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3月14日,農三師、圖木舒克市計生委主任張建梅告訴筆者,這個師實施第一期幸福工程扶貧項目的三個團場的47位貧困母親,已基本脫離了貧困,脫貧率達到85%。
幸福工程扶助對象傾向于“孩子少、能吃苦、想致富、有資金償還能力”的貧困家庭。依據“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原則,通過幫思想、幫資金、幫技術的“三幫”,鼓勵她們走種養結合的路子。
截至目前,農三師、圖木舒克市實施幸福工程項目資金總額為75.6萬元,其中29.6萬元為師市廣大干部職工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為貧困母親的捐款,24萬元為國家幸福工程組委會資助資助,22萬元為兵團幸福工程組委會資助。這些資金將分期、分批次運行、每期滾動運作三年,全部用于扶持師市的貧困母親。
2000年7月從河北來四十一團的大學生郭艷紅,抱著“只要肯干一定能過上好日子”的想法,近兩年開始經營溫室大棚,誰知2005年就遭遇大風、低溫等自然災害,眼見新育出的苗子全都凍死了,當年的收入成了問題,這可難壞了郭艷紅。該團計生協會得知郭艷紅有技術、不怕吃苦、系獨生子女家庭,就是缺乏資金等問題,遂將她確定為幸福工程扶助對象,雪中送炭地將5萬元扶貧資金送到她手中,致富路上,郭艷紅重新看到了希望,她建起了7個地暖溫室大棚,并引進新品種,種上了桃樹、草莓和反季節蔬菜,加上她勤勞能干,又善于鉆研技術,2006年當年純收入2萬元。在郭艷紅的帶動下,該團14位貧困母親已建起了24個溫室大棚,新植桃園70畝,人均年收入由從前的2000元增加到6000元。
貧困母親胡付縣,2003年落戶四十九團一連,由于身體差,沒有穩定的收入,兩個女兒尚在上學,家境也一直不見好轉。2004年開始,她和丈夫靠養殖700元買的幾頭豬崽生活,由于技術、資金不到位等原因,生活沒見什么起色。團場幸福工程項目辦根據胡付縣家境情況,研究決定,將胡付縣家確定為幫扶對象,送上6萬元扶貧資金,并聘請養豬專業戶多次上門指導技術,胡付縣建起了700平方米的集飼料加工、儲存、沼氣取暖、成崽豬分養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養豬場。她飼養的豬從最初的7頭發展為320頭,年出售仔豬近300頭,純收入可達4萬元,從孩子上學不能按時交學費到成為一連數一數二的富裕戶。面對筆者,不善言談的她重復著告訴說:“是幸福工程給我送來了幸福。”
據了解,農三師、圖木舒克市幸福工程第二期扶貧項目啟動資金28.4萬元,已發放至師市9個單位的81位貧困母親手中,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