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致富科技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上海市奉賢區四團鎮幗盛瓜果種植項目基地負責人張林娟
張林娟是奉賢區四團鎮楊家宅村一名普通的村民,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個子小小,黑黑瘦瘦的中年婦女,在當地群眾的眼中卻是響當當的大人物。說起她,村民們都贊不絕口。因為是她帶領村民們在科學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使原來貧困落后的村子變得富裕和諧,充滿生機。
幾年前,楊家宅村的種植結構比較單一,僅停留在花菜、玉米等蔬菜和糧食作物的種植上,農田里沒有經濟作物,村民們一年的收成只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生活水平很低。張林娟身在其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僅靠幾畝口糧田一成不變地種植下去是不可能改變貧困的狀況的。于是她一邊種地,一邊外出考察,通過學習先進種植技術,研究市場需求,她逐漸意識到,“要想致富,一定要靠科學技術”。
張林娟抱著這樣的信念,開始學習大棚蔬菜和瓜果的種植技術與管理,她積極參加科技種植培訓,在自己家地里試驗,還虛心向有經驗的棚室經濟能手請教,經過幾年的探索,張林娟靠科技生產一步步走向成功,有了數萬元的積蓄,鄰里鄉親投來羨慕的目光。
張林娟并沒有滿足,她確定的目標是要用自己科技種植技術帶動村民們共同致富。2005年,張林娟把村里愿意發展種植業的村民組織起來,將土地集中管理,成立了“幗盛綠色瓜果種植合作社”,主要種植生產優質西甜瓜、桃子等瓜果。她把自己的學習掌握的科技種植技術和幾年來積累的種植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種植戶。缺少資金的,她主動提供幫助,遇到技術難題的,她立刻趕來解決,合作社的大棚里,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經過一年的努力,合作社取得了明顯的效益,張林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參加合作社的村民越來越多,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從最初的十幾畝擴大到200畝。
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資金不足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為了不延誤種植周期,張林娟四處奔波,多方協調,籌集資金。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市、區計生協會伸出了援助之手,市計生協會將“幗盛綠色瓜果種植合作社”確定為幸福工程項目,提供無息貸款30萬元。資金問題解決后,張林娟組織當地貧困母親參與勞動,發展生產,她首先從科技種植上入手,組織開展勞動技術培訓,在市慈善基金會的大力扶持下,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培訓,不僅使貧困母親在經濟上得到幫助,而且為她們今后自主創業打下了基礎。張林娟在積極發展合作社生產的同時,還注重引進技術人才,研究新產品開發、推廣示范、生產加工和銷售經營一體化等農業科技生產體系,項目點取得了喜人的經濟效益,188名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其中還有許多人成為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生產技術骨干。去年,合作社還吸納了鄰村40多名貧困母親加入項目點,免費為她們進行生產勞動技能培訓,當年獲得了每畝近萬元的凈收入。村民們都說:“跟著張林娟,田地長出錢。”
如今,楊家宅村成為基地交通便利、農業基礎好、科研設施完備的農業科技發展村,幸福工程幗盛綠葉瓜果種植項目基地也成為當地知名產業。張林娟將帶領鄉親們走上更寬闊的科技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