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東山的旅游開始進入旺季。在美麗的東山縣親營灣畔一個裝飾一新的大排檔里,潘招銀、方進卿夫妻倆每天更是忙個不停。在場幫忙的鄉親們說:“別小看這個大排檔,它可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貧困,恩愛夫妻險離婚
現年36歲的方進卿是云霄縣人,20多后前就到東山縣的一些海鮮館、大排檔打工。雖然平時干些端盤洗涮的雜活,但聰明好學的她卻經常忙里偷閑向廚師們請教些海鮮的烹飪技術。慢慢地,她也成為一名沒有“職稱”的小廚師。她愛上了海鮮的烹飪,也愛上了在東山的生活。
經朋友介紹,1992年方進卿與東山縣親營村青年潘招銀相識并戀愛了。結婚后,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并先后生育了2個可愛的女兒。但是,由于夫妻倆家境都很貧寒,靠打些雜工維持生活,沒有固定收入,所以生活非常的艱難。加上后來兩個女兒的相繼出生,使這個貧窮的家庭負擔更加沉重,慢慢地夫妻倆常常因此吵架,還鬧得要離婚。
這一切讓村里的計生女組長潘桂芳和一些鄉親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總想好好幫幫他們。
小木屋,讓夫妻倆和好如初
2003年,在多位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方進卿夫妻倆在親營灣畔搭了一間小木屋,經營一個小規模的海邊大排檔。而在旁邊,潘桂芳也開了一間冷飲店。雖然兩店經營大主體不同,但還是有重疊、有競爭、有影響。加上缺少資金投入,所以方進卿夫妻倆的大排檔慘淡經營,難有起色。
2004年,考慮到自己的出路較多,潘桂芳決定把自己的冷飲店關了,把場地讓給方進卿夫妻倆,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脫貧致富。恰逢東山縣計生協開展第一輪“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潘桂芳和村里及時將方進卿的情況上報給鎮、縣計生部門,并幫她爭取到3000元的無息救助款。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及時的救助款給了方進卿這位貧困母親無限的信心與動力,夫妻倆日夜精心地經營這間小店,從小雜貨到餐飲、海鮮,規模逐漸擴大,當年就賺了近2萬元,也還清了救助款。夫妻倆在忙碌充實的生活中和好如初,兩個女兒也都順利地上學了。在當年“珊瑚”臺風襲擊東山時,親營村沿海的許多樹木都被風刮倒了,而方進卿的這間小木屋卻完好無損。許多鄉親們都說,現在他們夫妻的感情可經得起臺風考驗。
貧困母親幸福了
為了讓方進卿這位貧困母親真正脫貧致富,2005年親營村兩委會決定在小木屋周圍劃出300平方米的場地無償讓她擴大經營。以此為動力,方進卿也信心十足地打出自己獨特的海鮮品牌。
親營村是東山縣“夫妻船”討小海最多的村,所討的帶魚、葉子魚、小管(小魷魚)、螃蟹等都是野生的、新鮮的、原汁原味的,口感也特別的好,所以深受消費者喜歡。雖然成本較養殖的海鮮高些,但方進卿的大排檔堅持以親營村野生海鮮為原料,并堅持薄利多銷,品質為先,吸引了許多回頭客。不僅東山縣城來的客人很多,節假日則來自廈、漳、泉的客人也不少,許多還是回頭客呢。所以,每天“夫妻船”一靠岸,負責采購的潘招銀就跑到海邊挑選海鮮,而方進卿則親自掌勺。靠她以前在飯店學來的技術和近年來自己摸索出來的手藝,她烹飪出來的海鮮別有一番風趣,生意也日愈興隆。平時,她還雇了村里的幾個貧困母親來幫忙,讓她們共同致富。為些,方進卿被福建省計生協會、“幸福工程”福建省組委會授予2006年度“幸福母親獎”,2007年又被授予全國“幸福母親獎”。方進卿說:“這榮譽利益于縣、鎮計生部門和村兩委的資金支持和無私關愛!”
去年底,潘招銀與方進卿商量后決定把這幾年開大排檔所賺的錢和向親朋好友借來的27萬元徹底改造大排檔,東山縣計生協也再次貸給8000元的無息救助款。冬去春來,原來的小木屋改造成鋼筋水泥框架結構,并添置石桌椅、蒙古包、帳篷等,使之變成一個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80平方米,寬敞、明亮、衛生、溫馨的觀海大排檔。迎習習海風,觀銀灘碧浪,品原味海鮮,其中的愜意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今年“五一”勞動節,改造一新的大排檔一開張就吸引了許多客人,潘招銀、方進卿夫妻倆每天都忙得顧不上吃飯,但幸福之感卻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