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評估是收集信息數據以了解工作效果和影響的過程,即檢查是否已實現原定目標。評估工作是檢查幸福工程運行情況的主要手段。根據全國組委會要求,蕉城區計生協會建立完善評估機制,嚴把救助效果“評估關”。每年項目運行期滿,都要對各項目點組織一次救助效果調查,進行綜合評估。
蕉城區計生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制訂了項目成果評估實施方案,結合項目運行周期的實際確定一年為一評估階段,針對各項目點當年幸福工程項目救助成果進行算帳對比,通過談、查、看、問,詳細了解各項目點實施幸福工程項目之后,各受助戶生產、生活方發生的變化,項目資金的滾動、資金回收和治窮、治愚、治病活動取得的實效等項目運作情況;并運用綜合指標,作出三項專題分析:即各戶經營成果分析,各產業效益分析和動態對比分析;同時還對協會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等逐一進行評估。
在評估中,我們注重質量,不片面追求數量,嚴格對照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評估標準,實事求是地做好評估和規劃工作,實行動態管理,認真解決基層的具體問題,確保幸福工程活動質量。通過有效的項目成果評估,及時掌握受助戶的實際情況,以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下一項目的立項和幫扶指導工作,不斷擴大項目示范和輻射作用。該評估機制將在2012年度正式列為區計生協會年度考核評分內容。
為此,蕉城區各鄉鎮(街道)計生協會每期期終也相應成立由鄉鎮協會、村協會及項目負責人組成的評估小組,通過實地查看、走訪了解、算帳對比、問卷調查、群眾訪談等方式深入各戶,現場逐戶了解資金使用、項目進度、產品銷售等情況,通過分析、對比、算帳、準確核算救助成果,幫助救助戶算三筆帳:一是投入產出比,看經營水平;二是人均收入,看生活水平提高多少;三是與歷年對比,看生產發展速度,進行效益預測,算出受助后年收入,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及時督促。
2011年正在運作的16個鄉鎮(街道)項目點投入幸福工程項目資金合計88萬元,共救助貧困母親176戶,惠及家庭人口774人,項目點覆蓋16個鄉鎮172個行政村,其中發展種植業58戶(次)、養殖業38戶(次)、加工業10戶(次)、商業47戶(次)、運輸業11戶(次)、其它行業12戶(次),受救助的176戶受助前年人均收入為3850元。當年八個回收點均能在20個工作日內全面完成新一輪滾動救助工作,先后滾動投入救助資金51.5萬元,滾動救助貧困母親103戶,其中發展種植業45戶、養殖業16戶、加工業8戶、商業23戶、運輸業6戶、其它5戶,受助前戶人均收入為3560元,惠及家庭人口463人,項目覆蓋8個鄉鎮51個行政村,滾動率100%,現項目運作保持良好的態勢。
另外,為解決我區幸福工程救助資金短缺問題,使農村計生貧困母親早日脫貧致富,2011年,蕉城區建立完善財政按時序從社會撫養費中按4%比例劃撥投入幸福工程的資金籌集長效機制,全區救助資金總量從47萬元擴大到89萬元,新增了8個鄉鎮(街道)實施點,區計生協會自5月到8月陸續深入到全區新實施的項目點,全力開展幸福工程救助,新實施的8期救助項目投入救助資金36.5萬元,救助計生貧困母親73戶,每戶獲得5000元幸福工程款,用于發展種植業22戶、養殖業21戶、加工業2戶、商業20戶、運輸業6戶、其它2戶,受助前戶人均收入為4140元,惠及家庭人口311人,項目覆蓋8個鄉鎮45個行政村(居),資金發放率100%。8個新增項目點的實施,使我區幸福工程救助面拓展到農村已領證的獨生子女戶、符合政策的計生貧困母親及城鎮下崗計生貧困母親,并適時將幸福工程從農村拓展到社區,把視線延伸到城市下崗家庭貧困母親的身上。幸福工程走進社區,關注弱勢群體,對全區貧困母親實施全方位救助與幫扶是我們的初衷也是目的,是各級幸福工程項目辦義不容辭的責任。項目救助不留白,一個都不能少,幸福工程惠及下崗貧困母親,填補了蕉城區14年來幸福工程救助面的空白,消除了城區幸福工程救助的盲點,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構建了我區幸福工程項目多元化救助新格局。
蕉城區于1998年10月,被幸福工程省組委會確定為首批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區)。在項目運作中,做到“堅持前期入戶摸底,謹慎選擇救助對象;堅持項目投資選擇多元化,選準、選好發展項目;堅持項目運作管理規范化;堅持‘三治’并舉,提高救助水平;堅持抓典型、樹樣板,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等“五個堅持”,取得明顯成效,具體體現在:
1、貧困母親的脫貧致富的能力提高。
2、各鄉鎮(街道)項目點作為組織實施者管理比較規范、認真,具有一定創新能力和靈活性,起到了很好的領導、協調、管理、服務的功能。
3、各鄉鎮(街道)實施的幸福工程項目運作良好,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比如:干群關系融洽了、計生工作方式轉變了、群眾計生觀念轉變了、地區產業經濟發展了、社會計生氛圍濃厚了。
各鄉鎮(街道)項目及資金管理運作上,好的做法有:
(一)確定項目,為幸福工程的實施提供依據。
(二)科學管理,提高幸福工程的運行質量。
1、加強宣傳,把知情權交給群眾。
2、強化管理,規范運行機制。
(1)搞好項目的考察、論證、申報工作。
(2)規范操作程序,健全檔案資料。
1)堅持項目運作管理規范化。
2)做好評估,及時掌握運行情況。
3)嚴格資金管理,嚴密資金使用程序和使用手續。
4)做好跟蹤服務,提高脫貧的穩定性。主要做到:
生產指導到位;技術服務到位;生殖健康服務到位。
年度評估中也發現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如救助面還不夠廣,項目的選擇也不盡科學,效益發揮還不夠充分,有的管理環節出現斷層等等,離上級的要求和廣大貧困母親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和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經濟效益差異較大。有的經營戶雖然家境相似,規模相同,但效益有很大差距。二是由于被救助戶的基礎薄弱,加之個體經營,所以抗風險能力比較差。三是思想解放不夠。個別經營戶由于知識水平低,市場意識不強,缺乏駕馭市場的能力,所以項目的產出效益不高。
綜合評估認為,今年到期鄉鎮項目點實施的幸福工程項目運作良好,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區累計滾動投入救助資金347.5萬元,共救助二女結扎戶貧困母親820戶,惠及家庭人口3647人,目前項目覆蓋16個鄉鎮(街道)195個行政村,全區累計救助的820戶(次)中發展種植業300戶(次)、養殖業192戶(次)、加工業69戶(次)、商業148戶(次)、運輸業84戶(次)、其它行業27戶(次)。前十三期救助的644戶人均增收992元,其中618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告別了貧困,脫貧率達95.96%,資金回收率達100%。
為繼續把這一“益民富民”工程辦好,下一步我區著重要做好:
(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夯實工作責任,以扎實的工作作風,過硬的工作方法,努力抓好項目建設和管理工作,合理使用資金,降低工作成本,完善管理體制,保證有效實施,發揮幸福工程拾遺補漏的優勢,替政府排憂,為百姓解難,促進救助貧困母親活動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強管理,做到規范有效。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
二是健全管理體系。
三是建立監督機制。
四是提高管理水平。
五是創新工作方法。
六是倡導廣泛宣傳成果,提高品牌效益。
七是切實加強幸福工程信息的網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