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福建省蕉城區轄10個鎮、4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305個村(居),總人口43.45萬人。我區自1998年被幸福工程福建省組委會確定為首批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已連續發放十一期幸福工程項目款,全區累計滾動投入資金212.5萬元,救助貧困母親549戶(次),惠及人口2440人(次),項目點覆蓋13個鄉鎮150個村,549戶受助對象中發展種植業192戶、養殖業138戶、加工業46戶、商貿業87戶、運輸業72戶、其它行業14戶,前十期救助的451戶貧困母親(第十一期正在運作之中),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78多萬元,人均年收入由受助前2461元,提高到3371元,人均增收911元,增長37%,428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已脫貧或基本脫貧告別了貧困,脫貧率94.9%,資金回收率和滾動率均達100%。
在“治愚”方面,充分依托鄉鎮文化技術學校和村人口學校,組織教育、科技、衛生、農業等部門優秀的技術人員下鄉進村,為貧困母親舉辦科學技術、優生優育、生殖保健、農業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班112期,參加培訓的人數達1705人次。在“治病”方面,結合每年“母親節”和“5.29”會員活動日組織區計生服務站和區婦幼保健院以及市、區疾控中心的醫務人員為貧困母親健康檢查52次,診查貧困母親966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256例,治愈239人。十一年來全區被救助的468戶貧困母親受到全國、省、市、區計生協會和幸福工程組委會表彰的有80人。
現將我區今年幸福工程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心系貧困母親,積極開展救助
截止至2009年10月23日,蕉城區到期的幸福工程項目點分別有霍童鎮、赤溪鎮、洋中鎮、金涵鄉、石后鄉、九都鎮和飛鸞鎮等七個鄉鎮,到期項目資金43萬元,全額回收的90戶貧困母親人均增收1061元,家庭人均年收入由受助前2807元提高到3708元,戶人均增收901元,增長32%,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6萬多元,84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告別了貧困走上致富路,脫貧率達93%,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資金回收率和滾動率均達100%;七個回收點開展各類培訓班29期,參加培訓的人數達370人次,為貧困母親健康檢查9次,診查貧困母親112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30例,治愈28人,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各回收點現已全面完成新一輪滾動救助工作,先后滾動實施七期救助項目,滾動投入救助資金43萬元,滾動救助貧困母親89戶,其中發展種植業30戶、養殖業22戶、加工業15戶、商業16戶、運輸業5戶、其它1戶,受助前戶人均收入為3230元,惠及家庭人口383人,項目點覆蓋7個鄉鎮39個行政村,滾動率100%。
二、轉變工作思路,創新運作模式
我區幸福工程項目點多數是一家一戶的家庭經濟,隨著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的深入開展,原先單一的運作模式已滿足不了廣大貧困母親早日脫貧致富的愿望,今年我區立足實際,積極探索運作新模式,努力使我區救助貧困母親活動步上新臺階。8月13日,我區在虎貝鄉啟動了“致富能人+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救助新模式,整合安排幸福工程低息救助資金5.5萬元集中投入到該鄉下樓村經濟能人黃北壽的“閩東德鴻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由其帶動救助11名貧困母親,期限1年,到期后由公司還款并付息給貧困母親。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黃北壽夫婦的資金缺口和用工需求,得到該夫婦的熱情響應,而且還帶動了“無資金、無發展項目、無擔保、無職業”的貧困母親得以脫貧,一舉兩得!為保證貧困母親真正受到救助,區項目辦指導虎貝鄉與黃北壽夫婦簽定了合同,保證貧困母親的就業和待遇落實到位,受助戶彭貴妃說,沒想到在家附近就能上班,不僅能兼顧家庭、孩子,每個月還有900多元的收入,現在對生活更有信心!新一期(2009.8~2010.8)共投入幸福工程資金5.5萬元,惠及2個村11戶52人,受助前貧困母親年均收入為4236元,家庭人均收入為2591元。
