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記長泰縣坂里鄉高層村先進脫貧母親 李寶玉
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憑著閩南女的韌勁,堅持不懈努力,用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成果。她就是長泰縣最邊遠鄉鎮坂里鄉最偏僻山村高層村的一個普通農村二女戶的母親,她的名字叫李寶玉。那年她24歲結婚生下第一個女兒,時隔7年后又生下第二個女兒,她果斷落實了長效節育措施,專心發展經濟。多年來,她以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非凡的膽識和熱心為民的精神,盡心盡力為身邊的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用實際行動贏得了鄰里群眾的高度贊譽。
不甘平凡,爭當致富能手
地處山區的李寶玉一家靠著種田為生,由于傳統的耕種,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收入不大,更逢說遇到自然災害日子就更難過了。面對困難她彷徨過、怨過自己命苦,但最終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屈服,而是更加堅定了另尋致富渠道的信心和決心。2005年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通過對市場行情的了解,她瞄準村里沒有人經營日常生活用品,決定在家里開起一間雜貨店。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啟動資金,她向村、鄉計生協會求助,鄉、村計生協會了解到她一家的情況,決定把她列為幸福工程救助對象,從幸福工程和小額貼息貸款給予幫扶20000元。有了資金,她以自己的勤勞和誠信經營、小店生意越做越紅火,規模也越來越大,發展成為鄉村的自選超市,鄉親們也越來越離不開這個店。
積極探索,拓寬致富渠道
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后,李寶玉并不滿足于現狀,仍在積極思索著如何走新的發展路子。近幾年來,隨著“坂里紅酒”暢銷廈門、泉州、漳州等閩南一帶,她又看到了再次創業的商機,投入十多萬元,辦起了“坂里紅酒”加工廠。考慮到一些同樣是女兒戶的姐妹出門打工的艱辛,她邀請她們一起加盟自己的加工廠。當鄉、村計生協會了解到她的想法時,再次利用幸福工程和小額貼息貸款幫扶這些女兒戶母親加盟酒廠,這樣既解決了女兒戶的出路,也增加她們的經濟收入。為了釀造出品質優良的紅酒,李寶玉和姐妹們一起呆在工廠反復實驗了半年多,經過她的苦心探索,工廠生產的“紅酒”品質優良、價格公道,很快就遠近聞名,打開了市場。目前,李寶玉酒廠已擁有80多萬元的固定資產,年收入10多萬元,她本人也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能手”,而且在2010年長泰縣舉辦的“坂里鄉首屆紅酒節暨‘坂里紅’品鑒會”榮獲一等獎(金獎)。
甘于奉獻,帶領群眾致富
“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多虧各級政府、計生協會給予我的幫助,沒有幸福工程幫扶資金也就沒有我的今天。”每當說起自家的變化,李寶玉夫婦倆總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一直銘記著計生協會對她“雪中送炭”的恩情,總想著如何回報。酒香不怕巷子深。李寶玉成功后,沒有保守技術,而是盡力動員、帶領姐妹們一起發家致富。在村里,她自己當起了師傅,盡己所知、盡己所能,傳授致富經,宣傳科學先進技術,使他們徹底摒棄小農意識,大膽發展家庭經濟。為了更好地帶動姐妹們發家致富,她把自己發展的經驗、發展的思路、甚至資金,幫助幫扶農村姐妹們發展經濟,現在村里就有17戶女兒戶在她的幫助幫扶下發家致富,是她帶領她們走向如“坂里紅酒”一樣紅紅火火的生活。
李寶玉在邊遠的山區算是一個成功人士,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她有一個樸素想法,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計生協會的幫扶,自己也應該為計生多多宣傳。于是她平時加強了對計生有關知識和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和理解,在提高自身認識的基礎上,用自己學到的計生知識來宣傳引導鄰里的婦女轉變觀念,向她們宣傳優生優育優教等計生相關知識。她的熱心宣傳,真心幫助貧困戶致富的行為得到群眾的認可。在村里,誰家有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寶玉,而李寶玉對找上門,都盡心盡力幫忙。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許許多多群眾勤勞致富,幫助困難群眾,為實現共同富裕、建設新農村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如今鄉里鄉親一說起她來就稱贊個不停,個個對她充滿敬意。

(福建省長泰縣幸福工程項目辦 葉達道 顏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