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讓她堅持自己的“原則”
——記埭頭鎮赤石村村醫林喜容
林喜容,是埭頭鎮赤石村的赤腳醫生,2012年幸福工程受助對象,也是第6小組的小組長。
在日常行醫中,林喜容以母親特有的細膩為村民減輕病痛。同時,如果病人是困難計生戶,她自己還有一個小小的“優惠原則”,那就是:減免診金,藥品盡量按照成本價。因而,雖然一直兢兢業業,但是由于各項成本的增加,加上時不時地“優惠”,她的小診所經常受縛于資金的困境,一直只能處于“維持”狀態,無法進一步改善現有的醫療條件。
2012年,作為小組長的她,在得知本村幸福工程已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后,她開始考慮為自己申請這筆幫扶資金了。于是,她立即向鎮、區計生協會遞交申請書。因為各方面條件都成熟,不久她就順利地拿到1萬元的資助金。這筆小額資助是一股無形的推動力和底氣,她用這筆錢添置了一些新型的醫療設備,并改善了衛生所的環境,盡可能從心里和生理上減輕患者的痛苦。
兩年來,她可以不斷提升診所醫療條件,她也有更加充足的底氣來堅持自己的“原則”——對計生困難家庭和低保家庭的“優惠”。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那筆幸福工程的資助。提及這個“優惠”,村民林華鋒深有體會。他是計生戶也是低保戶,有一次午夜高燒,已經言語不清了。在這緊急時刻,是林喜容上門就診,幫助他及時緩解病情,最后卻免收出診費,只算藥品費。
當問及為何要堅持這個“優惠”呢?用她自己的話就是:“幸福工程的幫扶資金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延續這把‘幫扶’的薪火呢?”
這,就是林喜容,一位普普通通的村醫,一位平凡無奇的計生母親,卻用自己的所長,傳遞著幸福工程“幫扶”和“互助”理念的薪火。
(秀嶼區計生協會 陳智揚 陳萌英 )
編輯/李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