三、強化軟件管理,創新工作機制
截止2009年10月23日,我區共收集錄入幸福工程受助戶檔案549條,軟件相片庫共1320張照片壓縮上報,全面完成全區幸福工程運作十一周年來13個項目鄉鎮的幸福工程檔案錄入工作,受助的549戶貧困母親項目運作檔案,按軟件要求分“項目點基本情況”、“資金管理”、“項目檔案管理”、“治愚、治病”四個功能進行錄入,每戶貧困母親受助前后生產、生活情況和項目運作情況盡可能詳盡地體現,“典型戶”先進事跡還在“備注欄”加以陳述;受助母親的照片從2005年開始粘貼,除受助前、中、后3張外,盡可能地將該受助母親在發款儀式上領取救助款的照片、區鄉項目辦前期入該戶調查摸底的照片及上級組委會、指導小組領導深入該貧困母親家調研慰問的照片全部收集黏貼。為保證我區幸福工程數據庫的及時性,在各項目點的配合下,2009年新到期的90戶貧困母親項目期終檔案及新滾動的89戶受助戶前期檔案已于10月20日全面錄入完畢,核對后實現手工上報的《年報》與軟件自動生成報表完全一致,今年軟件相片庫新增264張照片,以上已全部上傳給上級組委會實行網上數據匯總。
根據十一年來幸福工程的運作實踐,我區總結設計制作了一套《幸福工程運作規范化表樣》,在每期項目運作前發送給各鄉鎮,以供鄉鎮運作期間隨時提取使用,使全區幸福工程工作步入規范化運作和管理的軌道。
四、強化培訓和交流,提高綜合能力
2009年幸福工程活動的主題確定為“幸福工程培訓交流年”,我區加強對各鄉鎮項目辦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和交流,每期項目運作前針對申報及審批程序進行專題輔導;運作期終針對檔案資料收集、分類、立卷、建檔要求以及應注意事項作專項指導,明確項目規范運作程序,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管理。
五、強化檔案管理,完善工作機制
2009年5月4日“母親節”前夕,區項目辦在全區計生協會會長、秘書長工作會議上下發了《關于做好幸福工程鄉、村級檔案的通知》,對如何進行幸福工程鄉、村級檔案資料的收集、分類、立卷和建檔要求以及應注意事項做了專項輔導,明確鄉、村兩級幸福工程檔案資料應收集的范圍和內容,要求各鄉鎮幸福工程項目辦管理人員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細致地做好有關幸福工程資料的收集、積累,并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正在運作的輪次,在資料未歸檔之前,按資料的類別裝進檔案夾,以防資料散失和雜亂,項目結束及時做好歸檔,防止資料丟失和缺損;二是已結束的輪次按個案資料類、整體資料類、綜合資料類、音像資料類等四類分輪次一輪一卷進行整理歸檔;會后,區項目辦積極協助各鄉鎮項目辦,根據要求進行重新歸類和整理。在各級項目辦人員不懈地努力下,2009年新到期的七期幸福工程檔案已全部造冊裝訂,新滾動的七期項目前期檔案也已全面建檔;截止至2009年10月,全區區、鄉兩級共建檔76卷,(其中縣級38卷,鄉鎮級38卷)、照片檔案4冊4000多張,幸福工程檔案管理已基本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這些健全的檔案資料,不僅為鄉、村工作人員適時跟蹤管理帶來方便,也有利于日后工作的規范管理。
六、強化輿論宣傳,擴大社會影響
“幸福工程活動月”期間,我區計生協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服務活動。
(一)、開展系列報道。2009年開春,我區項目辦選送的幸福工程稿件已被全國幸福工程網錄用發表17篇(其中鄉鎮項目辦選送的幸福工程典型戶材料9篇,區項目辦經驗型材料1篇、典型報道材料1篇、專題報道2篇、工作簡報3篇、工作總結1篇);赤溪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傅巧斌的典型事跡在省《計生協會小組》2009年第一期內刊上刊登,該鎮選送的另一戶幸福工程受助母親江賽玉的典型事跡在省組委會的《幸福簡訊》上轉發;九都鎮受助母親林曉星典型事跡在2009年第九期《人口之聲》上發表;飛鸞鎮幸福工程受助母親蔡秀明及七都鎮受助母親陳雪華接受“閩東新聞”專題采訪,受助典型事跡在“母親節”期間的專題片中播出,社會影響顯著。
