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點燃致富希望
---上海市崇明縣貧困母親袁玉英走出貧困、走向富裕
走進崇明縣三星鎮海中村老洪六隊的養殖大戶袁玉瑛家里,一派豬羊滿圈、果菜滿園的喜人景象。有誰能想到,幾年前的袁玉瑛還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母親呢?那時,袁玉瑛的丈夫身體不好,不能干重活,因為無所事事曾一度癡迷法輪功,無心發家致富,一家人僅守著幾畝責任田維持生活。眼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窘困的生活連女兒的學雜費都很難負擔。眼看著左鄰右舍紛紛蓋起了新房子,袁玉瑛既羨慕又著急,整天為無資金,無技術,找不到致富門路而苦悶。
1999年,市、縣計生協會在海中村建立幸福工程項目,村計生協會把袁玉瑛列為重點救助對象,給她發放了3000元無息貸款,為她提供了勤勞致富的機會。市、縣計生協會的領導和同志們多次與袁玉瑛的丈夫溝通交流、做他的思想工作,勸導他脫離法輪功,把心思轉到和妻子一起發展生產、脫貧致富上來。在計生協會和項目點負責人的引導和幫助下,袁玉英選擇了小規模家庭養殖項目。通過參加項目點舉辦的養殖技術培訓,袁玉瑛了解到養豬是農村傳統副業項目,但是以傳統的方法養豬,是不能取得良好效益的,于是她購買了許多技術資料,虛心向養殖專業戶請教,精心選擇優良品種,一邊學習,一邊實踐,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養殖經驗。她改變傳統的養豬方法,根據母豬、肉豬的不同需要,自配飼料,采取自繁自養,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養豬是又臟又累的活,炎熱的夏天,豬圈里蚊蠅飛舞,臭氣沖天,袁玉瑛每天都早早起床清掃豬圈,汗水、糞水粘滿了她的衣衫。寒冷的冬天,寒風凍壞了她的手指,裂開的口子鮮血流淌,鉆心的疼痛,她都無暇顧及。就是這樣寒來暑往,袁玉瑛家的養豬業發展到70頭,不僅還上了項目貸款,家里還有了存款,蓋起了二層樓房,實現了一家人多年的愿望。
實現脫貧的袁玉瑛信心更足了,致富的勁頭更大了。她不斷學習和研究各種科學種養技術,充分利用有機肥料再擴大種植業,開展多種經營。袁玉瑛先后承包了26畝田地,夫婦倆開發了糧田、桔園、魚塘、養羊等多種經營項目,種植毛豆、花菜、茄子、西紅柿等各類蔬菜以及甜玉米、西瓜、甜瓜等瓜果作物,10多畝糧田一年四季搞插種、輪種,4畝蝦塘開展魚蝦混養,5畝桔樹年年碩果累累,種植、養殖項目有機結合,形成良性循環,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
袁玉瑛致富忘眾鄉親,她和丈夫經常到村里幸福工程項目點,傳授養豬、養羊的防病治病技術和種植知識,她說:“是幸福工程讓我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我也要為幸福工程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