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能給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給勤奮者以收獲……”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土樓之鄉——福建省永定縣高頭鄉高東村江向陽、謝德花夫婦用他們的勇敢和勤奮把一塊一塊粗糙的花崗巖打造成精美的石板材,讓精美的石板材唱起了致富歌。
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我叫謝德花,是一名受幸福工程救助的普通母親。我們家能有今天的日子,多虧了計生協會,是幸福工程帶我走上了致富路。我和丈夫江向陽1993年結婚,1995年生一女后一直在北京打工,過著居無定所,食無規律的日子,工資又不高,扣去房租,交通伙食等費用外,所剩無幾,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05年7月,我的第二個女兒出生后,我和丈夫就回到家鄉,并主動落實了絕育措施,為村里帶了個好頭。鄉計生協會和包村干部帶著慰問金、慰問品到我們家慰問,問我們生了兩個女兒有沒有什么思想顧慮?我丈夫笑著說:‘在外面打工十多年來,見識多了,現在是科技、信息時代,只要有知識、有能力,女孩不比男孩差,把孩子培養好、教育好,老來養老不用愁’。
剛從北京回來的那個時候,一時找不到事做。高頭鄉計生協會到我家了解我們在北京打工學了石板材加工技術,建議我們利用本村的花崗巖石資源,在家辦個小型加工廠,搞石板材加工。當時辦廠一無場地,二無資金,困難重重,我們為這事直發愁。這時,鄉計生協會幫助我們在信用社申請到了小額貼息貸款3萬元,我們又向親友借了6萬元,加上自己的積蓄,共投資10多萬元,在自家荒雜地搭起了臨時廠房,購買舊機器,做起了石材加工,命名東山石材廠。我夫婦倆勤勞吃苦、熱情服務,慢慢擴大石材加工業務,經濟收入有了增加。
隨著石材加工業務的不斷擴大,簡易廠房和舊機器都需要更新了,又要一大筆資金。這時幸福工程就像一場及時雨,向我提供了救助資金一萬元,幫我解了燃眉之急。我用幸福工程救助資金購買了新的石材切割機和磨邊機,另外向朋友借了幾萬元,將臨時搭建的廠房改建成鋼筋混凝土廠房。如今石材廠面貌煥然一新,有新的廠房和新的機器。我們夫妻倆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新環境,努力拼搏,業務不斷擴大,現石材廠加工中、高檔水池石、門頭石、梯臺石、灶臺石、大理石等,由于我們的價格公道、服務質量好,產品很受歡迎,服務群體從高頭鄉到鄰近鄉鎮再到永定縣城,每年產值達30萬元左右,純收入有10多萬元,也成了當地的小老板。
我們是幸福工程幫扶下致富的,現在生活好了,我不能忘了幸福工程的救助宗旨。為了幫助更多的鄉親,我們加工廠現在請了3個計生困難戶,每月工資1700元左右,還掛鉤幫扶一戶計生戶江兆松,專門請他安裝石板材,將石板材加工技術無償傳授給他,帶動他勤勞致富。
有人問我今后有啥打算?我們想法就是等有了足夠的資金,在家再辦個大型加工廠,解決農村多余勞動力就業,讓家里的村民就近上班,一起勤勞致富,讓大家都過上幸福生活。
我要感謝計生協會,感謝幸福工程,是幸福工程給我們家帶來的愛心和溫暖!我相信,有幸福工程的陽光雨露,有我們母親們的勇敢、勤勞和智慧,一定會有更多的貧困母親像我一樣脫貧致富奔小康,共同唱起勤勞致富歌。”
圖片1:謝德花在精心調試石材磨邊機。
圖片2:謝德花正在切割石板材。
供稿: 福建省永定縣計生協會 林彩云 游萍、江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