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我叫趙學蘭,37歲,小學文化程度,是山東省東平縣大安山鄉潘孟于村的漁家女,于1985年10月結婚,婚后生育兩個女孩。
我丈夫是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家中上有年老多病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孩子,前幾年,一家6口人,全靠我一個人勞動,艱難地維持著生活,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1996年以來,在幸福工程的救助下,我扎制網箱,在東平湖搞網箱養魚,購買機動船,在湖上搞載客游湖。經過幾年的辛勤勞動,網箱養魚和游船生意越來越紅火。目前,我家已發展網箱8架,機動游湖船4艘。不但還清了債務,家中還蓋起了樓房,購置了摩托車,安裝了電話,建立了家庭影院,固定家產達到20多萬元,1999年純收入達到5萬多元,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
我家住在東平湖庫區,全村沒有一分土地,村民全靠在東平湖捕撈為生。由于東平湖主要為黃河防汛服務,承擔著黃河下游的分洪任務,因而水位不穩定,造成庫區人民收入也不穩定。1985年我嫁到俺村后不久,丈夫患上了骨髓炎,我帶他八方求醫,多次住院,花費近萬元,我借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和鄰居,欠了8000多元的債,最后病沒有治好,還落了個左腿殘疾,拄上了雙拐,失去了勞動能力。當時俺公爹70歲,患有老年性哮喘病,婆婆66歲,患有慢性胃炎,不但不能勞動還要常年看病吃藥,需要人侍候。我家一沒土地,二沒漁船,本來收入很少,加上為丈夫和公婆治病花錢,更是雪上加霜。當時的生活困難到了極點。大人苦點挺挺就過去了,可就是委屈了孩子,營養跟不上,個個面黃肌瘦,發育不良,每當我看著孩子,就揪心地疼,發誓一定想法掙錢,讓孩子過上好日子。
1996年初,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把我們東平縣確定為項目試點縣,專門救助像俺這樣的貧困母親。得知這一消息后,我高興得一夜沒有合眼,第二天我懷著急切和不安的心情向上級寫出了救助申請。縣計生協會項目辦公室派專人到我家走訪調查,批準我為第一批救助對象,給我提供了2000元的資助金。
有了啟動資金,俺就開始考慮上致富項目。可上什么項目好呢?俺心里沒有底,這時縣項目辦公室和鄉、村計生協會的領導幫助俺出主意、想辦法,建議俺在東平湖里搞網箱養魚,俺聽了很感興趣,認為是個發家致富的好門路。網箱養魚具有密度大、生長快、產量高、好管理。易捕撈的優點,正適合俺這個家庭婦女來搞,雖然在東平湖上還沒有網箱養魚的先例,但俺決心闖出一條漁民致富的新路子來。春節剛過,鄉、村計生協會的領導便領著我踏上了去微山湖的路,到那里的網箱養魚基地參觀學習網箱養魚技術。回家后,我便用這2000元救助基金購買了網片、竹桿,扎制了兩架網箱,陽春三月便放養了3000尾鏈魚、鯉魚等魚苗。
網箱下了湖,我也就在湖上安了家,村計生協會領導也幫助我。開始沒有船,無法看管網箱和喂魚,村計生協會會長戰吉福,就幫我借來一只木船,我每天吃住在漁船上,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護理,飼養魚苗。為了幫我提高養魚技術,鄉計生協會給我送來了科學養魚書籍,并帶我去河南省臺前縣參加網箱養魚培訓班,聽取專家教授講課。喂魚沒錢買飼料,鄉村計生協會幫我賒欠一部分顆粒飼料。我撐上漁船,撈來湖草喂魚,采取少量勤喂、撒喂的方法,使魚苗生長既快又好。記得有一次夏季三伏天,我發現有的魚苗脫鱗、爛腮、生腸炎,這下我可急壞了,鄉、村計生協會的領導聽說后,就派了技術人員,幫我給魚治病,避免了損失。
1996年夏季,連降暴雨,東平湖水位迅速上漲,一天夜里,上游一條河的水瀉人東平湖,一時間洪水夾裹著野草、麥秸和樹枝等雜物,一股腦兒向我的網箱壓來,我急得哭起來。這時村計生協會會長聽說后,帶領幾名會員趕來了,大伙找來木樁,頂著風浪,摸黑在網箱周圍水中綁制三角架,使洪水沖來的雜物順著三角架、避開網箱順流而下,這樣終于保住了網箱,沒有遭受損失。
網箱養魚成功了,我并沒有滿足,還要干更大的事業。我村地處東平湖岸邊,東平湖是水泊梁山的遺存水域,近年來,隨著《水游傳》電視連續劇的開播,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名聲遠揚,東平湖的知名度也在國內外不斷擴大,被山東省確定為重點風景旅游區,到這里游湖觀光的游客越來越多。可開始那陣子機動游船卻很少,滿足不了游客游湖的需要。抓住這一機遇, 1997年春季我利用養魚掙的錢,又貸款8000元,購買了兩只半新水泥機動船,在東平湖搞起了載客游湖項目。由于收費合理,服務熱情,當年就收入了1萬元。 1998年,我又用養魚、游湖掙的4萬余元,購買了一艘鐵殼機動游輪,這年又收入了2萬多元。1999年,我又投資7萬多元,購買了一艘新的鋼制快艇,快艇時速100公里,乘坐十分舒服,游客都喜歡乘坐俺的快艇。這年俺家經濟收入比上年翻了一番。這幾年,我家的收入大大超過全村人均水平,實現了一年脫貧,二年致富,三年就過上了小康生活。
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打心里感謝黨,感謝幸福工程,感謝支持救助俺的各級領導,感謝各級計生協會。俺現在雖然富了,但是,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俺一定要幫助其他的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社會對俺的關懷和幫助。幾年來,我先后幫助12位貧困母親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富裕道路。貧困母親侯慶香、王丕蘭、葉英法家庭生活比較困難,我先后借給她們2萬多元,幫她們在東平湖搞起了網箱養魚,并且把她們的網箱和我的網箱連在一起,我除了精心為她們看管網箱外,還手把手地向她們傳授網箱養魚技術,幫她們為魚防病治病,99年底都獲得了豐收,戶均收入達到5000多元。1998年夏天,貧困母親潘全榮的孩子不慎掉人東平湖淹死,她的3架網箱里4000多公斤鯉魚又因水質污染全部死亡。她悲痛欲絕,整天價哭,不吃不喝。我一邊幫助她喂養其他2架網箱的魚,一邊為她家做飯,忙家務,開導她,使她盡快從痛苦中走出來。同時,我利用各種關系幫助她丈夫賣魚,到縣城一個飯店一個飯店地跑,一個魚攤一個魚攤地塞,使她家減少損失2萬多元。在我的帶動和幫助下,1999年俺村有90多戶村民,在東平湖里搞起了網箱養魚。其中70%的戶是原來的貧困母親,網箱的總數達到了328架,戶戶都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我積極為社會公益事業捐款獻愛心,帶頭捐款建設漁民希望小學。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宣傳黨的計劃生育政策。1999年我被鄉計生協會評為“五好會員”,我的家庭也被鄉文明辦評為“文明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