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天山網訊(通訊員劉德新報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七十八團幸福工程項目辦謝曉妮,今年49歲。 她雖然不善言談,卻有很多朋友,她雖然只能聽懂幾句哈薩克族語言,卻有很多哈薩克族婦女愿意和她接近,她雖然不算年輕卻有股使不完的勁,由于成績突出2005年被兵團評為“幸福工程”項目管理先進工作者。
2001年3月,上海計生協(xié)為該團送來了17萬元的幸福工程項目啟動資金。當時謝曉妮同志負責“幸福工程”項目實施工作。她深知這筆款來之不易,為了更好的發(fā)揮其作用,她下基層,進氈房,跑牧區(qū),詳細調查摸底,最后選定了45位有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愿望的、具有一定養(yǎng)殖經驗而缺資金的貧困母親,定為救助對象。在牧區(qū)調查入戶時,她并不會騎馬,為了趕進度,學會了騎馬,為了學會騎馬她不知摔過多少次,老傷沒好又添新傷,最后還是可以跟上隊伍了。
為了將這筆項目資金,能夠發(fā)給最需要幫助的貧困母親手里,她走遍了三個社區(qū)的所有貧困母親家庭,有人問及資金發(fā)放一事,她總是深情的重復那句話,哈薩克族單親母親太窮了。如哈薩克族貧困母親阿依努爾,為節(jié)約資金把養(yǎng)殖點選在北河壩的一個舊羊圈。雖然羊圈是現成的,但住房卻破爛不堪,無法居住。于是她幫助購買建房用木材,在謝曉妮同志的協(xié)助下,蓋起了兩間簡易住房,并趕在入冬前搬遷入住,使她家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放牧場所。
有人說謝曉妮對待哈薩克族貧困母親,有著特殊的感情,的確是這樣,哈薩克族貧困母親佐拉汗,其丈夫在10多年前因病去世。她獨自一人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艱難度日。因為她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擔保人,謝曉妮毫無顧慮的在擔保書上簽了字。通過兩年的努力,她家由最初的15只羊,發(fā)展到現在的70多只羊,住房條件也得到改善。現在每當提起謝曉妮主任時,佐拉汗同志就有說不完的感激話。
去年夏季謝曉妮的丈夫有病,需要到一百三十多公里的伊寧市做手術,當時正是下一輪項目資金發(fā)放的關鍵時期,一旦出現問題無法彌補,于是在醫(yī)院將丈夫安頓好,委托給親戚代勞,自己又匆匆趕回團場,下到牧區(qū),將項目資金逐戶落實,她那種認真態(tài)度,執(zhí)著的精神無不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