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務實,嚴謹規范,開拓創新
——蕉城區2010年度幸福工程工作總結
蕉城區轄10個鎮、4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305個村(居),總人口43.45萬人,現有二女扎計生戶3354戶。幸福工程是國家一項以救助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母親為使命的社會慈善事業。我區自1998年被幸福工程福建省組委會確定為首批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區)啟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十三年來,已連續發放十三期幸福工程項目款,全區累計滾動投入資金259.5萬元,救助二女扎貧困母親644戶(次),惠及人口2873人(次),項目點覆蓋13個鄉鎮157個村,529戶受助對象中發展種植業242戶、養殖業154戶、加工業59戶、商貿業101戶、運輸業73戶、其它行業15戶,前十二期救助的549戶貧困母親(第十三期正在運作之中),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99萬多元,人均年收入由受助前2624元,提高到3569元,人均增收945元,增長36%,523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已脫貧或基本脫貧告別了貧困,脫貧率95.26%,資金回收率和滾動率均達100%。在“治愚”方面,充分依托鄉鎮文化技術學校和村人口學校,組織教育、科技、衛生、農業等部門優秀的技術人員下鄉進村,為貧困母親舉辦科學技術、優生優育、生殖保健、農業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班141期,參加培訓的人數達2031人次。在“治病”方面,結合每年“母親節”和“5.29”會員活動日組織區計生服務站和區婦幼保健院以及市、區疾控中心的醫務人員為貧困母親健康檢查65次,診查貧困母親1117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295例,治愈274人。十三年來全區被救助的529戶二女扎貧困母親受到全國、省、市、區計生協會和幸福工程組委會表彰的有80人。
現將我區今年幸福工程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心系貧困母親,積極開展救助
截止至2010年10月10日,蕉城區到期的幸福工程項目點分別有霍童鎮、赤溪鎮、洋中鎮、金涵鄉、石后鄉、九都鎮和飛鸞鎮等七個鄉鎮,到期項目資金43萬元,全額回收的89戶貧困母親人均增收1061元,家庭人均年收入由受助前3283元提高到4569元,戶人均增收12861元,增長39%,產生直接經濟效益49萬多元,86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告別了貧困走上致富路,脫貧率達97%,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資金回收率和滾動率均達100%;七個回收點開展各類培訓班27期,參加培訓的人數達308人次,為貧困母親健康檢查11次,診查貧困母親133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36例,治愈32人,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各回收點現已全面完成新一輪滾動救助工作,先后滾動實施七期救助項目,滾動投入救助資金43萬元,滾動救助二女結扎戶貧困母親87戶,其中發展種植業47戶、養殖業12戶、加工業13戶、商業13戶、運輸業1戶、其它1戶,受助前戶人均收入為3710元,惠及家庭人口397人,項目點覆蓋7個鄉鎮40個行政村,滾動率100%。
二、轉變工作思路,創新運作模式
我區幸福工程項目點多數是一家一戶的家庭經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在農村以家庭為單位各自經營既難以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又難以承受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還容易造成項目資金的流失,原先單一的運作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為此,我區幸福工程辦公室和計生協及時調整思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以全新的視角、更高的標準重新審視和完善“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對幸福工程救助方式的進行拓展和延伸,積極探索出“公司+計生貧困母親”的新模式,通過整合資金入股企業,既解決計生貧困母親就業又獲得年息,還不擔風險,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有利于項目可持續發展。