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幫我富了家
正是春茶采摘季節,在群峰疊翠、溪間回流、云霧繚繞的茶園里,隨處可見覆在茶樹上的層層新綠。青天白云底下,一片片茶園如同一道風景線鑲嵌在青山綠水間,山里綠意盎然,茶香撲鼻,這是4月16日在蕉城區洪口鄉庫山村所見。炎日中午,茶農們成群結隊從山上歸來,挑著一擔茶青的農婦陳紹鶯特別開心,她告訴我們:“春茶價格好,我們家一天可采摘一百多斤,約150元的收入。多虧了幸福工程的幫扶,我們現在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這位名叫陳紹鶯的農村婦女是洪口鄉第一期幸福工程救助的計生二女貧困母親,今年44歲。1985年10月,年滿20歲的陳紹鶯與庫山村青年農民朱招須結為伉儷。幾年后,陳紹鶯先后生育了兩個女孩,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歧視,讓她覺得無法抬起頭來,但她頂住了舊傳統生育觀念的壓力,用身邊的人和事說服了丈夫,次月夫妻倆主動到區計生站做了結扎手術,成為了村里計生二女戶,但也開始承受著經濟拮據和“無后不孝”的雙重壓力。
居住在落后的窮山村,能解決溫飽問題就非易事,要脫貧致富就更難了。庫山村地處海拔偏高的山區,寸田丈岸,發展糧食生產收入甚微,僅靠單一經營很難脫貧。贍養著年邁多病的父母親需要錢,撫養嗷嗷待哺的兩個小女兒需要錢,種植水稻需要錢……,全家六口人擠在三間舊房子里,僅僅靠朱招須外出打小工和陳紹鶯在家種植2畝水稻賺的辛苦錢,根本無法支撐這個家。兩個女兒讀書后,家庭負擔就更大了。十幾年來夫婦倆早出晚歸,陳紹鶯一度協助丈夫承包山地種植果樹,做過小買賣,但由于缺乏流動資金,搞什么都以失敗而告終,家庭的經濟狀況陷入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窘境,這使他們在鄉親面前總覺得矮人一等。夫妻倆整天愁眉苦臉,日子過得艱辛而苦澀,不知何時才能將苦日子熬出頭!
2009年,看到身邊的一些村民靠種茶、制茶發家后,為了盡快脫貧致富,夫妻倆起早摸黑,馬不停蹄地勞作在荒山上,用勤勞的雙手一鎬一鋤地種了5畝茶苗,經過100多個日夜的整平、細土、枝條扦插、澆水、施肥,眼看著一畦畦茶苗吐著新綠,齊齊整整,生機勃發,在艷陽的照耀下,每一片嫩葉仿佛都是一個新的生命,一個新的希望在顫動。但天有不測風云,一場暴風雨,硬是把他們的苗圃掃蕩一空。夫妻倆第一次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就在陳紹鶯夫婦感到前景黯淡的時候,村計生協干部來了,他們一趟趟上門來,反反復復幫他們研究可行性項目,并送來了慰問金和農業科技書籍。鄉計生協會把他們列入幸福工救助對象,給予5000元的啟動資金。領到救助款時,陳紹鶯喜上眉梢,5000元的無息資助款讓她重又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心,也激發了他們夫婦脫貧致富的強烈愿望。從小就有一股犟勁的陳紹鶯知道,窮不怕,只要肯干,黃土也會變成金,草棚也能變能大磚房,她暗下決定,一定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干出一番事業。根據茶葉市場行情,陳紹鶯夫婦在村計生協會請來的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用幸福工程款購買了一萬多株市場前景正看好的黃觀音茶苗,在原有的5畝茶園邊開墾了8畝黃觀音種植基地,還備足了當年必用的化肥農藥。受助后不僅擴大了種植規模,還種上了高優茶葉,陳紹鶯夫婦感到特別開心!此后,鄉計生協會工作人員還常常不定期上門了解陳紹鶯種植茶葉的情況,全心全意為他們家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產銷等全程服務。當得知她缺乏黃觀音茶葉種植的知識和技術,以致茶葉產量一直上不去時,鄉協會邀請了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為她傳授科學技術,還積極聯系本鄉的茶葉種植能手朱志相為她做現場指導。夫妻倆對幸福工程給予幫助很是感謝,為了不辜負黨和人民政府的殷切關懷,陳紹鶯夫婦積極參加鄉計生協會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努力學習茶葉栽培管理技術和營銷經驗,認真鉆研茶葉生產新技術,加大無公害生物試劑,強化茶葉農藥殘留量的限溶控制。2011年4月份,鄉計生協會又把他們列入小額貸款對象,幫助他們到鄉信用小額貼息貸款10000元,新購置一臺茶葉烘焙機,一臺空調機和一個冷凍機,開辦了一個小型茶葉加工初制廠,從茶葉銷售外包裝上下功夫,大大提高了茶葉產量和質量,打開了銷售渠道。
茶園面積擴大近1倍后,陳紹鶯夫婦對茶園進行了適時的施肥和防治病蟲害,到當年10月底,她家產毛茶4000多斤,產值達3萬多元,獲利1.4萬元;共加工茶青近2萬斤,精制成品茶3000多斤,每斤成品茶和改進技術前相比,增加收入130元,首次實現家庭年純收入1.8萬元,基本解決家庭溫飽問題,夫婦倆也成了小有名氣的“種茶能手”。獲得初次成功以后,陳紹鶯夫婦還根據山區山多地沃、適宜種植毛竹的地理優勢,種了3畝毛竹,使家庭致富道路越走越寬敞。現在,他們家每年僅茶葉單項收入就一直保持在2.5萬元左右,成為窮山村里的計生致富戶。看到陳紹鶯在幸福工程的資助下走上致富道路,村民們頗有感觸地說:“幸福工程進山村,計生家庭茶果香。”
現在,陳紹鶯原有的三間舊房子已裝修一新,還擴建了兩間新房子,有了手機和電視,人均年收入達到6800元。兩個女孩兒,很是聽話、懂事,學習的成績也很不錯。陳紹鶯說,她一定要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培養成才,讓人家明白“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后人”的道理。對于幸福工程,她仍存感恩之心,她說,正是幸福工程給予的救助,才幫助她富了家!
陳紹鶯把種茶制茶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前來請教的人。在她的影響下,村里的一些二女戶也開始種植黃觀音茶葉,為使她們種植的茶葉增產增收,陳紹鶯夫婦還準備優先優惠收購計生困難戶的茶葉。陳紹鶯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政府向我伸出了溫暖的手,現在我的生活可以了,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社會。我已經是計生協會會員了,不僅要帶頭脫貧致富,更要帶頭幫助群眾少生快富,只要吃得了苦,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生活過得紅紅火火!我還希望能把自己家的茶園和加工廠辦成一定的規模,讓鄉親們不必再到外地漂泊打工,在家門口就可以安心掙錢!”(吳昌寶報送 黃曉霞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