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偉大的母親 傳奇的色彩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新民村幸福母親杜早治
杜早治是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新民村一位二女戶母親,現年35歲,小學文化,務農;丈夫杜豐富,現年36歲,高中文化,農民工。在得到幸福工程救助前,他們只有三間簡陋土木結構的三居房,一臺14寸黑白電視機趴在土墻下的舊“八仙桌”上,幾把木椅子圍在四周。丈夫外出打工,早治在一家鞋廠當臨時車工,并耕作一畝多承包田,料理家務,孝敬公婆、拉扯孩子。條件雖然簡樸,生活卻過的充實和諧。雖然每日工作勞累,卻沒有難倒她,一家內外大大小勞務、生活細節,猶如一個個音符,被她那堅實、玲巧雙手彈奏的美妙動聽,歡歌笑語不時從簡陋門窗飄向遠方。她的賢慧、操守鄰里夸,親友贊!
去年鎮計生協會根據村計生協會的推薦,經過研究決定將早治一家列為計生幫扶對象,給予小額貼息貸款五萬元、幸福母親工程資助金五千元,幫助她發展生產項目。
這筆幫扶資金,給早治插上了脫貧致富的翅膀。經過市場調查,計生協會的指點,并結合自己已有的技能,她開了一間“投入少、風險小、見效快”的“鞋材店”,同時買了10頭“小豬娘娃子”來飼養。真是福至心靈,時來運轉,開店后巧遇商機,產品供不應求,早治忙得不亦樂乎,頭一個月就凈賺八千多元。在她的辛勤拼搏下,那“豬娃子”也生了娃娃開始產生效益。
早治的生意愈做愈紅火,人手也不夠。她請同村計生姐妹過來幫忙,實在忙不過來,就采用轉讓、轉包的經營模式,讓其他姐妹共同發展。
蒼天有不負有心人,有付出必有回報。據說,她現在半年的純收入就有十多萬元。
致富了,應該回報社會。為了幫助更多姐妹脫貧,早治又開辦了一間面包店。她說,“這間小店只是為了讓更多人得到就業,不是為了賺錢。既使冒點小風險付出一點也是應該的?!?nbsp;
雨季到來,留守婦女杜愛花的稻子熟了,如果不及時收割,一淋雨就會發芽爛掉顆粒無收,還誤農時。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早治都會放下手中活,和姐妹們一起幫助搶收搶種。
鄰居留守老人吳阿婆心肌阻塞住進醫院,早治主動上門照料,端湯倒水陪護。外出打工聞訊趕來的阿婆兒女感動不已地說:“要不是你,我們可能就沒有媽了,真不知如何感謝你!”?!班l里鄉親的,感謝啥啊”。早治回應著,硬留下五百元給阿婆,便匆匆忙忙趕回家。
村里修建進村大道,當時家景還不寬裕的早治主動捐出一千元。
村里開展捐資助學,早治捐款三千元。
如今,村里人說起早治,無不伸出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