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象草莓一樣
孫洪亮報送 黃曉霞修改
寧德市蕉城區七都鎮貝河村,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公路兩旁成片的草莓園里全是種植戶忙碌的身影,他們采摘著一顆顆紅彤彤的草莓,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村前路旁到處都是一筐筐火紅誘人的草莓.一群村民正在分撿、包裝、裝運草莓,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們種的草莓可是無公害農產品,全部賣到寧德、福州的大超市,瞧,這是剛采摘的,來嘗嘗鮮。”正在忙碌的種植大戶貝河村邦垅少數民族自然村的二女戶母親雷月妹捧著一把紅彤彤的草莓遞給我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她喜滋滋地說:“自從我們引進這種叫‘法蘭蒂’的草莓新品種進行無公害種植,草莓產量大大地提高了,味道也比原來好,許多地方都來要貨,每公斤最低賣10元,去年才賣6元呢。今年我又種植的5畝,每天能采摘40多公斤,算算一天有近500元的收入呢!”
雷月妹不僅是種植戶,還是營銷戶。每天早上,天才朦朦亮,她就會走進5畝草莓園里采摘草莓。從采摘期開始,她家一季就可獲利1萬多元。 說到收入,雷月妹毫不掩飾由衷的自豪感,一五一十地算給我們聽:一株草莓一年就能結三茬果,大約50至60顆,5畝草莓去除四五萬元成本,一年賺個十多萬完全不成問題。她說,種草莓雖然辛苦,但為了孩子,覺得值。說起倆孩子,她笑成了一朵花。女兒在杭州讀完大學后已留在那里上班,二女兒也在城關上高中,倆孩子都很懂事,一放假就回來幫忙。一年到頭雖然忙忙碌碌,但有盼頭,有收成,也就覺得像吃了草莓一樣,心里甜甜的了。
雷月妹1993年與同村的雷珍相結婚,夫妻倆都很勤勞,丈夫除了外出打小工外,還利用休息的時間上山砍柴,并將柴火挑到鎮上賣。她除了料理家務外,也跟著丈夫下地干活、上山砍柴。第二個女兒出生后,雷月妹好不容易說服了還想抱孫子的公婆,于1998年5月主動落實了絕育措施。夫婦倆埋頭苦干,一心想把家庭經濟搞上去,雖然生活過得很節儉,但是他們明白單單靠節儉是剩不了錢的。為了解決全家六口人的吃飯問題和兩個女兒的上學費用,夫妻倆處處留心尋找著自己的致富路。
貝河村有近九成的農民從事草莓種植,全村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產值近4000萬元,草莓種植已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看到同村人種植草莓效益不錯,夫妻倆也想試試看。2000年夫妻倆用僅剩的2000元積蓄和從親戚朋友借的3000元種植了4畝草莓。第一年試種并沒有成功,由于缺乏種植和管理技術,又遭受冬春低溫、陰雨、霜凍等災害性天氣,草莓掉果、爛果、果形畸形現象嚴重,產量銳減;另外,農膜、地膜、化肥、農藥等農資漲價太多,一公斤農膜從6元漲到12元,翻了一倍,農藥、化肥的價格也大幅上漲,一畝草莓的生產成本增加了500多元。雷月妹回憶說,當時種一畝草莓投入成本近2500元,但種出的鮮草莓只賣了1500余元,不僅沒有賺還虧了本。草莓減產和成本增加使雷月妹辛辛苦苦忙碌了半年卻沒有什么收益,臉上自然沒了笑容。
第二年開春,正值草莓生長的好時節,夫妻倆卻沒有足夠的資金給草莓施肥。沒有足夠的肥料,哪里來的好收成,血本無歸的夢魘必將再現。正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幸福工程點亮了雷月妹的致富路。七都鎮計生協會及時地將既勤勞肯干、又有發展項目的二女戶母親雷月妹列為了幸福工程救助對象,她如愿以償地獲得了3000元的救助資金。
“那時候如果沒有幸福工程幫我,我們家的草莓就全完了!”雷月妹至今仍念念不忘幸福工程給予的支持和幫助。拿到救助金后,夫妻倆迫不及待地買來肥料,終于把4畝急需營養的草莓“喂了個飽”。
“我們家草莓如今有這樣的規模和好收成,全靠鎮計生協會、幸福工程項目辦的同志一路幫忙我,他們為了能提高我們的種草莓技術,專門請鎮農技站的同志給我們這些幸福工程戶上課,我和他爸每期都去了,上了培訓班我才知道種草莓土壤很重要,以前我們都是種完草莓種中稻,造成土質變差,草莓產量低、吃起來沒味道;這些年我們家收成后深翻一下土地,讓陽光充分消毒一下土壤,改良后的土壤種出來的草莓又大又甜;培訓后我們還知道了草莓果實靠土容易爛,要用白地膜和黑地膜來解決。有這樣的豐收年,我一直都非常感謝!” 雷月妹深有感觸地說道:“鎮計生協會還幫我加入了‘蕉城區草莓產業協會’,我這些草莓的新品種都是草莓協會掛鉤福州農科院進的,新品種草莓在上果期幾乎不用農藥,吃得放心!”