今年9月4日,我區在虎貝鄉再次啟動 “公司+計生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救助新模式,整合安排幸福工程低息救助資金5.5萬元投入到該鄉下樓村經濟能人黃北壽的“閩東德鴻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擴大再生產,由其帶動救助11名計生貧困母親,期限1年,到期后由公司還款并付息給貧困母親。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黃北壽夫婦的資金缺口和用工需求,得到該夫婦的熱情響應,而且還帶動了“無資金、無發展項目、無擔保、無職業”的貧困母親得以脫貧,一舉兩得!為保證貧困母親真正受到救助,區項目辦指導虎貝鄉計生協會與黃北壽夫婦簽定了合同,保證貧困母親的就業和待遇落實到位。新一期(2010.9~2011.9)共投入幸福工程資金5.5萬元,惠及2個村11戶52人,受助前貧困母親年均收入為2780元,家庭人均收入為3627元。幸福工程讓更多計劃生育家庭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真情,提高了婦女特別是實行計劃生育兩女戶的地位。
三、整合資金,做強做大幸福工程。霍童鎮霍童村二女戶陳花、赤溪鎮由知村二女戶傅巧斌、七都鎮西林村雷秀玉、九都鎮賴嶺村馮三妹、坑尾村謝賽緣、金涵鄉菰洋村肖忠義分別于今年4月13日、7月13日、8月20日、8月23日各領到區計生協會整合的3萬元大額幫扶款,幫助她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大額幫扶項目系我區自2007開始實施的為計生貧困母親脫貧后致富奔小康保駕護航的項目,區協會利用“貼息貸款”項目中貸款貼息的時間差(小額貸款貼息一般集中在年底或次年年初),將平時到帳未進行貼息的部分貼息資金按幸福工程救助模式,扶助個別有示范帶動效應又急需資金的“二女”生產大戶,到期回收后仍可用于計生戶的貼息。赤溪鎮由知村二女扎戶傅巧斌受助脫貧返還幸福工程款后,想進一步擴大耕牛養殖規模苦無資金,先后3次獲得區協會提供的3萬元大額幫扶款,目前擁有水牛10余頭,出租和出售耕牛年收入好幾萬元,成為赤溪鎮第一養牛大戶,2009年被推選為由知村計生協會會長。從2007年至今,區計生協會累計滾動投入大額幫扶資金129萬元,先后共實施了35期幫扶項目,共幫扶有示范帶動效應又急需資金的生產大戶22戶,惠及家庭人口148人,項目點覆蓋12個鄉鎮20個行政村。全區累計幫扶的35戶(次)中發展種植業12戶(次)、養殖業14戶(次)、加工業5戶(次)、經商業4戶(次)。前十八期幫扶的18戶(次)人均增收7694元,其中18戶(次)貧困母親通過幫扶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告別了貧困走向富裕,脫貧率達100%,資金回收率達100%。大額幫扶項目充分利用小額貼息貸款這一資源,通過把小額貼息貸款幫扶與幸福工程救助有機結合,來鞏固和壯大幸福工程救助成果,既使貼息貸款項目中有限的貼息資金發揮最大的幫扶作用,提高資金使用率、擴大幫扶成效,又解決了一些在開發經濟效益好、收獲時間遲、資金投入多的項目上,受到受助款資助金額少周期短的制約,但又具有示范帶動效應又急需大額資金的“二女”生產大戶的燃眉之急,使“幸福工程”和“貼息貸款”項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得益彰!“大額幫扶項目”對脫貧母親的后續救助,使幸福工程真正成為脫貧致富的工程!區協會這種“力求幫一戶成一戶”的想法和做法,不僅得到省組委的肯定,也解決了一些大項目缺本錢的受助母親的實際困難,沉甸甸的救助金讓受助計生戶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極大鼓舞了育齡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母親得到資助后迅速脫貧致富,這種示范效應帶動了更多的婦女自覺實行計劃生育,也使她們的生活觀念和生育觀念從根本上得到了轉變;通過典型戶的以點帶面,也增進了幸福工程的影響力和推動力。
四、強化軟件管理,創新工作機制
為保證我區幸福工程數據庫的及時性,在鄉鎮項目辦全力配合下,今年到期的八個項目點幸福工程期終檔案及新滾動的前期檔案已于10月10日全面錄入完畢。受助貧困母親項目運作檔案,按軟件要求分“項目點基本情況”、“資金管理”、“項目檔案管理”、“治愚、治病”四個功能進行錄入,每戶貧困母親受助前后生產、生活情況和項目運作情況盡可能詳盡地體現,“典型戶”先進事跡在“備注欄”加以陳述,錄入完畢實現手工《年報》與軟件自動生成報表完全一致,現已全部上傳給上級組委會實行網上數據匯總。受助母親的照片除受助前、中、后3張外,盡可能地將該受助母親在發款儀式上簽署協議、領取救助款的照片、區鄉項目辦前期入該戶調查摸底的照片及有關領導深入該貧困母親家調研慰問的照片全部收集黏貼,軟件相片庫新增30張照片壓縮上報。截止10月10日,蕉城區已全面完成全區幸福工程運作十二周年來13個項目鄉鎮的幸福工程檔案錄入工作,收集錄入信息644條,實現檔案管理、保管、利用的數字化,通過軟件多功能運用及時為領導和相關部門提供可用信息和查詢服務,為群眾提供方便的查檔服務,使幸福工程信息管理工作更便捷、更準確、更高效。根據十三年來幸福工程的運作實踐,我區總結設計制作了一套《幸福工程運作規范化表樣》,在每期項目運作前發送給各鄉鎮,以供鄉鎮運作期間隨時提取使用,使全區幸福工程工作步入規范化運作和管理的軌道。
