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幸福工程 建設幸福家庭
——十年來長泰縣開展幸福工程行動碩果累累
我縣從2002年實施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以來,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重視、關心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十年耕耘,碩果累累。目前,全縣已擁有幸福工程項目資金252.4萬元。十年來,累計滾動投入救助資金1503萬元,救助計生貧困母親3531戶,惠澤人口13696人。資金回收率和滾動率均為100%,脫貧率達91.6%,培育了一批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的“幸福家庭”,涌現出一批幸福工程的先進典型。先后有武安、巖溪、坂里、馬洋等四個項目辦被省、市評為幸福工程先進單位,有13位從事幸福工程工作的同志被國家和省、市授予“優秀工作者”稱號,有106位受助貧困母親榮獲國家和省、市的表彰。2003年12月,縣計生協會榮獲“全國協會工作先進單位”, 2004年7月,全省幸福工程經驗交流會在我縣召開,2005年11月,我縣被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授予“幸福工程先進項目縣”, 2007年6月,我縣在新疆伊寧市召開的“全國幸福工程項目管理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2008年11月,“全國幸福工程資金管理經驗交流會”在漳州召開,我縣幸福工程檔案資料管理和兩個項目點列為參觀現場。縣幸福工程項目辦被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授予“項目示范點”,被省授予“幸福工程先進單位”和“縣級自籌百萬幸福工程資金獎”,被漳州市授予 “幸福工程綜合發展獎”等榮譽稱號,幸福工程已成為我縣計生協會和人口計生工作一個重要品牌。
我縣幸福工程的實施,已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其主要成效是:
1、增加受助母親經濟收入,走上脫貧致富道路。全縣從實施幸福工程以來,先后發放十一期項目資金1500多萬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12萬元。受助母親家庭年人均純收入由受助前的5881元提高到7168元,人均增收1287元,增長21.9%,有3230戶受助母親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金里村二女戶林珠花,利用幸福工程救助資金發展蘑菇生產,脫貧致富后,不僅購置了摩托車以及液晶電視、空調、消毒柜、電冰箱、音響等家用電器,并蓋起一座三層的小樓房,還購買了一部小車,二個女兒中專畢業后都有了工作,家庭面貌發生根本變化,全家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
2、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共同致富??h經濟開發區積山村先進脫貧母親戴福蘭,種植名優水果致富后,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青棗、珍珠芭樂3500多畝,并聯合127戶農戶成立全縣首家“錦信青果產銷合作社”,實行“五統一”的經營模式,年銷售水果5500多噸,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廈門等大中城市及菲律賓市場。該合作社多次參加全國、全省優質農產品展銷會,并獲得“優質產品獎”和“暢銷產品獎”。合作社被農業部列為“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單位”,被省定為“閩臺農業合作重點企業”、“省農民合作組織示范點”、“巾幗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戴福蘭也先后榮獲全國“幸福母親獎”,省“雙學雙比活動女能手”、省“五四青年獎章”。
3、提高受助貧困母親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地位。很多受助貧困母親勤奮拼搏,擺脫貧困,成為當地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她們有的被評為“少生快富女能人”、 “幸福母親”、“文明家庭”,有的被選為婦女代表、人大代表、有的當上計生女組長、計生管理員,有的被培養入黨,還有的選上村兩委領導班子成員。幾年來,我縣有41位先進脫貧母親被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授予“幸福母親獎”,有65位受到省、市表彰,有148位被縣授予“少生快富女能人”。2010年,巖溪鎮上蔡村先進脫貧母親蔡玉梅被省人口計生委授予“計生家庭婦女創業之星”。受助母親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地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4、弘揚了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我縣有不少受助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后,她們感恩幸福工程,沒有忘記尚未脫貧的姐妹,主動伸出友愛之手,拿出自己的積蓄或物質扶助其他貧困母親發展家庭經濟。武安鎮金里村戴景秀,從2006-2008年先后三次提供108頭豬苗,賒給3戶貧困母親飼養,等賣大豬后再還豬苗款,展現了受助母親脫貧后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的精神風貌。
5、構建和諧社會,推進“幸福家庭“建設。救助一位貧困母親,就是支撐一個家庭。幫助貧困母親脫貧致富,不僅可以改變貧困母親本人一生的命運,也為縮小貧富差別,構建和諧社會,創建文明幸福家庭,推進新農村新家庭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2010年,戴錦蘭等7名先進脫貧母親,被省人口計生委授予“計生‘兩新建設’示范戶”。
6、加快商品生產發展,為社會提供物質財富。我縣受助貧困母親有80%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如種植水果、甘蔗、蔬菜、蘑菇、木耳和養牛、養豬、養魚、養雞等。每年為市場提供一定數量的農副產品。陳巷鎮石室村有60戶受助戶,利用扶貧周轉金種植蘑菇3.54萬平方米,每年生產蘑菇150多萬斤,為蘑菇出口提供貨源。上蔡村蔡玉梅受助脫貧后,擴大生產規模,搞大棚種植反季節瓜菜60畝,去冬今春瓜菜上市40多萬斤,銷往福州、廈門、漳州等城市,讓市民在冬天就能吃到過去只有夏天才能吃到的瓜菜,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還調節了市場供應。
7、治愚、治病并舉,提高受助母親致富本領和身體素質。在幫助貧困母親治窮,發展經濟,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同時,各級計生協會和項目辦依托鄉鎮文化技術學校和村級人口學校,結合幸福工程項目,免費為受助母親舉辦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班。十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903期,參加培訓5982人次,讓受助母親掌握1-2門生產技能和致富本領,使她們逐漸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同時,又主動配合計生部門,依托基層計生服務所和鄉鎮衛生院,結合“三查一治”舉辦生殖健康、婦幼保健、優生優育、艾滋病防治等知識講座,免費為貧困母親體檢義診。十年來共組織2904人參加診查,查出患有各種常見婦科病1061人,經組織引導治療,已治愈908人,治愈率85.6%。通過開展查病、治病活動,逐步改善貧困母親的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
8、促進生育觀念轉變,提高計劃生育自覺性。我縣幸福工程的實施,不僅使受助的母親脫貧致富,增技長智,還使人們看到帶頭實行計劃生育家庭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進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提高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多年來,全縣計生政策符合率都在98%以上,連續十年保持全省一類縣先進水平,連續七年保持“國優”。全縣有541名獨女戶,主動放棄二胎生育,自覺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有力地推動人口和計生事業的發展。
母親幸福了,家庭就幸福了,救助一個母親,就等于救助一個家庭。搞好幸福工程,建設幸福家庭是新形勢下落實生育關懷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滿腔的熱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量,更有效的舉措,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努力把“幸福工程”打造成造福于廣大計生貧困母親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為我縣人口計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計生協會會長,郵編363900,電話0596-833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