鎮計生協會及時為雷月妹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的支持,雷月妹在種植過程中還遇到了品種老化,土質硬化,病蟲害增多等問題,七都鎮幸福工程項目辦獲悉后,積極幫助雷月妹請來了“蕉城區草莓產業協會”有關專家,深入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地進行傳授生產工藝。目前,雷月妹以“法蘭蒂”為主打品種的無公害草莓防寒抗霜凍能力強、長勢旺、產量高、品質好、售價高,產出的草莓無論是從口感還是模樣都非同一般,外表不僅紅,而且發亮,像抹了蠟似的,看起來更加嬌艷欲滴,聞起來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香味,往嘴里一放,清甜清甜。草莓的色澤、口感以及甜度如此好,不單只有先進灌溉技術的功勞,有機肥對它品質的提升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好產品好收成,雷月妹當年就獲得了6000多元收益,一舉摘掉了貧窮的帽子。
該夫婦夜以繼日地辛勤勞作,嘗到甜頭后,第二年又擴大了種植規模;但隨著產業的壯大,草莓鮮果不利儲存、運輸,銷售也受到嚴重影響。每年的12月至來年5月,是草莓的上市期。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雷月妹每天圍著草莓忙個不停,既要管理大棚,又要上路叫賣。然而,看著草莓一批批地從青澀瘦小的小女孩,長成鮮紅水靈的美皇后,雷月妹的心比草莓還要甜。草莓像花兒一樣的姿容,甘美芬芳的滋味,在她看來,就是幸福的味道。為了這樣的味道,雷月妹選擇了在大棚里堅守,在公路旁等待。在公路邊,你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一把大傘下一張小桌子,上面是碼放得十分整齊的一盆盆鮮草莓。后面往往站著一個笑容可掬的婦女,臉上也有著草莓般的色彩,那是風霜雨雪給染的。她的身后有時會有一個自制的用來遮風避雨的塑料小棚,再后面的田野上,是她的草莓大棚,還有她大棚一樣的家。眼見,大棚里第一季草莓正紅,第二季也掛果了。鎮計生協會、幸福工程項目辦再次幫助雷月妹找到融“草莓生產、營銷、加工為一體”的“蕉城區草莓產業協會”幫忙,依托草莓協會以草莓品種改良、土壤脫毒、保鮮包裝等為內容的草莓精品工程,采取“統一草莓良種培育推廣、統一包裝銷售、統一品牌效益、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改良土壤肥料使用”的“公司+協會+農戶”經營模式,幫助她建立了穩定的草莓產銷關系,開發草莓深加工,精包裝的無公害草莓,提高了雷月妹家草莓種植的經濟效益。在鎮計生協會的幫助下,雷月妹獲得了草莓協會提供的各種科技信息,為她家草莓產業的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要進入別人的市場,好品質是前提。雷月妹依托“蕉城區草莓產業協會”首先引進了儲運期長,產量高,果粒大,色澤艷的新品種替代原來的舊品種,有效地解決了舊品種不耐儲運,果粒較小的問題;其次,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講究科學施肥,多用農家肥,這既有利保持草莓的口味,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第三,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始終采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確保草莓食用的安全性;銷售方式上也依托“蕉城區草莓產業協會”由手提肩挑沿街叫賣鮮果轉成以精包裝形式將鮮果打入全市各超市、商場,塑料盒裝20粒的銷售價格在12元,紙盒裝的每斤8元,由只賣草莓鮮果轉為與相關加工廠聯合,將鮮果加工成果醬,果醋,罐頭,草莓酒等,提高產品附加值; 銷售市場也依托“草莓協會”由內銷為主轉外銷為主,將草莓打入高速公路服務區內各超市,借助高速公路網將產品打入福州、廣州、上海等大城市,擴展銷售渠道。此外,雷月妹還特別注意每天收聽氣象預報,提高草莓防御自然災害(如凍災,旱災)的能力,保持草莓的高產、穩產。