五、強化培訓和交流,提高受助母親綜合素質。
為進一步提高貧困母親們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勞動技能,提升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的本領,幫助幸福工程受助母親掃盲,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技術、優生優育優教和預防艾滋病性病等生殖保健知識,掌握1-2門致富實用技術,上半年霍童鎮、赤溪鎮兩個鄉鎮項目辦共舉辦了7期文化勞動技能培訓班,受助貧困母親參訓人員達74人次。區項目辦在5月14日母親節期間舉辦了幸福工程受助母親文化勞動技能培訓班,39位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免費參訓,培訓班由蕉北街道辦事處、市便民家政網絡服務有限公司承辦,采用老師講解和現場觀摩相結合的方法,請寧德市行政干部管理學院的老師、區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士來講課,為期1天;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家庭烹飪,花卉養護與插花知識,家庭清潔、衣物洗滌收藏,預防艾滋病及性病等基礎知識,對參訓母親進行系統的文化勞動技能培訓,同時向參訓學員發放了《家庭服務基本技能》等自學教材,培訓結束后還對每個學員進行理論考試,合格者頒發家政服務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并免費推薦就業免費全程跟蹤服務;本次培訓無需受助母親花費一分錢,統一免費安排食宿,交通費予以報銷,參訓的受助母親對黨和政府的關懷深表感謝,紛紛表示要不辜負黨和政府的期望,樹立從“貧困母親”向“幸福母親”奮斗的信心與決心,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選準項目抓好生產,爭當脫貧致富帶頭人,以豐收的碩果、成功的喜悅來回報所有關心幫助她們的人。同時,我區還加強對各鄉鎮項目辦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和交流,每期項目運作前針對申報及審批程序進行專題輔導;運作期終針對檔案資料收集、分類、立卷、建檔要求以及應注意事項作專項指導,明確項目規范運作程序,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管理。
六、強化檔案管理,完善工作機制
我區加強對各鄉鎮項目辦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和交流,每期項目運作前針對申報及審批程序進行專題輔導,運作期終針對檔案資料收集、分類、立卷、建檔要求以及應注意事項作專項指導,明確項目規范運作程序,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管理。在各級項目辦人員共同努力下,截止至2010年10月,運作結束的幸福工程檔案已全部造冊裝訂,新滾動的項目前期檔案也已全面建檔;全區區、鄉兩級共建檔90卷,(其中縣級45卷,鄉鎮級45卷)、照片檔案4冊4000多張,幸福工程檔案管理已基本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這些健全的檔案資料,不僅為鄉、村工作人員適時跟蹤管理帶來方便,也有利于日后工作的規范管理。
七、強化輿論宣傳,擴大社會影響
“幸福工程活動月”期間,我區計生協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服務活動。
(一)、樹立典型夯實網絡,媒體參與全面報道。今年是“幸福工程成果展示年”,各級項目辦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報道大力宣傳我區幸福工程受助母親脫貧致富和心系貧困母親真情服務的先進典型,向關心支持幸福工程的社會各界匯報我區幸福工程十二年來的發展狀況,提高幸福工程的知曉率。