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一個家庭,最不該貧困的就是母親。”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秘書長葛振江在安徽省進行考察時與潛山縣領導們座談時講道。
每年我們都會為“貧困母親”捐款,但是這些善款究竟是如何使用的,是不是真正地用在了受助人身上? 今年 6 月上旬,在國管局體改司陳占國副司長的帶領下,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商務部、國家安全部、衛生部、鐵道部、環保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光大集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央國家機關人口計生委等 18 個部委的代表組成中央國家機關幸福工程項目點考察團,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前往安徽省進行了實地考察。
我原以為,善款只不過是分送到每位貧困母親的手里,到了那里才知道,事實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幸福工程建立的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的造血工程。自 1995 年安徽省潛山縣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以來,將人均收入低于 400 元的 330 位貧困母親確定為救助對象,為他們進行健康體檢,并提供義診,還開設了掃盲班。高度的公信力是公益項目得以持久發展的重要保證。幸福工程注重用好善款、管好資金,注重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注重實效。 1995 年和 1998 年,先后發放救助款 25 萬元,將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種植業——茶葉,作為救助貧困母親的發展項目。 2001 年,潛山縣成立了“幸福茶業集團公司”,解決了貧困母親的就業問題,幫助她們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天柱劍毫、天柱弦月等優質茶、精品茶得到了系列開發,拉動了縣里的經濟發展, 2010 年農戶茶葉專項收入人均達 3500 元。“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受助人 189 戶,惠及 330 人,其中有 298 位母親家庭由受助前的人均收入 400 元到受助后人均收入 4000 元以上,幸福工程脫貧率為 98% ,曾經的貧困母親變成了幸福母親。今天,我們和幸福母親坐在一起分享幸福工程的成果,回顧過去艱苦的 歲月,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她們感謝各級領導的關愛,感恩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幫助,雖然當地的方言我們不能完全聽懂,但從她們滿含熱淚的眼睛里,我們讀懂了她們內心的那份感激。
一個家庭中,母親的狀況決定了家庭的命運,也影響著后代的命運。幫助了一個貧困的母親,就是幫助了她的家庭,幫助了她的后代。 在中國的貧困人口中,貧困母親成為這樣一個 特殊的弱勢群體 ,她們中 普遍存在著文化底子薄、身體素質差、經濟和社會地位低、生育子女多等問題, 生活境遇極為艱辛。回報母愛,幫助她們擺脫貧窮、愚昧和病痛,應是每個社會成員的責任。 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是動員全社會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凈化公眾心靈和社會風氣的一項文明工程,是通過救助貧困母親喚起全社會對貧困母親的同情和愛心,從而推動整個社會道德進步的偉大工程。
“消除貧困,從幫助母親做起”、“你我攜手,讓母親遠離貧困”,毋庸置疑,貧困母親的美好時代已經來臨,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共鑄幸福工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