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生活富裕了,女兒上學費用也不用愁了,“幸福工程”
真的讓我幸福了!真是太感謝“幸福工程”項目,感謝黨和政府!”一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家住龍海市海澄鎮羅坑村廣林村民小組的二女戶蘇惠英,總會滿懷感激地道出了心中不盡的謝意,臉上還洋溢著無邊的喜悅。
蘇惠英是一名普通村民,1994年3月與本村村民蘇榮輝結婚,1995年3月生育第一胎女孩,1999年7月生育第二胎女孩,同年9月施行女扎,屬二女戶。由于家處海澄鎮邊緣山區,經濟相對滯后,只有依靠耕作責任田獲得微薄收入以維持生計,加上2006年的連續幾場強熱帶風暴的襲擊,農作物收入幾乎為零,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2007年元月,在市、鎮計生協會的關心和幫助下,蘇惠英被列為羅坑村首批“幸福工程”救助對象,與同村19位計生貧困母親一樣,領到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救助款?;叵肫甬敃r手捧沉甸甸的救助款時,蘇惠英的心情無比激動,她說,那喜悅之情根本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當晚她徹夜難眠:一方面是為手中有了發展經濟的啟動資金,因高興而難以入睡;另一方面是擔心發展項目是種植業,要靠天吃飯,萬一再發生意外,這救助款變成了債務會給家庭帶來更大的負擔,因憂慮而無法入眠。正當她感到不知所措的時候,市、鎮計生協會和“幸福工程”項目辦的有關領導,又幫她們聯系了“幸福工程”項目協作單位,以“直接到人、入股分紅、務工賺錢、不擔風險”的“公司(企業)+基地+計生貧困母親”合作經營模式使用幸福工程救助款。大家通過充分的協商后,決定把各自5000元救助款集中起來使用,依托公司,整合入股,合作發展。蘇惠英是第一個把5000元救助款投放到“幸福工程”項目協作單位——安利達工貿有限公司,她還與安利達公司簽定了合作協議,成了安利達公司的一名小股東,從此由農民轉型為一名工人,去年底她還額外獲得了400元的分紅。蘇惠英還介紹說,當時她們村幾位不需要安排就業的計生貧困母親,則繼續經營自家農業,不同的是她們家的“農業”變成了公司的定點“基地”,發展“三包”定單農業。
在“幸福工程”項目的救助下,龍海市的計生貧困母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蘇惠英在安利達公司制面車間上班,每月工資在800元左右,一年下來收入近萬元。她的丈夫蘇榮輝還年輕,加上原來已有蘑菇房,安利達公司以包種苗提供、包技術指導、包產品銷售的“三包”形式,幫扶發展定單農業,去年培植蘑菇300平方米,收入18600多元,凈利潤7600多元。僅這兩項蘇惠英一家全年創收18000多元,人均收入達4600多元,已接近全鎮平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