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泉州市洛江區計生協會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市計生協會的直接關心、指導下,積極發揮群眾組織的優勢,依靠全社會力量,緊緊圍繞“少生快富”這個主題,認真實施幸福工程,幫助貧困母親和計生困難戶脫貧致富,推進我區幸福工程工作縱深開展。我區自2004年開始開展幸福工程,截止到今年,共啟動六輪次“幸福工程”工作,開展鄉鎮為全區各鄉鎮(街道),投入資金183.3萬元已全部發放至受助母親,共救助貧困母親戶222戶,具體做法有:
一、領導重視,措施到位
洛江區各鄉鎮(街道)成立了以鄉鎮(街道)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幸福工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各試點村按要求相應成立了由村主干擔任幸福工程項目領導小組長,形成了上下溝通、左右聯動的工作網絡,促進了幸福工程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區將幸福工程工作列入年終計生考核內容,進一步落實幫扶責任制,強化責任意識,加強跟蹤管理和優質服務。同時,區協會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搞好技術指導,組織對口培訓,及時為救助戶提供技能培訓、經驗交流、市場資訊等優質服務,進一步提高受助對象的生產技能和致富本領,確保幫扶出成效。作為幸福工程項目鎮,羅溪鎮和河市鎮收集分發幸福工程有關資料給受助母親,認真抓好受助母親的跟蹤了解和服務工作。
二、選好項目,有序運作,做好技術支持工作
項目實施前,洛江區各鄉鎮(街道)計生協會多次召開會議,在統一認識、明確資金救助原則的基礎上,深入各村走訪調查落實,了解計生戶中需要貸款的戶數、金額及資金投向,然后列表造冊,統一上報。區計生協會再深入農戶進行核實,確定貸款戶對象。并與貸款戶共同探討發展投資少、風險低、見效快的生產項目,再根據項目確定貸款額。我區受助母親發展的生產項目養殖業、經商、加工業等其他行業均有涉及,如2016年幸福工程幫扶對象:河市鎮鳥關村村民施淑程一家,發展的生產項目是雞鴨養殖場。
在項目實施中,我區注意充分發揮科協、農辦和計生協會的作用,利用各部門技術特長、信息渠道、政策傾斜等優勢來共同做好幸福工程各項工作,在項目選擇、技術指導、銷售服務、科學管理、知識講座、健康服務等方面極力為幸福工程項目救助戶服務。從方便群眾、造福群眾、為計生戶服務的角度出發,與有關部門搞好協調、密切配合,積極幫助受助貧困母親治愚治病,提高生產技能,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一是提供優質服務。充分利用計生協會網絡健全、會員信息通暢、信息資源豐富的優勢,為受助戶提供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后信息服務。做好助前、助中、助后項目的跟蹤記錄,經常深入受助戶,調查了解生產發展情況,指導解決存在問題。并利用春耕夏收夏種期間,為種植養殖業受助戶送技術、送化肥、送農藥、送種子,義務檢修農機農具,免費提供秧苗等。二是提供技術指導。經常與有關部門合作,舉辦技能培訓和知識講座,開展技術咨詢和現場指導,進一步提高受助戶的文化知識、生產技能等,幫助受助戶掌握各種生產經營實用技術。河市鎮利用生育關懷基地——敬德職校,為受助戶提供發展生產、科技種植等技能培訓。以培訓班的形式,邀請區農業局農藝師和獸醫師來授課,分發《農村實用技術》手冊,讓救助對象及時掌握必要的信息和技術,提高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能力。
三是提供健康服務。關心關愛幸福母親的身心健康,區鎮兩級每年都組織健康服務活動,為貧困母親查病治病、進行婦科檢查;每年結合“5.29會員活動日”和“母親節暨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日”活動,開展系列活動,熱心關愛貧困母親;各鄉鎮(街道)利用各種節日,以召開座談會、開展慰問、走訪入戶等方式,為她們送上一份溫暖和關懷。
三、轉動發展,初顯成效
我區“幸福工程”款項的使用,本著“雪中送炭”和“扶貧助弱”的指導思想,嚴格按照“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實施,通過部門配合,積極參與,促進了項目款發放的規范運作,并發揮較好效益。2004年羅溪鎮翁山村貧困母親黃素花,夫婦雙方都因車禍受重傷,醫療費用花去了近3萬元,負債累累,還喪失了勞動能力,就在這萬般艱難度日之時,幸福工程三千元的貸款如雪中送炭,幫其在晉江陳埭開起了蔬菜為主的雜貨店,生意很快就紅火。2016年4月,羅溪鎮計生協會的工作人員來到小店訪視,她感動地說:“當我最需幫助的時候, 您們伸出了援助之手,送來了幸福工程貸款,讓我一家在絕望時看到了光明,真是太感謝黨、政府幸福工程了”。2012年河市鎮蛟南村胡楚冰利用受助資金與父親合股經營糧油,再擴大日雜店經營規模,齊全的商品吸引了更多的客源,日雜店的生意日益紅火;馬甲鎮梧峰村失獨家庭邱開龍、王淑華夫婦,王淑華患癲癇病,長期靠服藥控制病情。為了照顧王淑華,邱開龍只能放棄原來外出做建筑師傅的工作,在家里做農活和打小工維持生計,2014年馬甲鎮計生系會將邱開龍、王淑華夫婦納入幸福工程受助戶,提供3000元無息貸款,梧峰村委會提供2000元幫扶資金,幫助他們購買13只小山羊。經過夫婦倆的精心喂養,小山羊都漸漸長大,王淑華出售5只山羊獲利1萬多元,其余的山羊留下來繼續飼養和繁殖小山羊。現在王淑華的病情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身體狀況越來越好,對生活又有了期盼和信心。2016年虹山鄉前坂村棕葉林彭華英,運用受助資金擴大小食雜店,因誠實經營,服務良好,生意紅火,她又利用掙來的錢購買一部面包車,丈夫閑時搞運輸,全家年純收入6萬多元,家庭和諧、生活幸福,令人羨慕;松角山村彭連英,利用受助資金添置一輛三輪摩托車,自己去進貨,降低成本,現已將小食雜店擴大經營為聯發超市。雙陽街道新陽社區的劉珍珍,在獲得幸福工程受助資金后,購進了全新的礦泉水生產線,不僅礦泉水生產量又翻了一番,而且減少了人工成本。
我區幸福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還是宣傳不夠廣泛深入、群眾思想認識不足等問題,如有的地方認為幸福工程不適合當地情況,卻沒有從如何拓展創新救方式方法上動腦筋;有的地方擔心救助款到期收不回來,選擇有還款能力、但并非真正需要這筆幫扶款項的對象;對受助戶的跟蹤隨訪較少,不能及時解決受助戶在項目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管理服務不夠落實;由于宣傳不夠深入,部分群眾片面地把幸福工程理解為救濟。這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并加以解決。
洛江區計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