2010年,我區項目辦選送的幸福工程稿件已被全國幸福工程網錄用發表26篇(其中鄉鎮項目辦選送的幸福工程典型戶材料15篇、貼息貸款典型戶材料2篇,區項目辦典型報道材料1篇、專題報道4篇、工作動態3篇、經驗性材料1篇);《福建寧德市蕉城區40位貧困母親免費學技能》在國家計生委網站發布,《幸福工程福建省組委會新春慰問寧德市蕉城區“二女貧困母親”》在《幸福生活》雜志發表,為幸福工程15周年獻禮文章《幸福工程結碩果》、漳灣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陳釵喜的典型事跡在省《人口之聲》刊登,飛鸞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林灼粦、八都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黃瓊梅、赤溪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黃灼平、傅巧斌的典型事跡在省《美好家園》上轉載,“母親節”期間的上街咨詢服務及舉辦幸福工程受助母親文化勞動技能培訓班等活動的現場實況得到《寧德晚報》、《蕉城在線》等媒體的專題報道,并被省《幸福工程簡訊》轉發;赤溪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傅巧斌和九都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林曉星的典型事跡在《閩東日報》上刊登,同時在《蕉城新聞》、《三都澳僑報》上轉載,八都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劉美珍、鐘石紅及九都鎮受助母親林曉星分別接受“閩東新聞”和“蕉城新聞”專題采訪,受助典型事跡在“母親節”期間的專題片中播出,宣傳聲勢浩大,社會影響顯著。
(二)、制作展板發放傳單,三級聯動全面覆蓋。為了全面反映我區幸福工程 13年來所走過的歷程和取得的豐碩成果,我區制作了30平方米的幸福工程圖片展,于母親節當天在市區最中心的八一五中路區政府門口宣傳欄展出,圖片展分為四個板塊。第一板塊:起程。主要反映幸福工程起步前后的內容。第二板塊:重視。主要體現各級領導對幸福工程工作的支持和關注。第三板塊:牽手。主要反映受助者的生產生活情況。第四板塊:笑顏。主要反映受助母親擺脫貧困以后的幸福。為了使展覽內容豐富、真實感人,區項目辦最大限度的把各項目點的工作情況和受助者的風采通過圖片展示出來,大型幸福工程宣傳欄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吸引了過往群眾駐足觀看。
(三)、廣泛開展各項宣傳服務活動
1、開展大型義診、咨詢活動。義診咨詢,真情服務,讓母親更健康。5月9日“母親節”當天,市、區計生協會、區計生局、區衛生局、區疾控中心等部門聯合在蕉城區八一五中路繁華路段開展以“你我攜手,救助貧困母親”為主題的紀念第14屆“母親節”暨“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活動日”的大型義診、咨詢活動;市計生協會副會長李繼梅、市人口計生委副主任、計生協會調研員方永秋、蕉城區計生協會會長湯春景、蕉城區計生局局長彭序華等領導親臨現場,參與咨詢和分發宣傳單;區計生服務站和區婦幼保健所的醫務人員熱情地為過往群眾開展婦女保健、母嬰保健、兒童營養、優生優育、艾滋病婦科病預防等咨詢和義診服務,僅半天活動時間,現場免費贈送安全套10000多只,發放《幸福工程宣傳折頁》、《生育關懷及獎扶政策宣傳單》、《計劃生育知識》、《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冊》等有關幸福工程、計劃生育、預防艾滋病工作的各類宣傳品8000多份,還向前來參加的群眾分發了眾多印有幸福工程、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優教、艾滋病防治等知識的實用宣傳品(計算器等),收到良好的宣傳服務效果;活動還展出了中國計生協會贈送的一套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大型便攜式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展板,通過生動翔實的圖文資料直觀地向來往群眾展示了目前世界艾滋病的嚴峻形勢、起源、流行趨勢、我國艾滋病形勢及現狀、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科學預防等知識,圍觀群眾眾多,這次宣傳活動場面雖然規模不大,但洋溢的愛和感動卻流淌在每個人心間,現場實況已在蕉城新聞和閩東新聞中播出。
2、座談會。 “5.29會員活動日”,在三都鎮南澳村委會里,區、鎮協會領導與該村計生協會會長、協會理事、小組長、骨干會員共30多人歡聚一堂,就今后要堅持以基層工作為重點,以服務群眾為主線,以“幸福工程”、“生育關懷”為品牌,積極探索拓展服務的新途徑、新經驗,不斷提高協會的工作水平和服務能力等問題達成共識,湯會長勉勵大家進一步深化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生育關懷行動等幫扶服務工作,為我區人口計生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座談會為基層協會會員提供了交流工作經驗的平臺,同時增進了協會會員之間、會員與群眾之間的情感。