(二)、制作大型宣傳欄和發放大量宣傳品。“母親節”當天,我區在市區最中心的八一五中路展出了中國計生協會贈送的一套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大型便攜式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展板;三都鎮“母親節”期間書寫三幅大型固定標語,分別掛在三都鎮碼頭、礁頭碼頭和三都鎮海域管理宣傳船上;洪口鄉、洋中鎮、九都鎮、石后鄉、虎貝鄉均組織宣傳小分隊走家進戶宣傳幸福工程等相關知識,發放幸福工程、艾滋病預防知識等宣傳材料5000多份,免費贈送安全套2000多盒、長效避孕藥500多盒;城南鎮在岐頭村開展“向計劃生育的母親和家庭致敬”的主題活動,分發康乃馨300多束,幸福工程、貼息貸款、預防艾滋病宣傳單約600多份、安全套300多盒,還贈送計生宣傳購物袋200多個,計生知識團扇400多把;霍童鎮在霍童村展出大量有關幸福工程、艾滋病預防及生殖健康的圖片,發放計生政策、防震減災知識等宣傳材料800多份,并現場講解婦女保健知識;洋中鎮計生協會“六一節”,到鎮中心小學校園分發了2000多件印有優生、優育、優教知識的小巧玲瓏的紙扇。
(三)、廣泛開展各項宣傳服務活動
1、開展大型義診、咨詢活動。今年5月10日是第13屆“母親節”,也是第十三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日”。“母親節”當天,市、區計生協會、區計生局、區衛生局等部門聯合在八一五中路區政府門口開展主題為“救助貧困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的第13屆“母親節”暨“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活動日”活動,市人口計生委副主任、計生協會副會長方永秋、蕉城區計生協會會長湯春景、蕉城區計生局局長彭序華帶領工作人員為過往母親們獻上一束束帶著清香的康乃馨鮮花;區計生服務站和區婦幼保健所的醫務人員為過往群眾開展婦女保健、母嬰保健、兒童營養、優生優育、艾滋病預防等義診咨詢。僅半天時間,饋贈鮮花200多束、避孕藥具600多盒,發放各類宣傳品8000多份,收到良好的宣傳服務效果。八都鎮積極組織計生所衛技人員和衛生院醫師,帶著B超和免費藥品,到水際村、嶼頭村為17名育齡婦女進行免費健康體檢、60余名群眾進行義診,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三都鎮計生協聯合三都海軍醫院、鎮衛生院為育婦開展生殖保健、優生優育、艾滋病預防等軍民共建宣傳咨詢義診活動,發放宣傳品600多份、免費藥品1000元,得到群眾的贊揚!虎貝鄉計生協聯合鄉衛生院共同推出“關愛母親,呵護健康——2009年母親節免費體檢活動”,鄉衛生院五名優秀醫生按內科、外科、婦科等當街坐診就婦科檢查和B超兩項為該鄉45-55歲的母親們提供60個免費體檢名額,聞訊趕來參加體檢義診的母親們感動不已!飛鸞鎮、石后鄉等鄉鎮也同樣在母親節當天上街開展了送花祝福和宣傳咨詢活動。
2、座談會。赤溪鎮在“會員活動日”舉辦“‘幸福母親’懇談會”,全鎮第三、四期幸福工程受助脫貧母親20余人歡聚一堂,暢談生產、生活和教育子女的感受,交流在幸福工程幫助下艱苦創業、脫貧致富的經驗,其樸實的語言,感人的事跡,無不反映了我區貧困母親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尊、自信、自立的新時代女性風貌!走上小康之路的由知村傅巧斌、桃源村傅玉屏、爐田村黃翠香等脫貧母親代表還在座談會上現身說法,鼓勵大家找好項目,使用好有限的資金,早日發家致富!金涵鄉在上金貝村舉辦由鄉分管副書記、協會會長和村會員代表30多人參加的“‘會員活動日’座談會”,會員代表對黨和政府實施的“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幫扶”等幫扶政策表示由衷的感謝,鄉協會會長林德拱同志表示今后要始終確保幸福工程等資金用到最需要幫扶救助的困難戶身上,主動與農業、科技、信用社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強對計生“三戶”的培訓與項目指導,不斷提高受助計生戶的勞動技能,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漳灣鎮“母親節”為貧困母親代表上了一堂生動的協會知識課,不僅講解了計生協的職能,還宣傳了幸福工程的由來、宗旨、目的和意義,鼓勵廣大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和自身辛勤勞動能早日脫貧致富。洋中鎮計生協5.29座談會邀請農技員為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和協會會員傳授果樹栽培和茶葉栽培技術,提高他們科學種植技術,使受助母親和會員們收益非淺!蕉北街道在“母親節”、“5.29”座談會上要求各社區協會在開展“生育關懷行動”的同時應特別關注自己轄區的貧困母親,為她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3、積極開展貧困戶慰問和為民辦事活動。各鄉鎮(街道)在活動月期間不僅熱心為困難家庭送醫、送藥、送米、面、食用油、現金等救助物品,還積極為民辦實事,使他們感覺到政治上有優惠,經濟上有實惠!