這些措施,使得雷月妹的草莓不但產量更高,而且品質口味更好,在消費者中也有了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由于今年氣候適宜,加上科學管理,長勢喜人的草莓吸引了大量商販前來收購,目前每天從雷月妹家種出的草莓遠銷福州、廈門、上海以及廣東、廣西等省市,給她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當年獲得上萬元的收益,家里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家庭人均收入一下子由不足1000元提高到了近3000元, 不僅把借款都及時還上,還蓋起了兩層新房,樓上樓下電視、電話一應俱全,手機腰間掛,摩托胯下騎,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因為草莓,雷月妹在貝河村聲名遠播。消息傳開后,其他村民看到雷月妹種植草莓帶來的高收入也相繼試種,越來越多的同村人加入了種植草莓的行列。雷月妹脫貧致富后,并沒有忘記是幸福工程幫助她脫貧致富,她不僅熱心地為那些需要種植技術的計生貧困姐妹培訓,還經常向她們伸出援助之手,賒了許多新品種的果苗和有機肥給急需幫助的計生貧困戶,讓更多的母親告別貧困,讓更多的鄉親過上幸福的生活,成為了她的心愿!在她的帶動和幫助下,該村的計生貧困母親紛紛選擇了草莓種植這個短、平、快項目,當地掀起了草莓種植熱潮,絕大部分的計生戶都因此獲利較多,如今的貝河村還成立了許多無公害草莓種植基地及市區草莓收購點。
有人問雷月妹今后還有啥打算?她說:“我想參加下一屆的農產品推介會,與一些大超市簽訂草莓購銷合同,產供銷一條龍那是就好的!我還想把我的草莓園改造成一個農家樂度假園,歡迎城里的人親自來采摘和品嘗我的草莓!另外,草莓同一產地連續種植會帶來土壤質地惡化、病蟲害增多、草莓品質下降,草莓鮮果又不利儲存、運輸,銷售會被影響,因此明年我想將我們家的草莓的培育種植移到了廣東梅州等地也做一些。我們家有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幸福工程項目帶來,如果沒有鎮計生協會為我提供幸福工程的幫助,幫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我們家哪能脫貧致富奔小康!”雷月妹的笑容在紅彤彤的草莓的映襯下,格外喜氣。
貝河村離寧德市區只有10多分鐘的車程,有發展草莓“觀光園”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可以想象:進入公路旁的田野中,欣賞著可愛紅艷的小草莓,然后一顆顆摘下,再裝入自己的籃子里,不但能一飽眼福,眺望田園之美,還能享有采收果實的滿足感與成就感,真是再悠閑愜意不過了,吃草莓轉為“看草莓”、“摘草莓”,雷月妹想發展草莓“觀光園”,確實是切實可行!
我問雷月妹,這樣的生活你覺得開心嗎?“開心啊,看著草莓一批批地掛果,變得鮮紅水靈,再換成了人民幣,別提多高興了!”顆顆亮麗的草莓在白色的花朵中、在青壟上表達著它們的嬌俏與奪目,更炫耀地宣稱著:草莓季來了!再品一顆鮮紅可人的草莓, 滿口香甜,也許這就是幸福的味道!為什么小小的草莓能成為二女貧困母親雷月妹的致富果?是因為幸福工程點亮了她的致富路。愿更多象雷月妹一樣的幸福工程受助母親種出來的草莓更紅,生活更富,鄉村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