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縣自2011年4月被幸福工程新疆組委會確定為自治區第三批幸福工程項目點以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面實施“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積極幫助貧困母親治窮、治愚、治病,引導她們參與扶貧開發,在上級有關領導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關心下,經過2個月的努力,“幸福工程”啟動實施工作全面完成,成為和靜縣計生協會今后5年主打的民生品牌。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和靜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幸福工程”項目的開展,成立了以副縣長其巴太任組長,縣協會專職常務會長為副組長的幸福工程領導小組,制定為期5年的幸福工程項目實施方案,下設項目辦公室,抽3名專人負責,并提供兩間辦公室,配置必要的辦公用品,安排專項活動經費,同時要求有關部門對乃門莫敦鄉、克爾古提鄉實行計劃生育的困難戶,在生活、生產上給予支持,信用社給予辦理小額貸款,農技部門給種植技術指導培訓,民政部門優先將實行計劃生育的困難戶列為救助對象,通過上下聯動,我縣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救助管理機制。
二、摸底調查,建立檔案。為徹底摸清我鎮貧困母親現狀,申報項目點的2鄉4村計劃生育協會于今年3月份組織開展一次調查活動,基線調查總人口10189人,其中貧困家庭241人,計劃生育貧困戶人口897人,計劃生育貧困母親戶人口379人。2010年全縣人均收入8201元,貧困人口人均收入2568元,計劃生育貧困母親家庭人均收入2356元。調查后為每位項目戶貧困母親建立扶貧檔案,并制定了扶持計劃。
三、籌措資金,共同扶持。2011年4月份,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增撥項目前期資金5000元,縣委、政府又從財政撥了30萬元配套資金,在協比乃爾布呼鄉又增加10名扶持對象。今年母親節期間,縣計生協會組織了以“關愛貧困母親,共建和諧計生”為主題系列活動,并舉行了捐款儀式,當場接受群眾捐款4500元,全部用于扶助資金,同時縣項目辦公室協調信用部門,為救助對象提供小額貸款共28萬元用于發展生產,通過各方面努力,28戶貧困母親得到了救助。
四、以點帶面,擴大規模。救助貧困母親首先是“治貧”,根據縣、鄉計生協多方考察,結合貧困母親自身條件,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為貧困母親量身定做了一套套治貧方案。如:包爾布呼村3組貧困母親牛滿香(雙女戶),原先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經濟條件很差、生活很艱苦,把她列入救助對象后,扶持該戶種植“百合”,并在產、供、銷上提供一條龍服務, 經過鄉農技站扶持,黃友燕現已種植“色素椒”15畝,預計年收入超萬元,不但可以還清所有債務,而且還可以脫貧致富,并帶動全村種植“百合”的10多戶,面積達100多畝。
五、三治并舉,全面救助。和靜縣以實施“幸福工程”項目為契機,在村一級興辦了4座農牧業技術學習學校,今年邀請各類專家舉辦講座22次,212人次貧困母親參加講座,幫助貧困母親掃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及致富技能,同時開展查病治病活動,為近200名貧困母親上門檢查,免費發放價值近萬元的藥品、藥具,讓每位貧困母親不但擁有一個富裕的家庭,還擁有一個睿智的大腦和健康的身體。
六、廣泛宣傳,增加輻射。實施“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啟動以來,我們始終把幸福工程的宣傳發動放在突出位置,積極做好宣傳工作,擴大項目的輻射效應,今年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5•29”協會活動周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利用宣傳服務車、橫幅、宣傳資料、廣播、電視、報刊文藝活動等進行全方位宣傳。一是積極向各級領導層宣傳,提高他們對“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的重視和支持程度。二是充分利用典型事例,把實施“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所取得的成效向社會廣泛宣傳,如今,幸福工程已成為和靜縣知名度教高的社會公益品牌,吸引廣大群眾的關注,影響和推動當地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