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早春三月,位于大興安嶺西的鄂溫克草原春風刺骨乍暖還寒,冰雪雖已融化,青草尚未發(fā)芽,看上去還有一些荒涼,但這個季節(jié)卻是草原接羔保育的關鍵時期。這一天,我們從旗政府所在地出發(fā),驅車來到100公里以外的輝蘇木嘎魯圖嘎查,看望國家“幸福工程”項目戶,貧困母親巴雅龍高娃。
巴雅龍高娃今年40歲,鄂溫克族,愛人奈登吉日嘎拉,39歲。常年生活在草原,與牛羊為伍,同風沙相伴。看上去,他們要比實際年齡顯老很多。巴雅龍高娃是從外地嫁到這里的,家里姐弟四人,她是家中老大,成家那會兒,娘家沒有陪嫁,婆家給扎了個鄂溫克包做新房,一套被褥一點吃喝,分家時嘎查給了1000草場。2012年旗扶貧辦,以滾動扶貧的形式,貸給她家4頭母牛,依靠夫妻倆的勤勞,發(fā)展到現在,他們家有了大小10頭牛。
2015年4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通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計劃生育協會,把“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的項目,落實到鄂溫克旗輝蘇木嘎魯圖嘎查,兩級投入項目資金100萬元,共救助嘎查50位計生家庭貧困母親,通過發(fā)展畜牧業(yè)來脫貧致富。巴雅龍高娃就是其中一位貧困母親。她用2萬元“幸福工程”項目金,買了30只基礎母羊。她興奮地告訴我們,前不久已經接了25只羊羔。算起來,她家已經有牛10頭,羊55只。“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個頭”,再過幾天她家有幾頭牛也要下犢了。說起這些事,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巴雅龍高娃夫婦不僅經營自家的牛羊,他們還就近打了一份工,給嘎查的大戶(牛羊較多收入較高的牧戶)放牧牛羊,夫妻倆打工每月收入4000元,自己家里的牛羊也放在群里共同發(fā)展。臨別前,她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今年畜牧養(yǎng)殖再加上打工的收入,有望達到12萬元,去掉孩子上學和給雙方父母的養(yǎng)老錢,純收入能達到5萬多元。
“人勤春來早”,巴雅龍高娃和以她為代表的貧困母親,在“幸福工程”的救助扶持下,早春三月喜獲豐收。她們豐收的不僅是物質上的牛羊,更有心中那份希望和幸福。道別時,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一直再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領導的關心”。車漸行漸遠,天空中幾只不知名的飛鳥從車前掠過,巴雅龍高娃騎著牧羊馬,帶著牧羊犬在蒙古包前為我們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