4、積極開展大額幫扶困難家庭發展生產活動。霍童鎮霍童村陳花、七都鎮大廳村陳雪華、赤溪鎮由知村傅巧斌和九都鎮賴嶺村馮三妹分別于今年3月20日、5月31日、6月12日和7月28日各領到區計生協會整合的3~5萬元不等的大額幫扶款,幫助她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區協會這種“扶上馬再送一程”、“力求幫一戶成一戶”的想法和做法,不僅得到省組委的肯定,也解決了一些大項目缺本錢的受助戶的實際困難!陳雪華和傅巧斌多年來均得到“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以及“大額貸款”幫扶項目的幫助,陳雪華家的臍橙果園由60畝的規模種植逐漸擴大到120畝的大規模、高效益的果園基地生產;傅巧斌夫婦目前擁有水牛18頭,出租和出售耕牛年收入幾萬元,成為赤溪鎮第一養牛大戶。
盡管各項目點幸福工程項目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益,但與上級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項目運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認識不到位。近年隨著小額貼息貸款幫扶工作和協會“三聯創”工作的深入開展,基層計生協會工作任務日益繁重,很多同志對開展幸福工程這項既增加工作量又要承擔資金安全風險的工作缺乏應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工作熱情不高,認為幸福工程做得好也僅獎勵2~3分,是吃力不討好、可抓可不抓的工作;二是我區貧困面積大、幸福工程資金規模小,導致救助額度少、救助面窄、救助力度不足;加上部分項目點過分注重資金回收,“錦上添花”得多、“雪中送炭”得少,導致一些急需救助的貧困母親沒有及時得到救助,嚴重制約我區“幸福工程”的發展;另由于救助資金不足,獨生子女戶貧困母親和城鎮下崗貧困母親的救助工作目前我區尚無法開展;三是許多受助貧困母親素質偏低,大部分依靠丈夫共同管理項目,自身缺乏科學、文化知識,不獨立具備致富實用技術和市場經營能力;四是農村貧困家庭對投資的風險有畏懼心理。思想不夠解放,有后顧之憂,不敢放開手腳,加之個體經營,所以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限;五是救助款被回收后,項目后期管理缺乏資金,影響發展后勁,容易返貧;六是幸福工程屬于社會系統工程,常年由計生協會來協調和借助其他有關部門優勢對貧困母親進行救助,還存在諸多力不從心之處,各項技術服務跟不上,導致“三治”不夠經常不夠規范,沒有形成制度,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強烈和多層次的需求;七是項目點布局不合理、項目難選準、救助模式單一、運作期和項目生產期不相一致等問題,都有待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我們將正視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對幸福工程項目的監管、指導與服務工作,確保幸福工程資金的高效運作,推進幸福工程項目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做到
1、加強領導,完善機制。
2、科技下鄉,扶貧幫困。
3、嚴格把關,規范運作。
4、群策群力,齊抓共管。
5、加大宣傳,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