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衡水市饒陽縣尹村鎮留名佛村李建紅的幸福之路
李建紅,女,48歲,初中文化,計劃生育家庭。饒陽縣尹村鎮留名佛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是一個曾得到“幸福工程”救助過的貧困母親。如今,她家在“幸福工程”救助下,貧困母親成為幸福母親。李建紅本人,作為饒陽縣尹村鎮留名佛村“綠福蔬菜專業合作社”發起人之一,成為尹村鎮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饒陽縣是河北省省級貧困縣之一,尹村鎮是饒陽縣與肅寧縣交界的偏遠鄉鎮,交通不便利經濟也欠發達。留名佛村就是這個鄉鎮的普普通通的一個行政村,李建紅就是這個村里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貧困母親。只有初中文化的她依靠市、縣、鄉計生協會的大力支持和自己的聰明才干,靠種植溫室大棚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家庭年收入,由救助前的不足7000元達到了現在的8萬元。
李建紅夫婦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受助前,一家五口祖孫三代,常年居住在已有近百年歷史的祖傳老屋里。家里上有體弱多病的婆婆,下有未成年的孩子,家庭負債近萬元。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騰不出手腳,就地取“財”又缺乏啟動資金,全家經濟來源全靠7畝責任田。一家人盡管是省吃儉用,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她們夫妻二人雖是勤勞苦干,但始終擺脫不了貧困的糾纏。2008年,“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在留名佛村實施,她找到了村委會,希望得到“幸福工程”資金支持。她有強烈的致富愿望,又是貧困戶,又符合“幸福工程”救助條件。經市、縣、鄉級幸福工程辦公室審核批準,決定給李建紅一萬元救助款作為幫助脫貧致富啟動資金。留名佛村是棚菜種植大村,距尹村鎮蔬菜批發市場相距不遠,有了這個便利條件,鎮“幸福工程”項目辦為李建紅選擇了種植大棚,幫助她建起了一個大棚,并協調信用社為他們貸了款。有了資金,有了大棚,李建紅又買了大量關于大棚種植的書籍翻閱,一邊學一邊種,并多次讓她參與由鎮組織的到外地大棚種植基地參觀學習。 由于剛開始大棚種植沒有經驗,不懂技術,菜不僅長勢緩慢,還時常生病。記得有一天清晨,她發現昨天還好好的辣椒苗突然打蔫了,她連忙跑到農業局向技術員咨詢,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蔬菜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發現及時,措施得力,使這一問題得到了及時補救,沒有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鎮計生協得知這一情況,主動幫助他與縣農業局聯系,聯系縣、鄉農業部門有經驗的大棚種植技術員定期上門服務,為她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再求教專業人員的同時,李建紅還積極主動的查閱資料,請教有經驗的菜農。每次去大棚,她總忘不了帶著一個小本本,詳細記錄著自己辛勤耕耘的各種蔬菜細微生長變化,從而積累了大量的蔬菜大棚種植經驗和蔬菜生長規律。在各級協會、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大力支持下和她的不斷摸索,逐步掌握了大棚種植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她的努力付出,大棚當年就見了效益,第二年她又增加了兩個大棚,年終收入近8萬元。種植大棚給她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庭收入增加了,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也有了極大地改善。2010年,李建紅投資13萬元新建四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現代化新屋,購置了令城里人也羨慕的新式家具,電腦、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更是一應俱全,并計劃在今年年底購買私家車。目前,她現有大棚四個,計劃在未來的幾年中,把七畝責任田全部進行大棚種植,把家庭收入翻一番。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眾鄉親。她感慨的說:“是‘幸福工程’救助金,在危難之時幫助我度過了難關,改善了我的生活,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還要把生活富裕、家庭幸福傳播到每個計劃生育家庭,讓所有生活在貧困中的姐妹們早日脫貧致富成為幸福母親”。為此,她積極聯系幫助貧困戶籌措資金、現場傳授大棚種植技術,成為一名名符其實的義務技術員和計劃生育宣傳員。從而,帶動了周圍的貧困母親種植大棚共同致富。他們聯合注冊了“綠福蔬菜專業合作社”,吸引了一批農戶加入了合作社,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經過幾年的拼搏,李建紅及其周圍的群眾已經脫貧致富,日子過的蒸蒸日上。目前,全村蔬菜大棚種植已形成規模,種植面積300多畝,李建紅成了尹村鎮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也為全村育齡婦女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