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庚寅臘月二十四,是個吉祥的日子。這一天,家住福建省長泰縣陳巷鎮雪美村的二女戶楊玉春新居“入厝”了,帶著滿心的喜悅與祝福,我們走進了這個幸福之家。
新居占地 100 平方米,三層半框架結構,建筑總面積 400 平方米,整棟樓宇自下而上、由里而外都裝飾得典雅高貴,清一色的落地窗簾、“卡米亞”地磚、仿古實木家私,乍一看,便給人富足與時尚之感?!斑@些裝修設計,包括用料搭配,都出自我長女麗娟之手。”女主人楊玉春帶著我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房間,言語中無不透出幾分驕傲與自豪。
1986 年 2 月,楊玉春嫁給了同村青年楊鳳龍,那時,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程度的她對生活并不寄以過高的奢望,滿門心思就想做個平實的女人,為老公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1987 年 9 月,長女楊麗娟呱呱落地,平淡的小家由此多出了幾分喜氣。然而,兩年過后,隨著二女兒楊麗莉的降臨,楊玉春淡定的心態卻再也無法平靜下來。望著一貧如洗的家,想著人們世俗的眼光,她實在提振不起生活的勇氣,甚至有過幾回,她都狠著心咬著牙要把小女兒送養出去。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大姐夫幾次上門動員她去做結扎,她都閉門不見,為了這事,她與姐夫一家還斷絕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來往。
一天夜里,楊玉春發高燒臥床不起,剛好那幾天丈夫外出給人幫工不在家,無助中,是未滿 5 歲的大女兒一雙小手一把柴火地給她燒來了半壺的熱開水,還一簸一顫地用浸濕的熱毛巾為她烀頭擦臉舒經活絡。女兒的反哺之舉,強烈地勾起了母親的舐犢之情,她緊緊地擁著女兒悲情噴發:“媽媽不拋棄你們,媽媽累死累活也要把你們姐倆撫育成人!”
為了實現對女兒的諾言,她決定擇日就去做結扎,并鼓勵丈夫拋開農地外出學手藝,橫下心把家庭經濟搞上去,把兩個女兒帶好。丈夫是個本份人,見她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心疼不已,連個招呼都不打便搶先跑去做了絕育手術。幾年間,夫妻倆分別開過裁縫店,當過蔬菜販,小日子也漸漸有了起色。 1998 年底,鎮上僅有的一家摩托車配件店欲出手轉讓,丈夫眼饞了好些時日,但考慮到兩個女兒正是上學用錢的時候,沒敢接手。楊玉春了解實情后,感覺是個好商機,于是她抖出了自己幾年賣菜的積蓄,還從親朋好友間東拼西湊了 2 萬多元,讓丈夫盤下了那間店。可是,創業之難卻是她始料未及的,由于經營資金不足,加上每月還要償還昂貴的店租和他人的欠債,手頭上自然捉襟見肘,貨架里庫存的配件便時常缺樣短貨,客源也就漸漸流失,以至最后連雇來的小工也不得不被打發走了。舉步艱難的時候,楊玉春沒有怨天尤人,她毅然放棄了家中的幾畝責任田,來到丈夫身邊當起了他的下手,還從自己的親哥哥那里再借來 5 千元,才勉強解了燃眉之急。 2002 年,縣里開始實施計劃生育幸福工程幫扶項目,上級計生協會在了解到他們的困境后,連續兩年給他們送來了幫扶周轉金,從而有效地緩解了他們的經營壓力。為了早日入門,搭好夫妻檔,楊玉春克服了文化水平低這一常人所難以想象的困難,從熟悉每個零部件的品名、型號、價格入手,從排除最簡單最常見的故障摸起,一雙黑手滿臉油污摸著石頭過河。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半年過后,她總算掌握了各種批零、維修基本要素能夠獨擋一面了,而丈夫也盡可放手專心找貨源跑采購了,瀕臨倒閉的小店從此得以起死回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十幾年來,他們夫唱妻隨風雨同舟,不僅把小店打造成當地首屈一指的摩托車配件超市,還斥資 20 余萬元在鎮上購置了兩間店面,如今又搬進了造價超 50 萬元的新居,日子過得可比倒吃的甘蔗一節更比一節甜。
命運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兩個女兒也不負眾望品學兼優,大女兒楊麗娟福建集美大學本科畢業后現已供職廈門某建筑集團裝飾裝修工程公司,小女兒楊麗莉也于去年步入了漳州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美術教育殿堂,姐妹倆不僅學業有成還頗有孝道,每次回來總不忘帶些東西回敬父母,有時看到父母忙著累著她們也從不閑著,總是搶著幫父母站站框臺,或偷閑給父母擦肩揉背,儼然成了父母貼心的小棉襖,鄰里稱羨的乖乖女。自家有女初長成,楊玉春總算舒下了一口氣,“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