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在呼倫貝爾鄂溫克旗輝蘇木嘎魯圖嘎查,打聽賀興格瑪,沒有幾個人知道,但要問“小嫂子”是誰,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小嫂子”今年33歲,2007年結婚,嫁給了年長她7歲的老公,本嘎查的牧民達喜畢力格。用當地老人的話講“這孩子命不好”,他早年喪父,成年喪母,還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最小的弟弟還殘疾。家里不但沒有一分積蓄,還有幾千元給媽媽和弟弟看病欠下的外債。家里只有兩頭奶牛,草場不足4000畝,小姑子比她大4歲,殘疾小叔子比她大兩歲,另一個和她同歲。所以當地人都稱她為“小嫂子”。時間長了,大家都習慣這樣叫她,甚至有的人已經忘記了她的本名。
剛過門那會,日子過得相當難,家里沒有下鍋的米,她端著盆向鄰家大嬸去借,家里沒有燒火的柴,她借著月光去撿拾干牛糞。“小嫂子”肯吃苦、腦子活。她張羅著讓老公和小姑子、小叔子給別人打工掙錢,她留在家里照顧殘疾小叔子,操持家務。他們打工掙來的錢都交給“小嫂子”支配,賺來的牛羊用來壯大自家的畜群。幾年下來,她用攢下的錢蓋起了新房,添置了新的牧業機械。“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以來,他們接上了自來水、通了常用電…
2015年4月,鄂溫克旗計劃生育協會把她家確立為“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家庭,“小嫂子”用兩萬元項目金購買了兩頭“蘇白牛”(沒有下過犢的母牛),到今年2月份,她家的兩頭蘇白牛已經變成了4頭牛(3母1公),按照“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個頭”的說法,三年項目周期結束后,她家的兩頭蘇白牛,至少可以繁殖到6至8頭,加上家里現有的30多頭牛和90只基礎母羊,“小嫂子”家也牛羊成群,哥兩個還為嘎查大戶(牛羊較多的牧戶)放牧牛羊,每月收入5000元,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小嫂子”的女兒巴雅蘇瑪今年7歲了,聰明、漂亮、可愛。但當地教育資源匱乏,嘎查沒有學校,蘇木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她還不認可。自己沒有讀幾天書,可千萬不能再耽誤了孩子。看到別人家都把孩子送到旗政府所在地巴鎮讀書,她咬咬牙,也在巴鎮租了個房子,把小姑子派來“陪讀”。女兒開學就上二年級了,學蒙文。說起這些,她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小嫂子”告訴我們“年輕的時候,生活苦點、累點不算什么,只要我們能干,還有你們政府的幫助,現在又開始精準扶貧,早晚能過上好日子。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學習好、家人身體好,能張羅著給小姑子找個好婆家,給小叔子娶上媳婦,那就好了。到時候請你們來喝喜酒。”
剛到這個家里,“小嫂子”先張羅著怎樣過上好日子,日子過好了,她又開始“談婚論嫁”,愿這個家庭永遠幸福,希望早日喝上“小嫂子”家的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