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小食雜店主的幸福日子
家住陳巷鎮戴乾村4組村民戴美順,1989年10月與本村青年戴建來結婚,1995年10月第二個女兒出生后,夫婦倆摒棄“重男輕女”的舊思想,認為時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后人。于是,在當年的12月就主動到陳巷衛生院落實了絕育措施。
丈夫戴建來有一個弟弟戴建和,在一次駕駛摩托中發生車禍,造成嚴重腦振蕩,花了不少醫療費,這使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陷入了經濟困境。1998年,兄弟結婚后分家時,戴美順夫婦僅分到一間半房子,還分擔1萬多元債務。
戴美順結婚后,負責理家務、帶孩子和干點農活,一家四口人的生活來源主要靠丈夫打雜工維持,日子過得很窘迫。隨著兩個女兒一天天長大,上學入園,費用日多,家庭經濟負擔逐步加重,生活越來越撐不下去了。有著發展家庭經濟心思的戴美順從“拼生拼死,不如做生意”的閩南方言得到啟迪,她想,何不學做點生意來改變家庭貧困面貌?她的想法得到丈夫的贊同。2002年,夫妻倆在自家房屋旁邊建了一間簡易搭蓋,并向親戚朋友借了幾千元本錢,經申請批準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起小食雜店。村計生協會了解到這個情況也幫助她們向幸福工程項目申請幸福工程幫扶款3000元,增加她們的啟動資金。經營一段時間后,雖然有所收益,增加一些收入補貼家庭費用。但由于本錢小、資金周轉困難,經營品種局限,不能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經濟效益也不是非常理想。盡管這樣,戴美順仍然充滿信心要把小食雜店的生意堅持經營下去。村計生協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被她求脫貧、圖發展的信心和熱情所感動,又先后兩次從幸福工程項目款給予資助16000元,幫她解決周轉金困難的燃眉之急。
有了周轉金后,戴美順不斷增加進貨品種,擴大經營范圍,從起初經營幾十項品種擴大到二、三百項。她又根據農事季節和農村歲時節令習俗,采取快進快銷的經營方法,既滿足群眾消費需求,又促使資金快速周轉。戴美順為人忠厚有人緣,服務態度好,加上堅守職業道德講信譽,價格公平又合理,因此,周邊的群眾都喜歡到她的小食雜店購買東西,生意越做越紅火,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經過二、三年的苦心經營,小食雜店生意蒸蒸日上,月營業額就上萬元,月收入就有兩、三千元,夫妻倆的臉上綻出了幸福的笑容。
戴美順專職負責經營小食雜店兼理家務。后來,他的丈夫戴建來又到一家私營鑄造廠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固定工資收入。2009年,她的大女兒中專畢業,被古農農場聘為幼兒園老師。如今,全家家庭年收入上十萬多元,實現了脫貧致富愿望。去年,她家利用幾年來經營小食雜店積攢下來和務工收入的錢,經申請批準,在村道邊建了一座二層樓房,又把樓下裝飾為小食雜店營業店面,改善經營環境,擴大經營范圍,增加經濟收入,幸福生活節節高。戴美順本人在2010年6月被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授予“幸福母親獎”的光榮稱號、家庭2013年被長泰縣“創建幸福家庭”活動領導小組授予“幸福家庭—子女成才范戶”。
福建省長泰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 葉達道 戴群山
郵政編碼:363900 聯系電話:0596-632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