盡管各項目點幸福工程項目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益,但與上級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項目運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認識不到位。近年隨著小額貼息貸款幫扶工作和協會“三聯創”工作的深入開展,基層計生協會工作任務日益繁重,很多同志對開展幸福工程這項既增加工作量又要承擔資金安全風險的工作缺乏應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工作熱情不高,認為幸福工程做得好也僅獎勵2~3分,是吃力不討好、可抓可不抓的工作;二是我區貧困面積大、幸福工程資金規模小,導致救助額度少、救助面窄、救助力度不足;加上部分項目點過分注重資金回收,“錦上添花”得多、“雪中送炭”得少,導致一些急需救助的貧困母親沒有及時得到救助,嚴重制約我區“幸福工程”的發展;另由于救助資金不足,獨生子女戶貧困母親和城鎮下崗貧困母親的救助工作目前我區尚無法開展;三是許多受助貧困母親素質偏低,大部分依靠丈夫共同管理項目,自身缺乏科學、文化知識,不獨立具備致富實用技術和市場經營能力;四是農村貧困家庭對投資的風險有畏懼心理。思想不夠解放,有后顧之憂,不敢放開手腳,加之個體經營,所以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限;五是救助款被回收后,項目后期管理缺乏資金,影響發展后勁,容易返貧;六是幸福工程屬于社會系統工程,常年由計生協會來協調和借助其他有關部門優勢對貧困母親進行救助,還存在諸多力不從心之處,各項技術服務跟不上,導致“三治”不夠經常不夠規范,沒有形成制度,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強烈和多層次的需求;七是項目點布局不合理、項目難選準、救助模式單一、運作期和項目生產期不相一致等問題,都有待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我們將正視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對幸福工程項目的監管、指導與服務工作,確保幸福工程資金的高效運作,推進幸福工程項目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做到
一是加大救助資金,擴大救助面。要建立完善財政按時序從社會撫養費中按比例劃撥投入幸福工程的資金籌集長效機制,全區救助資金總量要繼續擴大,穩妥地拓展救助面,減少滯留資金。同時,為了掌握計生貧困母親整體受助情況,2011年區項目辦擬下發《‘計生貧困母親’摸底調查表》,對年人均純收入低于村平均線的計生貧困母親的子女數、文化程度、身體狀況、現有住房條件、貧困原因等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由各鄉鎮(街道)逐戶逐人核實登記建檔上報,并附《分批救助計劃表》,對幫扶對象制定年度目標和脫貧目標,并按月、分季分步落實,以保證達到救助目標和救助效果。層層把關,反復核實,為確定救助提供依據,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規范運作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區、鄉項目辦具體負責救助項目的考察論證、救助對象篩選,救助資金籌措、發放、回收及巡回督導,期終評估等工作,強化項目選擇、項目跟蹤、資金安全和檔案管理,長期開展論證選項、技術指導、產品營銷,加強項目跟蹤,提高項目效益,確保了幸福工程項目的健康高效運轉。
三是創新運作模式,提高救助質量。在堅持現有一家一戶救助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多種運作模式,發揮資金的效益最大化。穩步擴大救助面,注重提高救助質量,注意救助對象必須是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平均水平的計生困難戶;根據項目情況和誠信程度適當提高救助額度;根據生產周期可適當延長救助周期。
四是突出“三治并舉”,強化服務意識。不但整合各種幫扶資金向計生貧困母親傾斜,而且要圍繞發展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沒有技術,要加強培訓;沒有勞動力,可以發揮勞動潛能;與社會聯系面不夠,要積極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要針對受助母親確立的項目開展專項指導,提高經營戶的經營水平,化解風險,提高效益。
五是廣泛宣傳成果,提高品牌效益。各級計生協充分發揮協會組織健全、會員眾多的優勢,利用報紙、廣播、有線電視等大眾傳媒,宣傳幸福工程的宗旨、任務,運用各種形式如橫幅、標語、宣傳畫、黑板報等大力宣傳幸福工程的意義,提高了幸福工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開展系列宣傳服務活動,營造誠信還款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幸福工程資金安全運作;各鄉鎮項目點相應地樹立一批典型,及時推出典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