通過改良后適宜棉花和樹木種植。通過調查了解到,2013年由于降雨量較往年大,有些地勢較洼的棉田排水困難,使得棉花減產。排水暢通的棉田產量較往年有所減少。2013年棉花價格平均3.5元左右,和2012年價格相比差不多,但收益減少。總的看,去年每畝棉花純收入400元--1000元之間。近幾年,為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城市綠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苗木暢銷。目前,我縣涌現了很多苗木種植專業村和專業戶。本次幫扶的有 23戶系苗木種植項目,該項目周期較長,但是從近幾年銷售情況看,效益非常可觀。
海豐街道大齊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群眾生活水平處于全縣平均水平以下。為找發家致富的門路,1993年,開始嘗試種植杏樹,但一直收益不大。通過赴外地學習經驗,2012年3月,支部書記齊玉國牽頭成立了“無棣縣大齊黃金杏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杏樹栽植農戶集中起來,形成了統一購苗、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一條龍經營模式,提升了產品信譽和知名度,達到了收效投入比的最大化。2013年4月縣“幸福工程”項目介入后,大齊村的黃金杏合作社總戶數達到102戶,杏園規模達到300多畝,年總收益150萬元。2013年12月,大齊黃金杏通過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更加光明燦爛的發展道路擺在大齊人的眼前。
日前,在項目評估中中,齊玉國由衷地說:“幸福工程在我們全村共同致富的道路上給了關鍵性的助力,我一定會帶領全體村民繼續走好勤勞致富的道路,努力回報社會各界的愛心。”
(二)加工項目主要是集中在水灣鎮、西小王鎮的葦簾加工和海豐街道鍋蓋(高粱桿通過手工加工而成)加工項目。這兩個加工項目經過多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出口等一條龍增收體系,成了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的好門路。該項目的特點:一是投資小,一般家庭4-6千可以轉起來;二是見效快,商販直接上門現款收購;三是無風險,有時受收購價格影響(葦簾主要出口日本),高的時候收益大,價格低的時候也不會賠錢。該項目特點是適宜中老年婦女,成本低,無風險,葦簾加工年收益萬元以上,鍋蓋加工一般收益6千元以上。
水灣鎮貧困母親董麗麗結婚不久有了孩子,上有兩個年邁的老人,由于家庭底子薄,日子過得比較艱難。去年領到4000元救助款后,購買了電動葦簾機和扒葦皮機,并用剩余一部分錢作為周轉資金購買葦子、葦簾線和葦簾板,她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葦簾加工項目。每天她早起晚睡,辛勤勞作,每天平均加工60床,去年較前年價格下降,但每床凈掙2元多,1年下來收入1.3萬余元。平時孩子有老人照看著,董麗麗支持丈夫外出打工。由于小伙吃苦能干,一年下來也有萬元以上的收入。通過救助不但學到了致富本領,家庭條件發生了變化,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
(三)養殖項目也是本次幫扶選擇三大項目之一,共40戶,有養雞項目、養牛和養羊項目。養雞在我縣已有10多年的歷史。本次幫扶的養雞戶大都是前幾年建起的小型養雞棚和家庭蛋雞養殖項目,規模不大,投資相對較小,目前,開展的均是“合同雞”、“擔保雞”養殖模式,比較好的解決了養殖戶在資金、技術和市場存在的困難,同時也降低了疫病和市場風險,養殖項目發展順利。養牛養羊戶占的比例較少,但效益看好。
其他經商、運輸業戶經營的范圍雖不相同,但是,通過調查評估這些項目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評估,本輪項目選擇基本合理,幫扶款金額配置合理,經濟效益明顯,達到了幫扶目的。
三、項目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工作打算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無棣縣作為植棉大縣,東部幾個鄉鎮主要以植棉為主。由于棉花耐旱怕澇,碰上雨水大的年份,產量會減產,遇上洪澇甚至會絕產,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影響。養殖項目在某種程度上受疫情、技術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風險。
下步工作打算:一是認真總結多年來取得的好經驗,查找不足,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幫助受助母親選擇適宜的致富項目,投資大的項目不幫扶,風險高的項目不幫扶,重點扶持投資小,無風險的加工和種植項目;二是推廣海豐街道大齊村的經驗做法,成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實施規模經營,發展特色產品,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采取多種形式,為受助母親搞好培訓,傳授致富信息、推薦好的致富項目。切實解決幫扶對象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達到最佳幫扶效果;四是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和部門,整合資源,共同扶持救助。
無棣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
201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