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5月大山包,山起山落翻青波,云卷云舒舞婆娑,草地無垠天遠闊,斜陽牛馬任磨跎。這個季節沒有黑頸鶴,沒有雪原,但這個季節有追求,有夢想!看牧牛羊馬,云卷云舒!看草長鶯飛,美景如畫!看山花爛漫,五彩斑斕!看流水潺潺,生命不息!看樸實的貧困母親黃昌瓊,她正在自己耕耘的農家樂忙碌著、張樂著……
黃昌瓊,女,42歲,苗族,文盲,育有一男一女,計劃生育家庭,家住昭陽區大山包鄉合興村19組,2013年為“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項目救助的貧困母親。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婦女,一家4口居住在高寒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結構單一,災害頻繁,有“十年九災,無災不成年”之說,全家的生活開銷僅靠夫妻種植洋芋、蕎子、燕麥微薄的收入來維持,每年一家人的總收入不到5000元,加上兩個孩子在相隔80多公里的昭陽區上中學,一家人盡管是省吃儉用,也擺脫不了貧困的局面,如果遇上災年,種植的莊稼減產和無收,溫飽都難于解決,生活比較艱辛困難,如今成為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發展養殖 夢想希望
2013年“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項目在合興村開展實施,她找到了村委會訴說了自己的想法和困難,希望得到項目救助資金幫助發展產業。她有強烈的致富愿望,又有致富能力且比較貧困,符合“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項目救助條件。2013年6月黃昌瓊獲得了6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自己又自籌了2000多元,黃昌瓊利用大山包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買了一匹母馬進行養殖,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2013年9月母馬就下了2匹小馬,2104年初賣了2匹小馬,收入5000多元,當年初就有了效益,黃昌瓊臉上有了笑容,初次嘗到了希望的甜頭。
發展農家樂 耕耘幸福
大山包鄉氣候溫涼,色彩斑斕,風光優美,這里有翩翩起舞的黑頸鶴、雄奇險峻的雞公山大峽谷、美麗青翠的萬畝草山、古樸的民俗民居,還有清香可口的燕麥炒面、蕎面,是旅游度假、科考研究、風光攝影的理想之地。近幾年大山包正在開發旅游產業,黃昌瓊家又處于旅游景點雞公山,她抓住這個機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于是她用養殖馬賣到的錢開起了農家樂,2014年一年的時間里,建取了12個床位,還開了小餐館,吃住為一體,2016年又修建了新房,床位增加到20個,她家的農家樂有大山包特色的高原冷水魚、烤全羊等餐飲服務,在每個節假日都能接待游客上百人,收入可達3萬余元,其中一個孩子也于2015年考上了昆明一所大學。旅游業給她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庭收入增加了,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也有了極大地改善。現在黃昌瓊的生活過的越來越有滋有味,她的臉上總是會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就這樣,黃昌瓊從一貧如洗的貧困母親慢慢耕耘,成為了計生貧困母親自強不息、脫貧致富的典型范例。
脫貧致富 幫扶鄉鄰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眾鄉親。她感慨的說:是“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項目救助金在危難之時幫助我度過了難關,改善了我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把“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項目給我帶來的變化傳播到每個貧困母親、計劃生育家庭,鼓勵帶動周邊的貧困母親發展產業,讓所有生活在貧困中的姐妹們早日脫貧致富成為幸福母親。為此她用她家的馬搞起了旅游產業,全村看到她家用馬馱人觀看大山包風光能賺錢,每家都買了馬成立了馬幫,在節假日用馬馱人觀光旅游,收入很可觀,每戶每月收入在千元以上。
情懷沃土 護鶴人
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目前海拔最高的以黑頸鶴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關愛和保護黑頸鶴已成為人類共識,質樸善良的黃昌瓊一家也參與到關愛和保護黑頸鶴的行列,她的丈夫在大山包景區管理處管理景區工作,她成為了景區管理區關愛和愛護黑頸鶴的一名投食員,每天都頂著凌洌的寒風,背著幾十斤重的食物步行到10多里遠的黑頸鶴棲息地為黑頸鶴投食。她熱愛大山包這片熱土,擁有一個母親的情懷,她要把愛播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讓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共享美麗的藍天。
母親是家庭的核心,是生活的維系者、孩子的保護神,沒有幸福的母親,就沒有幸福的家庭,沒有千萬個幸福的家庭,就不會有社會的祥和與安定。通過“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項目對黃昌瓊的救助,經過三年的發展,每年純收入可達40000多元,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時帶動周邊50多位貧困母親發展旅游產業,她的帶動為全村育齡婦女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發展產業帶頭致富做出榜樣,為山區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堅定了信心,鼓足了勇氣,也為貧困母親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希望,為“幸福工程·貧困母親”救助項目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云南省昭陽區計劃生育協會周永惠 | 編輯/國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