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在我家栽培2000平米蘑菇缺資金時,幸福工程給我送來了2000元無息貸款的扶持款,‘幸福工程’的確是真扶貧、扶真貧哩!”最近,依托栽培蘑菇實現脫貧的仙游縣龍華鎮西林村黃梅妹和丈夫范世游逢人就說。這僅是仙游縣第三期“幸福工程”實施中的一個縮影。
據悉,在仙游縣鄉村有數百戶鄉村貧困母親,她們雖有致富愿望和生產能力,但受缺少資金的困擾一直脫不了貧。從創建和諧社會的高度,該縣在2001年起就開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實施3期來共救助貧困母親300多戶,惠及游洋橋光村、大濟龍坂村等18個鄉鎮近40個村的1500多人,以幫助她們發展生產、實現脫貧致富。在這個項目的滾動管理和發展中,該縣除了向上爭取資金20萬外,還通過發動鄉村、企事業單位和個體老板等捐獻共募集23萬元,目前這些資金已全部發放到貧困母親手里,從而化解了項目資金的難題。
為了讓這些無息救助款真正實現循環使用和可持續發展,該縣一戶一項目地推介搞種養殖、加工、運輸和商業等300個“短、平、快”的項目,這就確保了簽定救助合同的被救助戶家家有項目運作。幾年來,她們既勤勞運作,又用救助款及時購買了肥料、飼料和農藥等,加上各級項目辦干部的跟蹤管理,進行綜合“治窮、治愚、治病”。截止目前,為受助戶的貧困母親舉辦文化知識培訓50期次,參加600多人次;生產技能培訓60期次,參加800多人次;還開展了義診50多次,診查300多人次,治愈常見婦科病50人,避免了因病返貧,提早過上了幸福生活。
據了解,近幾年來,由于前兩期選中的200多位貧困母親所上的種養殖業項目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市場前景,使得大部分的受助戶都有了經濟效益,已有90.72%的受助貧困母親實現了“如期還款、如期脫貧”的預期目標。據介紹,僅龍華鎮金溪村的第2期14位受助戶前年人均收入1927元,受助后年人均收入3468元,增收率達79.97%。比如該村李鳳姐受助后開墾20畝茶山,當年就增收1萬多元,一家人喜得合不攏嘴,并帶動其他受助對象也走上增收路。
為了拉近更多鄉村貧困母親與小康的距離,該縣在第三期的“幸福工程”滾動工作中,還果敢探索救助的新模式,首次采用“小額資助與資金集中使用”相結合的新法,使救助戶不擔風險就可分利的。如在龍華鎮實施采用“致富帶頭人加農戶”的救助模式,已分別貸給現任村支部正、副書記李兆水和李福輝各10萬元,再由他們每人掛鉤扶持的農戶20戶,年戶分利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